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497109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八年级语文学科阶段练习调研试卷试卷分值:100分 考试试卷:120分钟一、积累运用(22分)(一)积累1.根据拼音填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他觉得心头像刀在绞,眼睛一阵酸s谁也想不出更好的做法了,而争bin是没有用的。一时,全部默不作声了。只有晨风吹过荒漠的草地,撕掠着青草,发出飒飒的声响。酸s ( ) 争bin ( ) 撕掠( )飒飒( )2.默写:6分(1)_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陆定一老山界(2)_ ,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 长征(3)白头搔更短,_ 。杜甫春望(4)_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5)僵卧孤村不自哀,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人生自古谁无死,_。文天祥过零丁洋3.名著阅读:4分A简直没想到,B竟会到和他早已断绝组织联系的、自己过去的交通员成岗那里骗钱。他的眉头猛然聚成一条线,“这,证实了我的看法!这人很危险。”“利令智昏。”李敬原吸着烟,神情十分严肃。“他想办刊物,当然有人送给他主编;他想扩大书店,又给他送店员!这种人,不仅今后不能忍,现在就应该他的手坚决地往桌下一切,做了个示意的动作。 红岩(1)文中AB是两个人名,A是_ B是_ 。2分(2)“他的手坚决地往桌下一切,做了个示意的动作”,这个动作的意思是什么?2分_(二)运用4.请用所给的符号在原文上修改语病。

3、(共四处,一处1分)(4分)(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老作家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便引起了许多人的思考。这五本薄薄的小册子,誉为“说真话的大书”,尤其是这位老人,在读了卢梭的忏悔录后,更是向世人发出了一个既严肃又深刻的问题:人们有没有勇气跪倒在自己面前。大概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在以往从前的日子里能始终做到表里如一。哪一个人未曾说过假话呢?哪一个国家没有因为种种原因而一度走了弯路呢?也恰恰是因为有了这一切,才有了勇于忏悔的国家和个人,才有了忏悔与反思后的腾飞。 5.用心感悟下面几则情景对话所蕴含的道理,试从“看问题的角度”这一视角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在横线上写出

4、探究的结论。(2分)(一)流动的风景孩子:这条路上有什么好看的风景吗?老人:有啊,有石头、有水流、有风雨孩子:那有什么好看的?老人:石头旁边长着小花,大河浪里藏着歌声,暴风雨后挂着彩虹。(二)梦想的远方骏马:这么长的路,你就这么走吗?蚂蚁:不,有时也跑,风从耳边呼呼而过,一棵草和一棵草连成一片。骏马:听你这么说,成功和快乐与路程没关系了?蚂蚁:我们都有梦想的地方。(三)生活的时尚叶:拽紧我一些吧,我要掉了。树:孩子,不要怕,下面也是妈妈的土地。叶:为什么要有秋天呢?树:因为有春天。这就是生活的怀抱。结论:_古诗欣赏: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6.发挥

5、想象,写出“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所描绘的景象。(2分)_7.你认为全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说说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二、阅读理解(38分)(一)阅读下列两段古文,完成题目。材料一 晏子使楚 资*源%库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材料二 寇准传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

6、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宋史寇准传 注释: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齐人固善盗乎( ) (2

7、)所以然者何( )(3)知归州巴东( ) (4)上由是嘉之( )9.下列句子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缚者曷为者也(的人) B. 吏二缚一人诣王(到)C.帝益器重之(代词,代寇准) D.事决乃退(于是,就)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_(2)准方进取,可欺君邪?_11.晏子和寇准都是治世能臣,读完语段你认为各是怎样的人?2分_(二) 命系悬壶陈源斌姚五先生是我家乡古镇上的世传名医。他的名字竟然可以治病。邻居家小孩突发急痧,整夜惊叫抽搐,大人捋着头发哄他说:“好孩子,别怕,请姚五先生去了。”捋着捋着,啼哭声变小,孩子气息匀细,睡

8、熟了。有个半大少年,暑天贪吃生食,又喝凉水,不一会发作起来,抱着肚子在地下打滚,一口气吸进去,憋得脸色乌青,连眼睛都倒起来了。这时候,有人喊说:“好了,好了,姚五先生来了。”其实才远远看到姚五先生的影子,走到跟前还得好一会儿呢。 地下的病人却把一口气痛痛快快吐出来,觉得肚子好受多了。 关于姚五先生的传说很多:说他某年路过某地,听见一户人家嚎啕哭丧,进屋看时,人已经断了气,穿好送终的寿衣寿裤,躺在草铺上了。姚五先生说有救,熬了一罐药,撬开牙关,灌将进去,草铺上的人立刻还了魂;又说他某年途中撞见一群披麻戴孝抬棺人,他朝滴在地下的血迹看看,又凑到跟前嗅了嗅,赶紧开棺急救。原来是位难产的孕妇,幸得姚五

9、先生救治,母子双双侥幸活了命这些故事都不新鲜,显然是从一些旧书和传闻那里,移植过来的 。姚五先生听了,总是不置可否,一笑了之。传来传去,姚五先生就被神化了。说他不但能让死人活,也能让活人死。这话是当着姚五先生的面说的。他跟往常一样懒得理睬,只管凝神替面前的病人诊治。这句话却惹出了一个意外灾祸:有一个青年高高骑在墙头上看热闹,手里捧了一罐南瓜稀粥,喝了个底朝天,肚子胀得像只鼓。那青年听见这句话,很不服气,抓着喝空了的罐子,“啪”地一声跳到地下,说:“我就不信,我一个大活人,他真有本事,敢不敢让我马上就死?”姚五先生抬头看看他,脸色陡变,让人赶紧找青年的家长,准备后事。果然如此,没等家长 赶到,青

10、年已经瘫软死去事后,姚五先生解释说,青年喝了一肚子稀粥,从那么高的墙头猛跳到地上,硬把肚肠挣断,又因地处偏僻乡下,来不及救治,可惜这条性命了。姚五先生体恤民情,替人治好病,或是救了一条命,视人家的家境,酌收诊费。遇到乡下普通老百姓,他把手挥挥,说,算了,你要真过意不去,闲暇时送几只斑鸪鸪来吧。斑鸪鸪是一种乡下常见的鸟,喜好在野地里用脚爪刨挖单叶芽果吃,随手就捉得到,不算什么难事。姚五先生嗜好这种野味。他饮食十分挑剔,从来不在外面吃饭。有时候下乡到人家忙活一天,连口水都不喝,照样挥挥手,走了。多少人被他感动了,望着他的背影,为他祈祷,说:“好人哪,但愿他长命百岁!”姚五先生只活到五十岁。他患的是

11、当地俗称的膈食病,就是不能吃饭得过他恩惠的乡下人说,姚五先生怕是斑鸪鸪吃多了。斑鸪鸪喜欢刨吃野地里有毒的单叶芽果,这种野鸟身上积存了毒素,人偶而尝个新鲜是可以的,吃多了,就会有大妨碍。姚五先生一辈子替太多的普通百姓看过病,吃了太多的人家送来的斑鸪鸪,日积月累,中了重毒了姚五先生是治膈食病的圣手,有一个祖传单方,远远近近,好多患这种病的人,都是由他治愈的。他按祖传单方给自己抓了药,煎好,一口气喝下肚里,却一点不剩地吐了。再舀一碗,硬灌下去,泼刺一声亮响,全部喷射出来。很明显这是药不对症,姚五先生把头摇摇,叹了一口气,说:“命系悬壶,治得了病,治不了命。”他一天天瘦下去,瘦下去,瘦成了一根芦柴似的

12、,只剩了一口气在胸腔里悠悠转着。接着,这口气断了,他死了。注释:汉代以后,民间郎中的药铺或诊所门口大都挂一个药葫芦即“悬壶”,以此作为卖药行医的标志。题目中的“悬壶”即为“行医”之意。12.从小说内容看,题目“命系悬壶”的含义是什么?(2分)_13.在古镇人们眼中,姚五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_14.小说多处透露出的“言外之意”是姚五并非神医,请举出两例简要说明。(3分)_15.本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任选一处加以赏析。(3分)_16.小说意蕴丰富,你从中领悟到了怎样的道理?(答出两点即可)(4分)_(三) 曾经有过的落日陆平不经意间,望着天际那一轮正在沉沉下坠的落日,忽然心头怦然一动,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很遥远,很亲切,好像在潜意识中已经驻留了好久,感受着一种靠近归宿的温暖,就像一个疲惫的行人,终于在朦胧的暮色间看见了远处可以落脚的村落。而那个时候,你或许正伫立在高楼层自家温馨的窗前,或许正漫步在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