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朗诵的区别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496942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讲与朗诵的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演讲与朗诵的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演讲与朗诵的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讲与朗诵的区别(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演讲与朗诵的区别演讲与朗诵的区别 演讲通常是侧重表达观点的,是思辨的,目的是获得观众的支持和赞同。朗诵是抒发感情的,通常内容是散文或诗歌,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感情,引起听众的共鸣 语体的区别: 演讲与朗诵,是两种不同的口头表达样式或者说不同的表达语体。演讲是口头知识性语体或政论语体,是论述社会政治问题、政治事件、社会文化现象、社会道德等的评论性语体。语言上多用陈述句、祈使句、复句。朗诵是口头文艺语体。是虚构和想象中的情境和情感的再现和表现。 目的、功用的区别: 演讲是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教育领域活动的需要。是用语言说服听众接受一定的观念、思想,“是说服听众认识真实的情况”,演讲是为了让听众信服你

2、阐述的道理。改变或形成受众的态度、激发受众的行动欲望。 朗诵是艺术审美活动的需要。朗诵目的是带给受众艺术欣赏。主要以形象性、抒情性、美感性为其基本特征。 受众期待的区别: 演讲接受过程中,受众心理是对演讲者所说的内容“真实”“对演讲者表现的“真诚”的期待。朗诵接受过程中。受众心理是对朗诵内容形式的“审美的”、“趣味”的期待。 这种受众期待的差异,规范着表达者的感觉、思维、和表达。所以,演讲追求生活或逻辑的真实或真实感,朗诵则允许和需要想象和虚构。 身份和身份感区别: 演讲的表达是非表演性的,演讲不能扮演角色,演讲过程中只有一个自我,演讲者自己永远是自己,即使是演讲中在学某一角色行为或说角色的语

3、言,也是在以“我”即演讲者的身份在“学”其样子或转述角色语言。 朗诵是表演:扮演角色,第二自我。不管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主张演员与角色合一。是在还是布莱希特“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朗诵是为作品感动,进入角色、抒发角色的感情,进而感染受众。 表达者状态: 演讲人是在自己的身份中,始终在思考、在与受众直接交流。朗诵者扮成角色。在角色的身份、角色性格和行为中,抒情、思考、自语、注视等、艺术感情境感 思维方式的差别: 演讲主导思维是逻辑思维。朗诵主导思维是形象思维。虽然朗诵也有逻辑思维的因素,演讲也有形象思维的因素。 表达情境感的区别: 演讲的情境感,主要是在现场的情境中。朗诵的情境感,主要是在作品的情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