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物流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496527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口物流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港口物流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港口物流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港口物流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港口物流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港口物流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口物流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市港口物流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十)一、环境分析(一)苏州市港口物流环境分析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的港口物流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港口是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区域经济相互衔接、互动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推动力量。苏州市坐落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中心,它是我国经济发展中苏南模式和外向型经济城市的典型代表。苏州港地处长江入海口,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于此苏州港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对传统的港口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港口物流只有不断的发展,才能适

2、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同时各地意识到港口对地区经济的支持作用,各地都在全面的发展各地港口经济,因而出现了港口建设同一的趋势,在这样激烈的环境下,作为苏州市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形成自身的核心能力,从而在竞争中占有有力位置?(二)调查目的针对于苏州市港口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问题在苏州市运管处组织下进行了本次苏州市港口物流发展情况调查,调查的目的是:通过了解苏州市港口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掌握苏州港口物流发展状况,搜集有关资料和数据,征集企业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全面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对苏州港口物流业发展的要求和影响,进一步推进行业的转型升级,为政府管理部门宏观决策和交通

3、物流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二、 调查基本情况(一)调查对象调查涉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 苏州市各港口码头以及港口企业等部门,主要调查对象为全市范围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沿江及内河港口,采取抽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样本涉及危险货物作业码头、件杂货码头、集装箱码头等。(二)调查方式、方法采用了典型调查的调查方式,从全面的苏州市港口码头企业中选择具代表性的企业做全面、系统、周密的调查,通过对典型企业的全面调查,从而了解整个苏州市港口物流的发展情况。本次调查抽样样本总数60,使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合理设计问卷,采用开放式,封闭式或混合式问卷收集信息),文献法(通过书面材料,统计数据等文献对研究对象进

4、行间接调查),访问法(通过交谈获得资料),观察法(现场观察,凭借感觉的印象搜集数据资料)。三、 调查现状(一) 苏州市港口物流总体情况苏州市位于“长三角”地区的中心位置,东邻上海,南接杭州,西连无锡,是江苏省连接上海的重要环节,境内河流众多,长江和京杭运河贯穿全境,根据港口码头所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开发利用状况,结合港口条件、城镇规划、交通规划和物流规划等专项规划,苏州市内河港口划分为市区港区、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太仓港区、昆山港区、吴江港区共6个港区。苏州经济持续增长,苏州港口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年货物吞吐量达到了3.5亿吨以上,集装箱标箱达到640万标箱以上,成为

5、我国内河江港口中年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苏州市在有效的管理和实施下,形成了包括沪宁高速铁路、京沪铁路、宁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 312 国道、 204 国道、苏南五级航道网等构成的苏州港快捷通畅的水陆集疏运通道,与苏州市港口发展形成良好助力。苏州市按照“一城一港一政”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上下顺畅、政令统一、规范有序的内河港口行政管理体制和政企分开、多家经营的内河港口运营机制,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内河港口建设、经营市场正逐步完善。(二) 苏州市内河港口情况苏州具有丰富的内河资源,河道总长2855.94公里(其中等级航道总长1086.98公里),内河港口岸线总长5713

6、0米,其中公用港口岸线22230米,临港工业港口岸线长18390米,预留港口岸线13610米。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长湖申线、苏申内港线、外港线、苏浏线、申张线等主要航道网路,丰富的内河航运与上海港(洋山港区)、乍浦港海运形成了重要中转“枢纽”。 1、内河港口货物类型及流向情况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苏州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6000万吨(外贸货物吞吐量比较低,占总货物吞吐量不到1%),满足了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建筑材料的75%、生产和生活用煤的85%、消耗石油的85%以及重特大货物等需要,形成苏州与上海之间的有效的水路运输网络。运输货物类型中货运总量占前5位的货物类型为:矿石、矿建材料,

7、占总货运量的42.72%,金属及金属制品,占总货运量的16.54%,煤炭,占总货运量的15.65%,医药化工制品9.21%,石油、天然气制品,占总货运量的8.47%,其他货物类型占总货运量的7.41%。如图所示:货物流向主要集中在苏州-苏州,占总的货运量35.2%,苏州上海,占总的货运量16.2%,苏州-浙江,占总的货运量8.1%,苏州无锡,占总的货运量的7.2%,其他货物流向总共占货运总量不足10%。2、码头及泊位情况(1)码头情况苏州市内河港口码头中,普通码头占总码头数74%,危险货物码头占总码头数15%,专有柴油码头占总码头数11%。(2)码头泊位数情况码头泊位数在2个或2个以下的占总数

8、的59%。港口码头泊位数在3-5个的占总数的31%,港口码头泊位数在6-9个的占总港口数的6%,港口码头泊位数在10个及10个以上的占总港口数的4%,如图所示,总体上看各内河港口码头的泊位数不高。(3)码头泊位设计的靠泊能力情况在苏州内河港口码头泊位设计的靠泊能力范围在300-2000之间,其中苏州港口泊位设计的靠泊能力在300-500吨之间(包含500吨)的占总体泊位数的60.87%,靠泊能力在500-1000吨之间(包含1000吨)的占总体泊位数的28.26%, 1000吨以上的占总体泊位数的8.70%。如图所示:3、内河港口码头配套设施情况(1)堆场面积:普通货物堆场面积在0-1000平

9、方米占总数的16.22%,1000-2000平方米占总数的22.12%,2000-5000平方米占总数的20.12%,5000-10000平方米占总数27.03%,10000平方米以上占总数13.51%。主要为散货堆场,占总堆场面积的90%以上,集装箱堆场面积占总堆场面积不到1%,集装箱堆场面积占总堆场面积的比例比较低,应重点发展集装箱,利用集装箱集中运输,实现规模效应。 危险货物(危险货物码头和专有柴油码头)中货物储存罐容量在0-5000立方米占总数的33.33%,罐容量在5000-10000立方米占总数的41.60%,罐容量在立方米占总数的25%,罐容量在15000以上立方米占总数0.07

10、%。(2)仓储面积:苏州市内河港口配套仓储面积在0-1000平方米的占总数的33.33%,1000-1500平方米的占总数的27.78%,1500-2000平方米的占总数的12.11%,2000-5000平方米占总数的16.67%,5000以上平方米的占总数的10.11%。其中主要为普通仓库,专有仓库的比例不到10%。4、内河港口运输船舶情况目前,苏州市现有普通货物运输船舶202艘,载重吨122274.5吨。液货化学危险品运输船舶44艘,载重吨20316吨,其中油船15艘,载重吨12905吨;化学品船23艘,载重吨3481吨,为内河危险货物港口(码头)作业提供了运力保障。另外还有多用途船6艘,

11、载重吨3930吨,是作为供水船,为港区作业辅助船。5、集疏体系苏州市具有高等级公路和水水中转等全方位集疏运网络。具有苏昆太高速、沪宁高速、苏嘉杭高速、沿海高速等高速公路网络,同时包括204国道、312国道等国道,铁路交通有沿江铁路,城际轻轨、城市高铁等构成辐射沪、浙、锡、常和苏中地区的高等级公路、铁路和水路网,水陆集疏体系基本形成。(三)、苏州长江港口情况 苏州长江港口集中在张家港、太仓和常熟,经过大苏州市统一的“一城一港一政”管理模式下有效管理,同时,苏州市进行了有效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1、港区综合情况(1)太仓港从功能布局分为集装箱、干散货和石化三大港区,从下游至上游依

12、次建设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园、石化工业区、再生资源进口加工区、新港城区(现代物流园)、造纸工业区、能源和基础原材料工业区等6个特色功能园区。2010年,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1.15万标箱,同比增长46.14%。完成货物吞吐量8058.28万吨,同比增长56.05%,其中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630.68万吨,同比增长97.33%。截止2009年,太仓港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71条,集装箱班轮每月靠泊近1000艘次,内贸枢纽港、江海中转港、洋山喂给港和近洋枢纽港特征基本形成,开辟了至日本下关客运航线。(2)张家港港口形成长山、张家港、化学工业园、段山港、冶金工业园和东沙等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六个作

13、业区,能够完成钢材、木材化工品、粮油、煤炭、集装箱、件杂货等不同货种的中转储运,是全国木材、钢材、粮油、化工品等货物的重要中转港。截止2010年,张家港口岸完成货物吞吐量20018万吨、外贸进出口运量4803万吨、集装箱运量112.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33.4%、23.2%、29.2%。(3)常熟港拥有37.5公里长江岸线,近3年来常熟港完成货物吞吐量、外贸量、集装箱吞吐量如表所示:年份吞吐量(万吨)外贸量(万吨)集装箱量(TEU)外轮数(艘)20084020.0742.13053008552009446085433444683520105040943.530824410122、码头配套设施

14、情况(1)截止2010年,太仓港已相继建成集装箱、件杂货、石化等各类大小泊位5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8个,占总泊位数54%,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235万标箱(在建三期集装箱码头吞吐能力达到200万标箱,一共达到了435万标箱)。建成各类仓库20万平方米,堆场190万平方米、储罐100万立方米、各类岸边机械240台(套)。建成并投运了保税物流中心(B型)、太仓港国际客运站、长三角唯一国家级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2)张家港港口共建有141个泊位,其中万吨级泊位:62个。其中开放泊位71个,万吨级开放泊位61个,占总体开放泊位数的86%。(3)常熟港拥有37.5公里长江岸线,已建成使用11个码

15、头,泊位共30个(在建设12个泊位,共4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7个,占已有泊位总数57%。水域建有锚地2个,其中公用过驳作业锚地,水域面积为3.48平方公里;海轮锚地,水域面积为3.36平方公里,设置锚位6个。配备6艘大马力港作拖轮。3、集疏运输体系(1)太仓港形成了高等级公路和水水中转等全方位集疏运网络。依托直达码头的苏昆太高速、锡太一级公路、新港公路、339省道、沪浮璜公路,与沿江高速、沪宁高速、苏嘉杭高速、沿海高速、204国道、312国道相连,构成辐射苏锡常和苏中地区密布的高等级公路网。同时,依托长江,通过水水中转可直达长江中上游所有港口。同时,创新推出“区港联动、虚拟口岸”通关新

16、模式,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365天24小时工作制,出台预约服务、提前报关(检)、上门验放、担保放行、车船直取、绿色通道等措施。(2)张家港港水运交通以申张线、锡十一圩线为脊柱沟通澄杨线、老锡十一圩线、华妙河、十字港、六干河、太字圩港、十太港等干线航道为主;陆路交通形成了“六纵五横四射三高二环”的大交通格局,铁路交通有沿江铁路,城际轻轨正在筹建。(3)常熟港主要的内河水路通道有望虞河、常浒河、白茆塘等,陆路通道有204国道、沿江一级公路、通港路、苏嘉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等。四、调查现状分析思考1、 内河港发展滞后于江港内河港口的数量众多,2010年港口的货物吞吐总量达到6000万吨左右,但涉外的外贸货物吞吐量基本上占总量的10%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