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案例几则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4958921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教学案例几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新教学案例几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新教学案例几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新教学案例几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新教学案例几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教学案例几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教学案例几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教学案例几则创新一词早在南史后妃传上宁世祖殷淑仪中就曾提到过,是创立或创造新东西的意思。在国际上,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创新一词的意义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创新是具有层次性的。我们教学中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创新”。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谓之“创新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内容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其中尤其

2、是哲学常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容置疑的优势。 一、创新教学的基本目标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教学中的创新就是遵循人的创新活动规律和人的创新素质培养的规律,以发展人的创新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素质为宗旨的活动。具体而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发展学生以下品质: (1)创新精神 所谓创新精神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精神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进行创新活动。 (2)创新思维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并用以处理某种

3、事物的思维过程。它具有五个显著特点,即独特的知识结构、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像有活跃的灵感。这种创造思维能保证学生正确分析新情境,解决新问题,并将它们迁移到学生新知识的过程之中去,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的职能具有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即传授知识不只是讲清事实(是什么)和原理(为什么),而要着重都会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怎样做)。 (3)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能力”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创新活动的工作机制。在教学过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加强以基本技能为中心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例如,我们强调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会

4、学习”,其中包含要教会学生掌握自学的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最基本的能力,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是知识经济对终身教育的基本要求。 (4)创新人格 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创新人格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机制,是创新活动成功的关键,它集中地体现为强烈的创新动机,执着的创新情感、顽强的创新意志、持久的创新毅力、勇敢的创新行为等良好的人格特征。也就是说,创新人格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 在创新人格中,创新情感显得尤其重要。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并非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创新正是产生于激情

5、驱动下的自觉思维。从创新动机的产生到创新过程的持续,再到创新结果的验证,各个环节无不蕴涵着创新者的人格魅力,蕴涵着创新者的情感因素。 二、创新教学采用的方法 因为创新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六方面的改革。从教师的教学方法角度而言,我们是否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引而为发 一位好的政治老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抓住学生的思维这只“小鸟”,让它唱出美妙的动听的歌声。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解,设疑是“开而弗达”,“引而不发”,就像图画中的“布白”,给学生思考想象的余地,为他们的创新思维创造必要的备件。“引而不发”体现在每项教学活动中。例如

6、,导语激发学生情感之后,学生渴望知道得更多。这时,教师并不倾向而倒,而是提头留尾,或择举一二,余者让学生自己探求。讲授到紧要处,教师停止讲解,及时启发学生讲述后文,学生就会大胆创新。或在课堂小结之时,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故意留下,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钻研,无疑也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例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来自中国、法国、俄、德、意、美的贵宾聚集一堂,各国来宾纷纷夸耀自己国家的文化。他们争着用本国的国粹酒类彼此相敬。中国人拿出古色古香的茅台,瓶盖一开,沁人心脾,举座皆惊;俄罗斯人拿出伏特加,法国人拿出大香槟,意大利拿出葡萄酒,德国人拿出威士忌。这时,惟美国人两手空空。但是,他不慌不忙地走上前

7、来,把各国的名酒兑在一起,举杯相敬,说:“这就是我们美国的酒鸡尾酒,它代表着美国的文化精神。”请你思考和分析:“鸡尾酒文化”中蕴涵的哲理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2、反弹琵琶 所谓“反弹琵琶”,就是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对事物进行递向思维,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政治课中,我们有目的地进行“反弹琵琶”,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例:眼见一定为实吗?用现象与本质来分析 “狐假虎威”,何错之有?用外因促进事物发展来分析。 再比如:“雪中能不能送碳”、“常中能不能求变”的问题,可用矛盾双方转化需要一定条件来分析。 3、扩散思维 所谓扩散思维就是引导学生对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方面层次进行思考,培养

8、学生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灵活性、独特性。 教例教学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时,投影:某位首长的亲戚儿子犯了罪,这位首长亲自写条子要求法院准其无罪释放,并慷慨地允诺,如果法院办成此事,他将给法院以优厚的“报酬”。但是法院的工作人员秉公办案,拒绝了这位首长的“请求”与“好意”,于是,法院的经费便莫名其妙地被“卡”掉了。经查实,原来是这位首长公报私仇,从中作梗。 联系上面材料,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法律监督权?我们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思考: (1)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需要。依法惩办各种犯罪分子,保护公有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合

9、法财产及权利,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2)这是坚持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如果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可以对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施加影响,就会出现曲解法律,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损害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3)这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正常行使职权的基本条件。如果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可以干涉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职权的行使,不仅会影响他们严格司法和积极性和责任感,而且使他们无法正常行使自己的职权。 (4)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职权,但不排斥党对司法机关的领导,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领导。同时,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

10、院必须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受其监督。 教材的阐述没有上述全面和深刻。如果我们经常地挖掘教材,养成习惯,就会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四面八方多角度地分析思考问题,从面增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争取思维上的不断创新。 4、多维训练 我们认为必要的训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也是应该的,但不是“题海战术“,应是精选材料,进行多维训练、多方位、多层次、多题型地训练,这也是上前高考的要求。 教例1、改革是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要始终正确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这一论断表明: A、经济决定政治,

11、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B、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根源于经济 C、经济决定于政治,经济与政治是辩证统一的 D、政治稳定压倒一切,政治决定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2上述论断中所包含的哲理有: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下于支配地位,起主要作用 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D、事物部分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其整体的变化 这种一材两用训练题,涉及到经济常识和哲学常识的基本原理,即有利于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组织讨论 课堂讨论是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一种有效形式,在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制造“矛盾“,将学生

12、置于是非的”十字路口“,诱导他于”于无疑之处见疑“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也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创新学习。 教例教学“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8“(谐音“发”)进行沉思。 现象简述:近年来,数字“8”身价倍增,电话号码、门牌号码、车牌一沾上“8”字就倍受青睐。 现象分析:一方面说明,中国人不再认为“越穷越革命”,相反,在物质日渐富足之时,也于堂堂正正表达“想发财”的心声。另一方面,对“8”的狂热迷恋,又表明追求者精神的空虑。因此“发财以后怎么办”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 本质分析:数字“8”之所以如此备受欢迎,与当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完善等因素有关。商界的瞬息万变,财运的难以把握,使有些人将希望把在“8”上。 “8”的受宠也说明中国人传统的心理定势并未改变。信天信地,信“8”信“发”,就是不敢相信自己。实际上,人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命运应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8”的受宠也说明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同时,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唯物主义观点的宣传和教育,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如果有些人再这么沉迷于“8”的美梦之中,敢问“发”在何方? 创新教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落实在具体教学行为之中。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及其永不枯竭的动力在于创新。我们在创新路上将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迎接时代发展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