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4967013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物联网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物联网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物联网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物联网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联网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联网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这个星期主要研究了两个方面:1、物联网在工业生产方面应用的流程;2、物联网在工业生产安防方面的应用;物联网在工业生产方面应用的流程而在上述整个过程中,处于最开始位置的生产商可以通过与物流 公司及最后终端的联网,全程跟踪自己生产的这批产品的运动。而且, 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相关的目 标信息,相关主体可在第一时间里进行沟通,商讨解决方案。这就是物联网将给生产活动带来的影响。现状:目前而言,这一应用的成本高,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从上面的流程图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物联网所产生的效果: 降低成本及提高效率。举例来说,目前盛行的条形码,人工读取一

2、个 需要10秒钟的时间,机器读取则为2秒,而采用电子标签及射频技 术读取只需要0.1秒的时间。正是这一优势,吸引了下游商家对物联网产生了需求。而这也决 定了物联网无论是哪种商业模式,都是由下游的需求端推动的。沃尔 玛出于降低成本和提高销售量的内在要求,才导致了上游供应方不得 不进行与物联网相关的投资并承担相应的成本,而日本消费者的高收 入水平及对产品品质的高追求,也使得日本生产商可以在诸多家用电 器里广泛使用智能控制技术,所增加的费用则由消费者埋单。相对于互联网,物联网的盈利模式则还很模糊。在A股市场上, 已经开始出现了对物联网板块的炒作行情,主要集中在与物联网有关 的电子元器件领域,如射频识

3、别装置、感应器等等。而庞大的数据传 输给网络运营商带来的机会以及对最下游的如物流及零售等行业所 产生的影响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观察。物联网在工业生产安防方面的应用在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中,GPS、红外传感等应用技术,目前在安 防行业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中应用划分为四大类型:传感 器业务、移动定位、公共领域比较多的串口类业务和视频监控。安防 具有广阔的行业应用需求,如交通、物流、零售、电力、金融、环保、 医疗等。在企业安防中,对振动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利用,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监测系统中,通过设置压力、温度等传感 器,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电流、功率等数据进行检测、处理和分析,

4、提供告警、维护功能。现状:已投入使用,发展较为迅速随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物联网安防工程的全面投入使用,让我 们看到了物联网进入安防领域的步伐正在加快。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厂家投入物联网安防的研发,南京视威电子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领先一步,实现了物联网架构的安防系统,从终端产品到 互联网安防平台及用户端接警软件的整体开发。该公司的一套新一代 物联网安防系统是一款可以装在家庭、商铺、办公室、学校、医院、 仓库等地方的网络安防系统,这套系统的终端主机只有巴掌大小,却 可以连接多达31个无线报警传感器和遥控器,如红外、烟感、水浸、 温度、煤气等报警传感器,并内藏高分贝警笛,一旦发生非法入侵、 失火、水淹等意

5、外情况,传感器向“VIDSEC无灾盗”终端发出告警 该终端对各告警信息进行处理,现场鸣笛告警,并实时抓拍照片和录 像,然后把文字和图像双重报警信息上网发到主人的电子邮箱、手机, 同时可报告小区的保安,以便用户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损失。这款产 品采用了先进的嵌入式图像处理技术,能自动对画面中的移动物体进 行侦测,用户可自主设定侦测的区域,一旦人或其它物体闯入这些区 域,就会产生报警,同时抓拍照片和录像,解决了传统的安防产品误 报率高、无法远程异地甄别报警信息有效性问题。附: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应用金卡工程2004年金卡工程启动了物联网的重要应用一一无线射频识别RFID 的行业应用试点工作,主要涉及农

6、业领域的生猪、肉牛的饲养及食品 加工的实时动态,可追溯的管理;工业领域的煤矿安全生产,对矿工 的安全监护;工业生产的托盘管理;物流领域的邮政包裹、民航行 李、铁路货车调度监管、远洋运输集装箱、动态监管,以及“电子口 岸”自动通关化、铁路机车动态监管等。金卡工程各相关部门已启动的大量RFID应用是物联网的重要基 础。RFID应用试点先易后难,目前正逐渐从闭环应用向开环应用过 渡,今后必将推动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发展。基于对物联网内涵的这 一认识,近6年来,我们更多强调的是标准的自主制定、核心技术产 品的研发和产业化、RFID应用开拓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而不过多 的谈网络。此外,近年来,电信智能卡与

7、银行电子钱包功能整合后,推出了 众多的移动支付新型应用,极大地方便了百姓。我们把手机做为RFID 的读写器,开展对食品、药品、烟酒与贵重物品的识别防伪等;中国 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推出了军人保障卡、军用物资供给,以及军械、 电子伤票动态管理等;物联网在城市交通管理以及智能交通综合应 用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改善民生、惠及百姓、构建和谐 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联网标准框架未形成的投资环境概念炒作过头上市企业心中无底物联网要来了,然而,标准是什么?技术成熟了吗?行业准备好了 吗?企业要干什么?急于参与其中的政府想清楚了吗?与“物联网” 这三个热得发烫的字相比,物联网产业本身其实仅仅处于概念

8、炒作阶 段,标准制定刚刚起步,核心技术还有待突破。中国的物联网远没有 人们想象中那么乐观,能否在这场与世界同时起步的产业中掌控一定 话语权,还需要时间。现实:炒作无疑拔苗助长“现在炒作太过头了,对我们的工作展开反而是一种阻碍。”中国 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邢涛毫不客气地对记者说。事实 上,某家与物联网产业稍微沾边的上市企业在连续多个涨停板后,其 老总都有点怕了,因为并没有真正的新产品出来就如此被资本市场炒 作,受损的终究还是企业本身。未来10年:中国有一席之地大家都在猜测物联网何时出现,有说三五年,有说10年,然而真 正置身其中的邢涛坦言“至少要10年”。邢涛告诉记者,物联网需要 成

9、熟的传感器,由于目前国际上相关规范太过复杂,甚至还没有一套 统一、成熟且被大规模应用的标准,这导致传感器不能像计算机配件 那样即插即用。他解释,传感网是一个现有信息网络向物理世界的延伸,其前端 包括了通信、安全、测试、接口等,这些末梢网络之间要建立一种协 同机制才能形成大规模应用,但这种类似互联网上TCP/IP协议的统 一标准,至今尚无定论。同样,在传感网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的 融合过程中,全球也都还没有标准可参照。也正因此,物联网被看做 中国可以和世界同步建立话语权的领域。邢涛向记者透露,ISO国际 标准化组织在2007年建立的国际传感器网络研究组,实际上就是中 国、美国、德国、韩国和英国

10、等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年10月,国际 传感器网络研究组转化为传感器网络国际标准组,中国也是重要成 员。据此,中国将在物联网相关国际标准中占据一定主导地位。标准框架尚未成形成邢涛向记者透露,目前工作组已经有6个标准立项研究,并于明 年年底完成,明年还会立项6个标准。不过物联网整个体系中到底会 出现多少个标准,邢涛表示还不明确,尤其是物联网会涉及到诸多行 业,相应行业标准数量很难估算,目前还只是有一些粗略的行业分类。 一项标准的研究制定,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但是现在的炒作让 邢涛感觉有点拔苗助长,“标准的大框架都没有做好,应用方面也没 有相应的标准支撑,更何谈大规模应用”。长期置身于中国电子信息

11、 相关标准制定工作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总工程师王立建也 向记者表示,就中国以往标准制定的经验而言,一定不能着急,否则 就会向人家交钱。据他透露,目前在RFID标准上政府有意放缓了几 个计划的执行。A企业:更多在看热闹在标准制定中,邢涛感觉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工作组中企业参与度 不够。今年10月,中国传感网络标准工作组成立的时候,有70多家 企业参与,其中不乏中国移动这样的国企,也不乏华为这样的民营企 业,甚至还有诺基亚和思科等跨国企业。但邢涛感觉,目前大多数参加的企业还是处于看热闹的心态,因 此大家都不清楚到底该怎么参与。邢涛回忆,中国早在2007年开始 研究传感网络标准,但当时的学术界也是

12、仅限于理论讨论,“现在工 作组的目标是标准要让产业界能做出东西,但企业对标准的真正需求 是什么,恐怕现在没有多少想法。”邢涛认为,物联网大规模应用需要一个产业化平台和大局思路。 从企业角度而言,中国电信算是最具“物联网相”的企业,它的许多 产品和服务与物联网关联度最大。但邢涛也指出,中国电信虽然在垂 直行业做了很多业务,但依然面临如何横向打通等问题,这不是一家 企业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困境:中国依然很弱小传感器作为物联网的第一媒介,可谓其前端末梢的神经细胞。对 于这样一个物联网关键产业,中国究竟处于何种地位?接受记者采访 的专家态度都惊人的一致落后。事实上中国涉足传感器研究和制 造起步并不晚,然

13、而与国外企业生产能力已达到千万乃至亿的数量级 别相比,中国目前最大的传感器公司也就几万产量,且利润远低于国 外企业。一个更可怕的事实是,中国国内传感器高端市场几乎为国外 品牌所垄断。难获风投青睐投资困境,是中国传感器产业首先要破解的一个难题。深迪半导 体CEO邹波向记者直言,没有得到国家的资助,创业拿的是德丰杰龙 脉基金的钱。这家由留学人员创办的公司是研发商用陀螺仪系列惯性 传感器的MEMS芯片设计公司。然而面对国外企业30多年的积累,曾经在国外研发传感器的李 毅(化名)还是感叹,深迪这样的企业规模还是太小。传感器制造早 期投入无需很多,所以很多民营小资本进入该领域。但事实上,传感 器研发生产

14、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李毅当年工作的某家外国企 业,就以每年近四千万美元的投入供养一个仅仅30人的研发团队, 并且不需要任何产出回报。就李毅所知,国家对于传感器科研上的投入并不少,但大多投向 了科研院校,但这个行业的回报期一般为35年,无法满足风投快速回报的要求,因此风险投资也很少青睐传感器企业,像深迪这样拿 到风投的企业少之又少。生产工艺落后世界尽管中国有巨大市场优势,设计能力也不逊色于人,但在生产模 拟、加工、外围电路、成品品质保证以及成本控制等诸多环节上,都 面临相当窘境。李毅指出,在生产模拟上,国外企业能直接完成包括 工艺误差、环境影响等一整套系统,这个环节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 后

15、面的品质保证和成本控制,因为成品率低一个点都会造成成本的翻 番。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高端生产工艺上与世界企业距离相差 甚远。李毅打比喻说,就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电子产品与日 本产的差距。深迪半导体负责研发的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深迪设计的 产品在国内还找不到一家芯片企业能加工。中芯国际相关人士向记者 坦言,中芯国际在这方面经验欠缺。不过,李毅预言中国传感器市场将会在两年内全面爆发,“三年 前加速度计(传感器中的一种)还只配置于高端手机中,现在连天宇 朗通都将其作为标配,而且成本也从1美元降到了 0.5美元”。或许, 中国传感器产业在物联网带动下,已经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境地,深 迪半导体也

16、或许能为中国商用传感器产业开创一个模式,那就是由风 投介入,将加工生产外包,自己掌控设计等关键环节。上海物联网产业规划正在进行物联网大有“遍地开花”的势头。除了风头最健的无锡,南京、 北京、成都等地也都放出消息要做物联网产业园区或者产业联盟。对 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陈宝国博士向记者直 言:“目前各地做的都只是物联网的解释工作,但是产业从哪里来? 产值从哪里来?产业规划如何做?显然这些问题都还没有思考清 楚。”陈宝国从整个产业层面角度提出了对物联网的解释:包括了产品 制造业、软件和运营,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的基础部分。在陈宝国看来,物联网的最大价值在于未来对于信息资源的掌控 利用。掌控的关键在于如何给物联网建立一个域名体系即编码,王立 建认为物联网上最大的话语权正在于此。只有中国依据自己的标准体 系掌控了编码资源,才不会重蹈互联网上中国域名资源受限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