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素质现状评估及对策探讨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496962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素质现状评估及对策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生心理素质现状评估及对策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生心理素质现状评估及对策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生心理素质现状评估及对策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生心理素质现状评估及对策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素质现状评估及对策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素质现状评估及对策探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心理素质现状评估及对策探讨摘要 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小学生中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此文对小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针对其表现,分析其原因,创造性地提出了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标准,提出了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关键词 心理素质 评价 标准 对策 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构成部分。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心理素质高低,还没有具体的和可操作 性强的标准。笔者认为,只有摸清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统一制定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标准,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才能从本质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

2、达到素质教育的初衷。一、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现状的总体评价中国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可以用三句话加以概括,一是总体是好的,健康的;二是不能把有个性、有特点与有问题混为一谈;三是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和紧迫。在我国,小学生的年龄范围一般为6、7岁到11、12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伴随着身体上的发育,他们的心理社会能力也在迅速发展。小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阶段,一般说来,他们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注意、识记的能力,或者抽象逻辑思维和意志行为能力都比较弱,而直观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笔者认为,小学生心理素质总体是健康的、向上的,这是不能也不应该否认的。现在有的人习惯于夸大小学生的

3、心理问题,以达到耸人听闻的效果,这种做法实在要不得。比较而言,现在的小学生都有个性,在某些方面比较自我一些。他们中的一部分创造能力较强,这得益于电视和网络的普及,使他们获得知识的渠道变得丰富而多元,这是好事,但社会、家庭和学校对此往往还不太适应。我们不能把这些性格问题、个性问题与心理问题混为一谈。有个性与有问题是两个概念,从某种角度说,有个性是可贵的,可取的。当然,目前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国内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有1030的小学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二、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标准简述根据有关部门制定的小学生心理素质基本要求,结合工

4、作实践,笔者认为小学生心理素质标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独立自信,勤奋好学。(二)勇敢坚定,不怕挫折。(三)愉快活泼,乐观向上。(四)善于交往,敢于负责。根据这些标准,可以进一步细化成若干具体标准。如“独立自信,勤奋好学”可以划分为:相信自己,乐于动手,遇事有自己的判断(这一条对独生子女尤其重要),有明确的符合年龄要求的是非观念。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喜欢“每事问”,对上学兴致盎然,心情愉快。再如“勇敢坚定,不怕挫折”具体可以划分力:不怕黑暗,不怕小虫子和小动物。不因小的伤痛而哭喊,不过度惧怕打针、吃药,有小病不轻易请假。有了错误,敢于承认并乐于改正等等。各个地方、各个学校要因时因地制宜地

5、制定各自的标准,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对照执行和检查考核。三、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类与表现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是指他们的心理上存在的某些障碍和不足,严重的则称为心理疾患。综合各地情况和有关论述,笔者认为当前小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人际交往方面1、自我中心,不会谦让目前中国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家长和老人也愿意以孩子为中心,因此,学生普遍不知道什么是“谦让”。他们中有的人喜欢独来独往,孤独自处,沉默寡言。一事当前,首先想到自己,别人应该为“我”考虑,为我让路,别人应该委曲求全,而“我”

6、则不必。这类孩子一遇到批评,往往有强烈的抵触情绪。这种孩子不知善解人意,遇到顺境不知珍惜,遇到困难不能克服,缺乏自信,唯我独尊,其结果是不能与人正常地交往。2、逆反报复,妒忌心重一些小学生因为在学校表现不好而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指责,心理就会产生偏差。他们常常听到的是讽刺、挖苦的声音,看到的是冷若冰霜的面孔,认为这些老师和同学是故意刁难自己,因此,产生了憎恨、仇视、逆反的心理,千方百计找机会对批评过他的老师和同学进行报复。有的在课堂上顶撞老师,扰乱课堂纪律,以报复老师和同学为快。有的学生妒忌心重,过分讲究面子,追求虚荣,特别爱讲派头,凡事总是爱出风头,以示高人一等,忌妒别人的学习成绩,

7、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等,心胸狭窄。有的还弄虚作假或习惯撒谎,以获得荣誉和表扬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二)学习方面1、厌学逃学,适应性差应该承认,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过分看重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出现了学习适应性问题,他们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策略失调、环境适应不良和身心健康欠佳。其中,最突出的是对学习环境的适应问题。有些学生不能适应学习的重压,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了损害,表现在心理方面,则产生了抑郁或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问题,从而出现了严重的厌学甚至逃学问题。2、害怕竞争,考试怯场 面对排名次和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

8、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还有的学生父母和教师对他们要求过高,考生本人对考试结果过分看重,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平时复习不充分,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必要的应考策略和考试技巧,造成自信心不足,产生严重自卑感;加之考场气氛紧张,监考人员态度严肃,造成考生情绪过分紧张;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偶有失败,便怀疑自己,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发挥失常。长期这样,则造成心理变化和行为异常。(三)性格方面1、依赖心重,意志薄弱 小学阶段的孩子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保护之下,大多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有一定的依赖心理是正常的和无可厚非的。但过分的依赖心理和意志薄弱则需要纠正,否则很难

9、适应未来的学习,甚至影响他们成人以后的生活。意志力薄弱主要源于家长和家庭老人,他们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长此以往,则形成心理问题。2、心理幼稚,情感脆弱一些小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心理不能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成熟,即心理发育滞后,生理到了上学年龄而心理停留在幼儿园阶段。比如有的小学生明明离家很近,但必须由大人接送,大人不来他们就徘徊在校园门口,不敢越雷池一步。情感脆弱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在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中尤为突出。这些学生总是

10、喜欢受到表扬、获得奖励、享受种种荣誉和“光环”,对被批评或失败往往没有心理准备,难以接受。当这些小学生受到挫折时,就会做出压抑性的、消极性的反应,如退缩、逃避、苦闷、忧虑、沮丧、怨恨等,对个人的精神和身体造成损害,有的会一蹶不振。3、自卑失望,孤僻自闭有一部分小学生由于先天不足或在学习中遭到失败时,总是感到恐慌或焦虑,怀疑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不如别人,从而产生自卑、失望的心理。他们不愿意与人交往,对陌生人持敌视态度,不能与老师、同学们和谐共处;自尊心过强,不能接受不同意见,不接受老师的批评,有时老师还没说几句,他就愤怒而离校出走。这类小学生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有的学生没有知心朋友,经常

11、独处一隅,沉思默想,最后发展为远离群体,逃避群体活动。长期下去这种孤僻性格势必影响其未来工作,学习,生活。尤其无法适应当今高压力、强竞争的社会,极易诱发“社交恐怖”等心理疾病。(四)行为方面1、攻击性强,危害性大现在的一些小学生攻击性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受有害电子游戏和一些不良影视作品的影响。小学生年龄还小,不能分辨社会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区别,与成人相比,他们受到的危害更深。他们的攻击性和不良行为,给别人身心造成妨碍,给社会造成影响,如不尽早矫正,形成暴躁易怒的性格,与社会格格不入,有的甚至成为害群之马。2、持久力差,失落感强许多小学生抱有自己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

12、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时,就产生了挫折感和失落感,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非常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忧郁的心理。3、不愿合作,为人孤独有些小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没有人能帮助自己,别人不了解也不理解自己,他们总是在心里抱怨别人不接纳自己,由此产生孤独寂寞的情绪,久之而成心理问题。四、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不当的家庭教育,二是不当的学校教育,三是不良的社会环境。不当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但许多家长不懂教育,他们的管教方式往往是失败的。有相当

13、一部分家庭环境条件和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等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更有些“问题家庭”的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就更大。所以家庭教育不当与家庭的不良环境,是小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当的学校教育。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一直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校生活内容单调、方式单一,习惯以考试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同时,还存在教师的教育方法不正确的问题,有的教师体罚学生,挖苦、讽刺学生行等不当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这些都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老师嫌弃后进生,这直接导致学生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14、。这可以说是小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一个最重要原因。不良的社会环境。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大,小学生由于缺少辨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心理偏差。此外,在小学四五年级到初中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这时期小学生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有的进入了青春期。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然而遗憾的是,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小学生自身没有思

15、想准备,整个社会也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五、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路径探讨(一)思想上高度重视根据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全社会要高度注重他们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培养。思想上的重视并不是要求社会、学校和家庭搞得草木皆兵,更不能让小学生动辄得咎,而是要因势利导,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有的要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不能抱有“树大自然直”想法听之任之,直到不可收拾才悔之晚矣。作为家长,要做到既关心孩子吃饱穿暖,也要关心孩子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能力的培养;作为老师,要做到既关心学生课业完成情况,学习进步情况,也注重

16、学生与同学相处能力等等方面的养成;作为孩子所可能接触的社会成员,要在关心下一代工作计划中,列入关心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使他们生活在一个既能保护其身体、保障其权益,又能保证其心理健康不受不良世风影响的环境之中。(二)制度上大胆创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的前提下,保护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还需要在制度上大胆创新,要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逐步建立并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制度。就目前而言,应该建立这样一些制度:心理咨询制度;心理档案管理制度;心理调适制度;心理隐私保护制度;心理倾向分析制度;心理咨询师培训选拔制度及心理咨询工作规范等等。要根据社会、学校及学生中出现的一些思潮和倾向性问题,提早对学生进行心理预防。比如可能出现大的自然灾害之前,对学生进行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