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健康与教育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973455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心理健康与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心理健康与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心理健康与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心理健康与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心理健康与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心理健康与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心理健康与教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心理健康与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一、概述 1、学科含义:自助和助人 2、意义:培养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3、心理健康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的过程(认知、情绪和意志)协调一致,人格保持相对稳定,适应现实社会良好。 4、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 (1)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和环境的同一性) (2) 心理活动内在一致性原则(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的协调性) (3)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内部人格的稳定性、外部行为的稳定性) 5、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三标准) (1) 体验标准: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 好的心情和恰

2、当的自我评价等。 (2)操作标准: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 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 能。 (3)发展标准:即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 6、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注意事项 (1)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不健康到健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正 常与异常是相对的。 (2)人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3)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是一回事。 (4) 心理健康是一个文化的、发展的概念。 7、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评价 正确、

3、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正常。 8、延迟满足: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 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自我意识 1、类型 (1)从内容上分:生理自我(对自己身体和生理状况的认识与评价) 心理自我(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特征(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等)的认识和评价) 社会自我 (2)从心理构成和表现形式上分: 自我认识是指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知与评价,即表现为认识的自我。 自我体验是自己对自己所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即表现为情绪的自我。 自我控制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语言等的控制,即表现为意志的自我。 2、发展 (1)对自我的确认(生理自我):8个月3岁,是个

4、体对自己身躯的认识,包 括占有感、支配感和爱护感。但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 自己的想法来解释外界的现象,又称为“自我中心期”。 (2)对自我的评价(社会自我):4岁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受社会影响最大的 时期,也有人称之为客观化时期。这一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一改婴幼儿以自我为 中心的倾向,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认同意识。具有较强的“他律性”的特点; (3)对自我的了解(心理自我):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识的成熟阶段,此时,由于青年生理方面的迅速成熟,人际关系的不断扩大以及认识能力的日益发展,使得青年把大部分注意力转投到自己内部世界中去,转投到发展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他们开始关注自我、

5、研究自我,努力探索自我的内心世界,并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性格、智力、态度、信念、理想、行为等的意识。 3、自我意识的偏差与矛盾(解释见PPT) (1)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矛盾 (2)自我认知方面,容易出现片面和极端,缺乏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价。(3)自我体验方面,表现出过强的自尊心和过强的自卑感。 (4)自我控制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与盲目从众,过分独立与逆反心理。 4、自我意识的调试 (1)把握适当的尺度 a客观地认识自我:从行动的结果来认识自己;从以往成败的经验来认识自 己;分析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 b客观更需积极 c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我 个体是不断成长和发展的,

6、不能以静止的眼光来认识自我,不要受以前 的习惯、经历所束缚而形成思维定势,同时还要看到环境和自身的变化,需 要放眼未来,认识到自己的发展潜力。 (2)以人为镜,反观自己 a借助他人来认识自我:重视关系亲密者对自己的评价、重视大多数人异口 同声的评价、重视逆耳但有理的评价、重视他人言语、态度前后发生很大 变化的情况 b参考更需主见 对待他人的评价也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要善于分析他人的评价信 息,从信息获取的条件、对方的特点和与自己的关系等分析他人对自己评 价的客观准确性。 (3)多方比较,全面认识 三、求职 1、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 进行测定

7、、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2、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评估+环境评估抉择拟定目标策略实施反馈修正 (1) 自我评估:个性、兴趣、价值观、能力 (2) 环境评估:理智地评估这个环境对你的能力成长、资源积累、人际发展、目标 实现等重要方面是否有利 选择环境、改造环境 (3) 拟定目标(核心) (4) 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 1)题目。包括姓名、年限、年龄跨度、起止日期; 2)职业方向及总体目标; 3)自身条件及潜力测评结果; 4)社会环境分析结果。包括对政

8、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的分析,还包括职业 环境分析; 5)组织分析结果。包括行业分析、对组织制度、组织文化、领导人、组织运行机制、 发展领域等的分析; 6)角色及其建议。记录对自己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一些人的建议; 7)目标分解及目标组合; 8)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 9)差距。即自身现实状况与实现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 10)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实施方案。 四、压力管理 1、对压力的生理反应:呼吸急促、冒汗、坐立难安、颤抖;对压力的心理反应:认知功能: 1、适度压力会提高思考效率,过度压力会使思考认知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目光短浅,决定草率。 情绪反应:引起不良情绪。抑郁症、焦虑症、适应

9、困难等应激性心理障碍。 工作成就感降低。重者诱发精神病。 对压力的行为反应。 2、心力衰竭的特征表现:情绪衰竭:感到虚弱、紧张、麻木,生理上的不适感,感到自己“蜡烛燃尽”,对工作抱“抵制”态度;自我感觉丧失:对周围人冷漠,人际疏离,不关心,麻木不仁;职业能力下降:常感到无助、绝望、愤怒。工作表现差,常出差错。易跳槽或改变职业。 3、压力管理技巧:改变(C):改变想法:改变行为方式、改变工作形态、改变工作环境、改变人际互动的状态、学会拒绝、请求协助、消除來源。接受(A):接受无法改变的情景和事实、着手改善处境和减少损失。放手(L):看开、放心、放手。管理生活(M):管理思想、管理情绪、管理身体、

10、管理一切可以管理的状态。 五、抑郁症与自杀 1、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情感状态,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高涨或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并伴有相应思维和行为异常的一类精神障碍。 2、抑郁症状的归纳:“三低”:思维迟缓,情绪低落,意志减退 “三无”: 无用,无助,无望,“三自”: 自责、自罪、自杀 “五特征”:懒、呆、变、忧、虑 隐形抑郁:微笑型抑郁、激越型抑郁。 3、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因素:遗传因素、儿童期的经历、人格因素(自卑、自责、多愁善感的人和过于追求完美的人)、社会因素、躯体疾病、内分泌变化。 六、自杀与干预 1、自杀征兆:境遇特征:不能忍受的心理痛苦,心理需求遇到挫折

11、;意动特征:目的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中断意识;情感特征:绝望无助, “进退维谷”;认知特征:知觉状态是“缩窄”;人际关系特征:谈论自杀,寻求出路;连续性特征:长期被动的应对方式。 2、自杀预防:一级预防主要是指预防个体自杀倾向的发展。二级预防主要是指对处于自杀边缘的个体进行危机干预。三级预防主要是指采取措施预防曾经有过自杀未遂的人再次发生自杀。 3、自杀预防具体措施:(1)宏观的社会水平预防:提高公众对自杀的认识水平、加强 以社区为基础的自杀预防工作、培养专业人才、重视预防研究。(2)微观的应激事件的处理: 建立危机干预中心,实行紧急救助、启动社会和家庭心理支持系统参与救助、重视对自杀未

12、遂者的干预工作、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药物及其他医疗手段。(3)当临床心理专业人员第一次与有自杀念头的人接触时,应注意以下的干预程序:倾听、接受所有的抱怨和情感、不要担心直接问及自杀、要特别注意那些很快“反悔”的人、充分利用合适的资源。 4、悲伤辅导是针对近期丧失亲人的人,协助他们完成哀悼的任务;悲伤治疗是针对那些悲伤反应欠缺、延缓、过度或过久的人,协助他们辨认和解决障碍完成哀悼的分离冲突。 5、哀悼的四项任务:接受丧失的事实、经验悲伤的痛苦、重新适应一个逝者不存在的新环境、将情绪的活力重新投注到其他关系上。 七、积极心理学 1、主张:(1)反对病理式的心理问题研究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有三大使命: 治疗 精神或心理疾患; 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 (2)主张研究人心理的积极方面(3)强调用积极的方式来对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 2、积极心理学的功能:积极增进、积极预防、积极治疗。 心理健康与教育 心理健康与教育资料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