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496221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西方医学对解剖学的记载,是从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公元前 460-377年)开始的。他认为心脏有两个心室和两个心房;在他的医学著作中对头骨作了正确的描述。希腊的另一位学者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公元前 384-322年)进行过动物解剖,提出心是血液循环中心, 并把神经和肌腱区分开来。 但他误将动物解剖所得的结论移用于人体,错误较多。西方有较大解剖学影响的当数古希腊医学家希罗菲卢斯(Herophilus ,公元前335-280年),他发现小肠的起始段大约有12 个指头并列长度, 命名为 “十二指肠” 。他还命名了 “前列腺”、“睫状体”、“视

2、网膜”、“乳糜管和淋巴” 。研究了肝、胰和女性生殖器的子宫与输卵管等。而有较完整的解剖学记录的论著,当推盖伦(Galen,公元 130-201 年)的医经 。这部书是 16 世纪以前西方医学的权威巨著,书中有许多解剖学记载,如对血液流动、神经分支和脑、心等器官均有清楚记载,但因其资料主要来自动物解剖,错误较多。公元1516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科学艺术春天到来,解剖学也有了蓬勃的发展。如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公元 1457-1519 年)解剖过 3O 多具尸体, 用蜡灌注人体管道从而探明血管的走行,证明了血管起源于心脏。他将空气吹人肺, 证明空气不是由呼吸道进人心

3、。他制作的人体骨骼解剖学图谱,描绘精细正确,是一部时代巨著。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1514-1564 年)是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他亲自从事人的尸体解剖,进行细致的观察,最终在1543 年出版了人体构造这一开拓性的解剖学巨著, 全书共七册, 系统的记述了人休器官和系统的形态与构造,对流行的一些错误论点予以校正,为医学的发展开创了新路,奠定了人体解剖学的科学基础。17 世纪,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 ,1578-1657 年)的动物实验研究,以雄辩的事实阐释血液循环的原理, 首次提出心血管是一套封闭的管道系统。 他开创了动物实验研究的新思路,为生理学从解剖学

4、中诞生并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尔皮基( Marcello Malpighi ,1628-1694 年)用显微镜观察到蛙的微循环血管,证明了动脉与静脉相连通, 为微循环学说的建立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他在动物和植物微细结构的研究中,总结出动植物均由细胞构成, 为组织学从解剖学中派生出来并形成一门新学科打下了基础。19 世纪,达尔文( 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1882 年)的物种起源 、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 等巨著问世, 建立了崭新的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理论, 使探索人体形态结构的工作有了正确的遵循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20 世纪发明的电子

5、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细胞的超微结构与三维构筑的研究,使形态科学研究跨入到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并进而达到分子水平。形态科学研究的发展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方法的不断出现而逐渐展开的, 形成了宏观解剖学、 微观解剖学和超微结构解剖学三个不同标志的阶段。宏观解剖学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微观解剖和超微结构解剖学的出现而停止,相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方法的改进,X 线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而与时俱进。X 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X-ray computedtomography , CT)技术的产生和推广应用,带动了断面解剖学的进步。而应用力学原理分析骨骼的形态结构,应用流体力学原理研究心血管的形态结构等,都是随

6、着医学的发展对解剖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并同时促进了解剖学的发展。如随着心、肺、肝、肾等器官移植外科的发展,推动了对心的内部结构、心段、肺段、肝段、肾段等器官内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随着器官移植术的成功应用促进了显微外科解剖学的发展等。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我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传统医学中的解剖学起源甚早。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300-200 年),黄帝内经记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尸可解剖而视之 , ” 。可见两千多年前,我国医学家已经有尸体解剖的工作记录。史书还曾有记载, 新莽天凤三年 (公元 16 年),王莽令太医尚方与巧屠一起解剖被处死刑者公孙庆的尸体,不仅度量其五

7、脏,而且“以竹筵导其脉,知其始终 , ” 。这是我国人体解剖工作者对世界的贡献。两宋时代, 曾有尸休解剖的记载和五脏六腑、存真图 的绘制。 宋慈著洗冤集录( 1247 年)广泛的描述了解剖学知识, 对全身骨骼和胚胎的记载尤为详细, 并附有检骨图。清代道光年间,王清任( 1768-1831 年)编著医林改错一书。他亲自解剖观察30 余例尸体,描述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对骨骼和内脏的记载非常详细,对古医书中的错误做了订正。书中对脑的看法,如“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 、“听之声归于脑” 、“两目即脑质所生,两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等论述,都与现代医学的认识相近。虽然我国的解剖学研究在古代

8、已硕果累累,但由于长期受封建社会制度的约束,科学技术发展滞后。 解剖学始终融合在传统医学之中,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中国近代第一代西医黄宽( 1828-1878 年),曾于咸丰七年(1857 年)在英国的爱丁堡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归国后在南华医学校承担解剖学、生理学和外科学教学。他在1867 年亲自解剖一具尸体,进行教学。光绪七年(1881 年)清朝在XX开办了医学馆,光绪十九年(1893 年)更名为北洋医学堂,教授课程中开设人体解剖学。至此,在我国解剖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的现代解剖学是在19 世纪由西欧传入现代医学之后发展起来的。随着西医传入,开始建立医学院校和医院,开设解剖学课程,建立了一支由中国人自己组成的人体解剖学的教师队伍。新中国成立前,解剖学工作者仅百余人,现在已发展成为一支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为一体;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学位点星罗棋布,人才辈出的人数众多、水平较高的学术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