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基层建的关键环节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4967518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住基层建的关键环节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抓住基层建的关键环节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抓住基层建的关键环节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抓住基层建的关键环节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抓住基层建的关键环节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抓住基层建的关键环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住基层建的关键环节(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抓住基层党建的关键环节 如何开好基层党支部会议 一般来说,所谓开好基层党支部会议,包括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是一个完整过程,这里集中讲讲最需要关注的五个问题: 一、准备工作要深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都要有所准备,召开基层党支部会议也是一样。平时讲“决策在会上,功夫在会下”,说得就是准备工作要充分。从一般意义上讲,会前准备基本的有两条,一条是确定议题,安民告示;一条是调查研究,拟制预案。其中,就确定议题来讲,由于基层的特点,尤其是支委外出学习、参加培训、探亲休假等原因,支委成员全部在位的时候相对少,容易造成因平时开会不及时而积压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党支部会议的

2、议事范围,不要把不属于党的会议范畴的行政事务拿到党的会上来,防止因议题过多而影响议事质量。在具体操作中要做好这两条准备还不够,还要做到“四个一样”。一是像谈心一样搞好沟通。议题确定后,特别是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党支部正、副书记在交换意见、达成基本共识的基础上,尽量与支委逐个交流思想,酝酿沟通,特别是要和与议题有关的分管领导搞好沟通,以避免因情况不掌握不明而影响会议的效果。二是像专家一样掌握政策。党的路线方针政 策和上级的决定、要求,以及其他党的决策的依据和准绳,党支部研究的内容有奖励的,也有实施处分的,包括重要工作的部署等,都涉及到政策规定,作为书记,会前要对与议题有关的政策规定,提前熟悉掌握

3、,尤其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关键的词汇要表述清楚,比如打人问题的处理,就涉及到法律条文。对重大问题的研究,还要向专家进行相关咨询,做到成竹在胸,尽量减少重大决策过程中的失误。三是像工作一样主动请示。对自己拿不准或上级意图不明确的情况,特别是对一些棘手问题,要善用“尚方宝剑”,借威开道。可通过当面请示、电话请示等方法,取得上级和领导的认可和支持,以此来统一班子成员的思想。四是像导演一样设计全程。书记事先要对研究和讨论的问题备好初步意见和方案,重大问题应准备两种以上方案,让大家在多种意见中比较择优;对如何主持会议、如何应对意外情况、如何统一思想、如何归纳融合各种意见以及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如何提要求等,

4、都要有预测,做好思想准备,以便灵活处理。 二、敏感问题要有数 从议题和内容上来看,政工条例规定的党的支部委员会讨论和决定的事项有1项,一般情况下,讨论决定的事项大多好统一思想,但有些问题比较敏感,涉及到权力、工作、个人得失,从基层的特点看,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部署工作重大局,防止争人争时。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各项工作最后都要落实到基层,因此,基层党支部在研究工作时,容易发生争人争时的问题,往往在工作出现“撞车”时,每个成员都认为自己分管的工作重要,担心人少干不完,时间紧干不好,甚至会据理力争、互不相让。这个时候,作为书记,首先应当肯定这些同志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是为了把工作干

5、好。但一个单位的人员是既定的,上级规定的完成任务的时限也是既定的。作为党支部书记,处理这个问题,怎样把握大局,有什么标准。一个是抓中心,不能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安排起来没有位置,在克服抓中心工作被动应付,抓具体业务工作全力以赴那种本末倒置的倾向;另一个是要敏感,对上级高度关注、反复强调的事情不能马虎,更不能打折扣;再一个是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要舍得投入,特别是像“六项工作”、“十抓十防”等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要树立长期打基础、反复抓落实的思想,舍得花功夫、下气力,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还有一个是解决自身建设和本单位问题的事情,不能迟疑。现在有的单位往往把这方面的事情当作软任务,一推再推,很不明智

6、,常常是重视正面工作,而对解决本单位问题不舍得用时用力,结果部署的新工作没干完,自身建设上就出了问题。 二是讨论人事讲原则,学会“上推下卸”。人事问题历来比较敏感,是基层党支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且容易出现矛盾、不好把握和解决的难题,个别时候会出现上级领导 暗示、机关插手干预以及地方领导、亲朋好友打招呼的现象,处理起来比较头痛。处理这类问题,作为基层党支部,特别是正副书记,要学会“上推下卸”。所谓“上推”,就是要说明上级的要求,对来自上面的授意,要用上级的规定、指示解释好,对不合理的要求要说服好,必要时要有意往上推,说明是上面不让这样办。所谓“下卸”,就是把敏感问题交给群众,公开、公正、公平处

7、理,过好群众关,对找老领导说情的,要说明群众关没过,做好解释工作,说明名额、条件,“当事人”在单位的表现、民主评议等情况,只要把情况讲清,他们一般会理解的。基层党支部成员整天与官兵“面对面”,不能因为照顾了个别“关系”,而伤了那些踏踏实实干工作的群众的“心”,照顾一个,打击一片。 三是评定先进重公平,防止人为保先进。在基层单位,研究受奖、评选先进单位和个人时,往往容易出现参加会议的人,就是敏感问题的对象,有些还是本单位的代言人,特别是正副书记有时既是决策者,又是研究对象,既关系到单位建设的大局,又和个人的“权、名、利”紧密相关,如果采取回避,有时可能人数又不够,所以常常出现当事人研究当事人的问

8、题。那怎么办。办法有两条:一条是要论功行赏,不能根据感觉和感情看一个单位和个人,要站在全局上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单位,不能人为地保先进,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形不成正确导向;另一条是不要回避,要带头坚 持原则和标准,实事求是地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用道理引导其他成员公正表决,最忌讳正副书记“粘糊”、模棱两可。 四是研究财物讲透明,防止遮遮掩掩。“财权”和“人权”一样,都是比较容易引起矛盾的“摩擦点”,也是容易产生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一些单位发生侵占官兵利益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按程序办事、财物问题上不透明造成的。公开透明了,事情就好办了,不能说:我是书记,单位的经

9、费开支没有我的同意,谁都不能动用。作为书记,一定要做到善理财不贪财,会用权不争权,自觉防止影响团结的问题发生,特别是要防止打着组织的旗号搞集体“闯红灯”的事。 总之,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上级领导关注,基层官兵关心,解决不好容易影响党支部的威信,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可以说,党支部班子中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这些问题上认识不一致造成的,有的甚至造成不易解开的疙瘩。因而对这类问题,要通过谈心、通气等方法,充分进行酝酿,尽可能形成共识,达成一致,以消除产生内耗的思想根源。 三、特殊情况要谨慎 支委会上出现不同意见是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有的书记能够冷静对待,因势利导,逐渐把分歧意见统一起来,

10、形成正确的决议。相反,有的书记,往往心里打怵,感到很难办,有时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处理不同意见,是书记民主作风和领导艺术的重要体现,也是书记主持会议的一种必备能力。因此,党支部书记作为会议的主持者,必须善于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调动集体智慧,切实在重大问题上形成坚强的集体领导。但是,在民主的基础上实施集中,形成正确的意见,不是多数人意见的简单组合,也不是简单举个手,表个决就了事的,特别是一些特殊情况的集中,书记“拍板”一定要慎重。 一是当正副书记意见不统一时,不要搞“小动作”。在支委会上,正副书记意见一致,对实施正确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凡是在支委会上研究决定的议题,会前,都

11、要与副书记交换意见和看法,求得统一。这样,在会上也容易形成比较集中的意见。但有时候也出现正副书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处理呢。这里讲一个发生在外单位指导员身上的事:在研究确定连队司务长人选问题上,连长、指导员各提出了一个人选,搞得其他委员都不发表意见,会议一时出现“冷场”,虽然最后指导员推荐的人选勉强通过,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新司务长上任后,连长对后勤管理总是不满意,指导员和连长之间也无形中出现了隔阂。直到连队又换一个司务长,才把问题彻底解决好。因此,当正副书记意见不统一时,作为书记一般不要急于采取 措施作出决定,也不要强行集中,更不能搞小动作,甚至是斗心眼、耍手腕。如果时间允许

12、,可以先休会,正副书记到会下通气,下次再议。如果分歧较大,无法统一或时间不允许再议时,可以请求上级党委帮助协调解决矛盾。 二是当多数委员的意见与会前准备的方案不一致时,不要“硬处理”。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会出现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愉快地放弃自己的意见;另一种是让大家服从自己意见。一般来说,这两种处理方式都不够科学,特别第二种是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作为书记,在自己的意见,或者是会前的方案,没有被大家认识和接受的情况下,要注意把握好三点:首先,不要头脑发热,而要冷静地想一想其中的原因,看看究竟是自己的意见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还是其他成员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偏差;其次,也不要责怪大家,如果是自己看问题的

13、视角出了毛病,就要勇于自我否定,如果是其他同志看问题时发生了偏差,就要耐心说服引导;再次,不要匆忙作出决定,而要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搞冷处理,可暂时休会在会下交换意见,统一思想后再上会研究,形成决议。这里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个班长熄灯后在宿舍喝酒,被查铺的副连长发现。副连长将此事报告了连长、指导员。连长、指导员研究之后,初步意见是给予警告处分,并责令他在军人大会上作检查。开支委会时,其他支委都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名班长平时工作不错,仅仅是在宿舍里喝酒, 又没有惹出什么事,批评教育就可以了。支部正副书记感到大家思想认识没有统一,然后宣布休会,组织大家学习了有关规定,使大家认识到这名班长在宿舍喝酒事

14、小,但违反了规定,必须按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三是当两种意见分歧较大时,不要当“裁判员”。支委会在研究决定问题时,常常会出现两种的意见,有时双方人数接近。这时,书记的一票投向哪一方,就意味着哪一方成为多数。遇到这种情况,书记不能像球场上的裁判员,判断哪一方对,哪一方错;或者把自己的一票轻易投向某一方。这样形式上虽然出现多数票与少数票,但实际上没有求得认识上的一致,甚至还可能出现把矛头集中到书记一人身上,影响班子团结的问题。怎么办。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把议题暂挂起来,下次现议。会后,要认真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给大家重新认识考虑问题的机会,待时机成熟进行复议。如果问题重大,时间紧急,也可以

15、将两种意见原原本本地如实向上级党委报告,请求上级决定。这样做不是上交矛盾,也不是由上级包办代替,而是在意见分歧的情况下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必要措施,是符合党的组织原则的。 四是当各种意见七嘴八舌、众说纷纭时,不要“没完没了”。集中前充分发扬民主,需要七嘴八舌,但不是议来议去、议个没完。出现这种现象,正副书记可采取三种办法:一个是要因势利导。对于有些问题,大家虽然都发表了意见, 但认识还比较肤浅,或者众说纷纭,议不出个眉目来。此时,书记要善于“抛砖引玉”,及时抓住委员的正确的意见进行引导,或者启发大家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把讨论引向深入;或者归纳大家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让大家从中

16、比较,择优采用,最后形成决议。另一个是要抓住重点。在议事决策时,书记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注意引导大家少说题外话,不扯题外事,集中精力研究主要问题,力求讨论一个问题,就议深议透一个问题,就真正解决一个问题。再一个是要适时集中。当有些问题经过讨论,大家意见趋向一致时,书记要适时拍板定案。 四、处理关系要灵活 正副书记处理好与委员的关系,是支部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开好会议的一个标志。不能开一次会,搞得气不顺,甚至发生争吵。每个委员在党支部中是平等的,成员来自四面八方,特别是基层单位干部,经历、阅历浅、锤炼少,个性比较突出,有好说话的,有不好说话的。对这些情况,不能压服,也不能不当回事,不能谁个性强谁说了算,谁霸道、谁厉害谁说了算,甚至各行其是。作为基层党委书记,如果处理关系方法不灵活,容易造成议而不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