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工程施工方案75811试卷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495987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工程施工方案75811试卷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土方工程施工方案75811试卷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土方工程施工方案75811试卷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土方工程施工方案75811试卷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土方工程施工方案75811试卷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方工程施工方案75811试卷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工程施工方案75811试卷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一、土方工程(一)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开挖运输填筑压实(二)施工方法本工程土方开挖主要是独立基础、桩基承台、基础梁、砖基础的开挖,属于浅基坑、基槽的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进行机械开挖,机械开挖不到之处采用人工开挖。在基坑(槽)开挖过程中,为了保持坑壁土体的稳定,防止坑壁坍塌,在基坑(槽)四周或两侧采用放坡开挖方式.1、测量放线根据建筑总平面图、房屋建筑平面图和基础平面图,以及设计给定的的定位依据和定位条件,将拟建房屋的平面位置、高程用全站仪、水准仪和钢尺正确地标定在地面上。(1)基坑的定位放线基坑开挖的定位放线采用控制桩或控制点法。1)根据定位控制桩或控制点、

2、基础平面图和剖面图、底层平面图以及坡度系数和工作面等计算出开挖边线的定位坐标。2)利用全站仪放出基坑四个角的坐标,用石灰撒出开挖边线.(2)基槽的定位放线基槽的定位放线采用龙门板和轴线控制桩法。1)龙门桩或轴线控制桩的设置:一般在建筑物各角点、分隔墙轴线两端,距基槽开挖边线外1.52.5m处(根据槽深和土质而定)设龙门桩,龙门桩要钉得竖直、牢固,桩的外侧面应与基槽平行。2)根据现场的水准点,用准仪将0.00测设在每个龙门桩上,用红色笔标识出来,3)根据此标识,把龙门板钉在龙门桩上,使龙门板顶面正好为0。00。4)龙门板钉好后,将建筑物的轴线引测到龙门板上,进行细部测设,并钉中心钉(轴线钉)标志

3、,作为开挖基槽的依据.详见下图:5)轴线定位后,再根据基础的底面尺寸,用钢尺确定出挖土边线尺寸。放灰线时,用平尺板紧靠于线旁,用装有石灰粉末的长柄勺,沿平尺板撒灰,即为基础开挖边线。2、开挖(1)确定边坡坡度根据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4。4土方开挖的坡度规定,详见下表,在坡体整体稳定的情况下,开挖深度在3m以内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采用1:1。(2)工作面的确定为满足结构和施工要求,在基础两边留设工作面,其宽度详见下表:(3)开挖方法1)沟端挖土法反铲停于沟端,后退挖土,同时往沟一侧弃土或装汽车运走,如下图,挖掘宽度可不受机械最大挖掘半径限制,臂杆回转仅4590,同时

4、可挖到最大深度。对于较宽的基坑,采用如下方法,见下图,其最大一次挖掘宽度为反铲有效半径的两倍,但汽车须停在机身后面装土。2)侧向挖土法反铲停于沟侧沿沟边开挖,汽车停在机旁装土或往沟一侧卸土。(4)开挖在坡地开挖时,挖方上侧不宜堆土;对于临时性堆土,应视挖方边坡处的土质情况、边坡坡度和高度,设计确定堆放的安全距离,确保边坡的稳定。在挖方下侧堆土时,应将土堆表面平整,其高程应低于相邻挖方场地设计标高,保持排水畅通,堆土边坡不宜大于1:1。5;在岸边处堆土时,不得影响河堤稳定和排水,不得阻塞污染河道。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边挖边检查坑底宽

5、度及坡度,不够时及时修整,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度和标高。基坑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当用人工挖土,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应预留1530cm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为避免破坏基底土,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结合人工挖掘修整。使用铲运机、推土时,保留土层厚度为1520cm,使用正铲、反铲或拉铲挖土时为2030cm.基坑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排水、降水系统等经常复测检查。基坑挖完后应进行验槽,做好记录;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勘探报告、设计要求不符时,应与有关人员研究及时处理。(5)排水

6、沟与截水沟的设置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在基坑四周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或采用井点降水,将水位降低至坑底以下50cm,以利挖方进行。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包括地下水位下回填土)施工完成。雨期施工时,基坑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应在坑顶、坑底采取有效的截排水措施;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撑情况,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3、运输(1)土石方的运输,采用自卸汽车装车,运至弃土场。(2)严禁超载运输土石方,运输过程中应进行覆盖,严格控制车速,不超速、不超重、安全生产。(3)施工现场运输道路要布置有序,避免运输混杂、交叉,影响安全及进度。(4)土石方运输装卸要有专人指挥倒车。4、填筑基

7、础施工完后,基坑、基槽两侧、房心开始进行土方回填。基坑、基槽两侧采用自卸汽车运土、反铲进行摊铺、整平。房心回填用人工进行回填,用手推车送土,以人工用铁锹、耙、锄等工具进行回填土。(1)填料1)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规定。2)当设计无规定时,填方土料按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4.5土方回填相关规定要求。(2)填筑方法1)人工填土房间回填时,填料无法运到的区域,用手推车送土,以人工用铁锹、耙、锄等工具进行回填土。2)机械填土自卸汽车进行运土,采用成堆卸土,分段集中,一次运送方法,分段距离为1015m,用反铲挖掘机来回行驶将堆土进行摊平并进行碾压,履带重叠1/2。(3)布土、

8、摊平根据每层回填土厚度计算用土量,均匀摊平。对于回填作业面较宽处,利用高程桩或小线控制回填土厚度、平整度.基坑回填应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回填土的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深浅基坑相连时,应先填深坑,填平后再统一分层填夯.分段填筑时交接处应做成1:2的阶梯形,且分层交接处应错开,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碾压重叠宽度应为0.51m。接缝不得留在基础、墙角、柱墩等重要部位。预留一定的沉降量,以备在行车、堆重或干湿交替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土体逐渐沉降密实,预留沉降量以现场实际情况而定.5、压实(1)人工夯实由场地最低部位开始,由一端向另一端自下而上分层铺填,每层虚铺厚度不得大于2

9、0cm,打夯机夯实不得大于25cm。人工夯填土用6080kg的木夯或铁、石夯,由48人拉绳,2人扶夯,举高不小于0。5m,一夯压半夯,按次序进行.较大面积人工回填用打夯机夯实,两机平行时其间距不得小于3m,在同一夯行路线上,前后间距不得小于10m。打夯机按一定顺序打夯,后夯压前半夯,夯夯相连,且夯位应压在前遍夯位的缝隙上.(2)机械压实利用挖掘机的履带的压力压实土壤,使其达到所需的密实度.在碾压时采用“薄填、慢驶、多次”的方法,填土厚度不超过2530cm,碾压方向从两边逐渐压向中间,履带每次重叠宽度约1525cm,边角、坡度压实不到之处,采用人工夯实进行压实。此外,还可以利用运土的自卸车进行压

10、实,合理地进行施工组织,使自卸车的行驶路线能大体均匀地分布在填土的全部面积上,达到一定的压实效果.(三)土方工程的质量控制标准1、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表6.2.4的规定表6.2.4土方开挖质量检验标准(mm)项序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验方法柱基基坑基槽挖方场地平整管沟地(路)面基层人工机械主控项目1标高-503050-5050水准仪2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20050+300100+500-150+100-经纬仪,用钢尺量3边坡设计要求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一般项目1表面平整度202050202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

11、查2基底土性设计要求观察或土样分析注:地(路)面基层的偏差只适用于直接在挖、填方上做地(路)面的基层2、土方回填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表6.3。4的规定表6。3.4 填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mm)项序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柱基基坑基槽场地平整管沟地(路)面基础层人工机械主控项目1标高-503050-50-50水准仪2分层压实系数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一般项目1回填土料设计要求取样检查或直观鉴别2分层厚度及含水量设计要求水准仪及抽样检查3表面平整度2020302020用靠尺或水准仪(四)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1、

12、土方开挖1.1、挖方边坡塌方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落或滑塌,使地基土受到扰动,承载力降低,严重的会影响地基稳定和建筑物安全.(1)产生原因1)基坑(槽)开挖较深,放坡不够。2)在有地表滞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使土层湿化,黏聚力降低,在土层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引起塌方。3)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受车辆等外力振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2)防治处理方法根据不同土层土质和开挖深度,确定适当的挖方坡度,或设支护;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应采用降排水措施,将水

13、位将至基底以下0.5m;避免在靠近坡顶范围内弃土,堆载和行驶挖土机械及车辆;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避免先挖坡脚造成边坡失稳。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作临时性支护(如堆砌装沙土编织袋,设支撑或砌砖石护墙等)措施。1。2、场地积水场地范围内局部积水。(1)产生原因1)场地平整填土时未分层回填压(夯)实,土的密实度很差,遇水产生不均匀下沉。2)场地周围未作排水沟,或场地做成一定的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3)测量错误,使场地标高不一。(2)防治处理方法场地内填土应认真分层回填碾压(夯)实,使密实度不低于设计要求,避免松填;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错

14、误.1。3、边坡超挖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交大的凹陷。(1)产生原因1)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3)测量放线错误。(2)防治处理方法预防措施:如采用机械开挖,应预留0。20.3m厚土层,采用人工修坡;松软土层应避免各种外界机械车辆等的振动,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处理方法:局部超挖,可用三七灰土夯补或浆砌块石填补,与原土坡接触部位应做成台阶接槎,防止滑动;超挖范围较大,应适当改动坡顶线。1.4、坑基(槽)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1)产生原因1)开挖基坑(槽)未设置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3)施工中受停电或其他因素影响未连续降水。(2)防治处理方法预防措施: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泵连续排走或自流入较低洼处排走,使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0。51。0m。处理方法:已被水浸泡扰动的土,可根据情况采取排水,晾晒后夯实,或抛填碎石、小石块夯实,换土(三七灰土)夯实,或挖去淤泥加深基础等措施。1。5、围护墙渗水或漏水土方开挖后出现渗水或漏水,会对基坑施工带来不便,如渗漏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