地球的圈层结构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497628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的圈层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圈层结构(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分析】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对内部圈层内容的教学,关键要使学生抓住地 震波、横波、纵波的概念和特征,知道不连续面的含义,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及原因,再引 导学生分析教材,划分出地球的内部圈层。岩石圈概念的教学要据图讲授,划出范围,强调岩 石圈与地壳的区别。外部圈层则要重点讲明各圈层的空间分布和物质形态,知道外部圈层是同 心圈层。对内外圈层逐个显示和叠加,并初步使学生了解各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有关地震波的基本 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2掌握地壳、地核、地幔

2、的基本特征(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2运用比较法学习各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总是 表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教学重点】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教学难点】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

3、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2地球的内部圈层。【教学准备】一魅於获号:爭日-龍宵申歌学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地球各内 部圈层对比表,地球的外部圈层示意图【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前边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 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 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板书)地球的圈层结构师:我们先来看看地球的内部圈层。(板书)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推进(新知识传授)

4、教师精讲(知识拓展)师:地球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子?钻探是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直接手段,最好把地球挖开来 看看。我国地处江苏省东海县茆北村的亚洲第一井也就深 5000多米,目前挖出来最深的井为 12000m,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矿山的采挖就更浅了,目前最深的矿井可达3000m。目前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载人宇宙飞船可以在外太空遨游,宇宙探测器甚至能飞出太阳 系,可谓上天有路。然而对于我们脚下6371 km半径的地球,却至今还是入地无门。我们如何 得知地球内部可划分为三大圈层呢?不妨借鉴一下夏季我们挑选西瓜的方法,为了能够吃到可 口的西瓜,我们通常把西瓜托在手上,用另一只手敲打西瓜,靠听这种敲打

5、产生的震动在西瓜 内部传播的声音来判断西瓜的生熟、质量的优劣。我们也可以在地球内部制造某种震动,通过 分析这种震动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情况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组成。我们知道,地震常常给人 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地震波却带来了地球内部的信息。那么什么是地 震波?(板书)1地震波生: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即地震波。师:很好。地震波可以分为哪两类呢?生:有纵波(P波)、横波(S波)之分。(方法引导)师:那么纵波(P波)和横波(S波)各有什么特性?(提示:地震波特性一一速度、通 过介质)生:(看书讨论回答)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

6、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只能 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师:正确。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探测地内结构? 生:(讨论回答)地球内部物质性质不均一,不同深度上性状、组成不同。活动与探究探究课题:地震波的利用探究内容:(1)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3)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探究办法、过程:观察、分析、推理、讨论探究结果:(1)说明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2)地幔物质是固态,地核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3)还可以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钻探得到的岩芯,来了解地球内部的

7、信息。 师: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是怎样的?(投影)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先投影左半部分,待学生分析 推测后再投影右半部分进行对比)生: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总的趋势速度随深度递增,但不均匀,有突变现 象。师: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而某些地区一定深度处,地震波有明显的突变, 这种波速发生突变处的层面叫不连续面。请大家看投影“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 划分示意图”(左半部分),找出地球内部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填写表格。(叠加投影表格)不连续面的特征生:(观察、讨论、回答、填表)(方法引导)师:(据学生回答逐个投影填充表格内容)特点 界面、深度纵波

8、、横波传播速度发现者发现时间莫霍界面33km纵波、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增加莫霍洛维契奇1909古登堡界面2900km纵波速度明显下降,横波消失古登堡1914师: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为什么会出现?生:不连续面上下的物质性状发生了变化。 师:根据两个最主要的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可划分为几个圈层? 生:三个圈层。(对比)(投影)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师:很好。再看投影的右半部分,地球被分成哪几个圈层? 生:地壳、地幔、地核。师:(投影)地球的内部圈层示意图 生:(指认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师:下面大家一起来研究这三个圈层。(板书)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投影)地球的内部圈层结

9、构示意图 师:请看图说出三个圈层的划分依据、两个最主要的界面、各圈层的范围。 生:地壳、地幔、地核的划分依据是莫霍面和古登堡面。莫霍面以上是地壳,莫霍面和古撤榕蜃金号:学 登堡面之间是地幔,古登堡面以下是地核。师:很好。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判断地幔的形态是怎样的?(合作探究) 生:(讨论回答)固态,因为横波能通过。师:软流层的位置和形态是怎样的呢? 生:(讨论回答)软流层在上地幔的上部,由于这层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生热温度高, 呈融熔状态。师:答的很不错。岩石圈与地壳有什么区别与关系? 生:(讨论回答)范围和界面不同。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物质都由坚硬的岩 石组成。师:很好。根据地

10、震波来分析,地核又分为外核与内核,外核形态是怎样的? 生:(讨论回答)因为横波不能通过,所以外核是液态,温度高于熔点。 师:那内核的形态呢? 生:(讨论回答)固态,因为地震波速度加快,随深度增加压力和密度都增大,其熔点升 高得比温度升得快。(知识拓展) 师:刚才同学们作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回答得很正确。我们下面作一个全面的分析。地 壳:在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由岩石组成。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33km,大洋地壳的平均 厚度为58km,整个地壳平均厚度为17km。地壳最厚的地方在青藏高原。地壳又分为双层结 构:上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在大陆地壳中,两个层次都有;在大洋地壳中,硅铝层变 薄甚至缺

11、失。所以大洋地壳比较薄。地幔:地幔的范围是从莫霍面到古登堡面,它位于地壳与地核之间,是三大圈层中的中间 层,厚度为 2800 多千米。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地幔圈 占了地球大部分的质量。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 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软流层物质仍是岩石(主要是橄榄岩、榴辉岩等),为硅酸盐类、氧 化物等。由于这层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生热温度高,岩石处于塑性状态,局部地区呈融熔 流动状态,犹如倾倒的浆糊。根据地震波变化情况推测,软流层物质的物理性状与上下层物质 都不同,并构成一个圈层,在地质构造学中称软流圈。软流圈层厚度范围并不是

12、从莫霍面算起, 约在地下60250km,它属上地幔部分,但位置并不在地幔的顶部。因此,软流圈层与地壳之 间(即与莫霍面之间)还有一层物质存在,即上地幔的顶部,也是岩石,并构成了一个圈层, 它和地壳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地核: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外核,所以外核部分呈液态,主要成分是铁镍等重金属元素,而 液态铁的运动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场。因为地震波速度在内核处加快,随着深度增加,压力和密 度都增大,其熔点升高得比温度升得快,所以内核呈固态。(投影)表格内部圈层组成分层状态地理意义地壳岩石硅铝层固态硅镁层地幔富含铁镁的硅酸盐类上地幔固态

13、岩浆和地震下地幔地核铁镍等重金属兀素外核液态磁场内核固态师:(小结)可以用半熟的鸡蛋来形象直观地记忆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物质组成。蛋壳 为地壳;蛋白为地幔,由于是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浆代表软流层中的岩浆;蛋壳与蛋白之间的 膜和地壳合起来就是岩石圈;蛋黄为地核。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内部圈层,我们再来学习地球的外部圈层。(板书)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师: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一般用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看大气圈有什么特点?(板书)1大气圈(投影)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 生:物质组成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氮和氧。师:很好。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

14、圈没有确 切的上界,在200016000千米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 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氧、氩、 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气体。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 100千米的高度范围内,其中 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千米高度左右的对流层范围内。再来看水圈有什么特点?(板书)2.水圈生:由地球表面水体构成,连续但不规则。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 圈的水在不断地循环运动之中。师: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 层。从离地球数万千

15、米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气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地球大部 分的蓝色海洋,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如果整个地球没有固体部分的起伏,那么 全球将被深达2600 米的水层所均匀覆盖。大气圈和水圈相结合,组成地表的流体系统。师:生物圈有什么特点呢?(板书)3生物圈生: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 部。师:很好。由于存在地球大气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矿物,在地球上这个合适的温度条件 下,形成了适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通常所说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据估计,现有生存的植物约有 40万种,动物约有 110多万种,微生物至少有 10多万种。据统计,在地质历史上曾生存过的生物约有5亿10亿种之多,然而,在地球漫 长的演化过程中,绝大部分都已经灭绝了。现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的上层部分、大气圈的下 层部分和水圈的全部,构成了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圈层,称为生物圈。生物圈是太阳系所有行星 中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个独特圈层。小结:地球所有的外部圈层是相互渗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