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对晚晴维新运动的影响--杨昌辉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95662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国大革命对晚晴维新运动的影响--杨昌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法国大革命对晚晴维新运动的影响--杨昌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法国大革命对晚晴维新运动的影响--杨昌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法国大革命对晚晴维新运动的影响--杨昌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法国大革命对晚晴维新运动的影响--杨昌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国大革命对晚晴维新运动的影响--杨昌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国大革命对晚晴维新运动的影响--杨昌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国大革命对晚晴维新运动的影响 8年法国爆发了震撼欧洲的大革命,这场大革命不仅影响了法国乃至欧洲的历史发展进程,同步也对1世纪末20世纪初身处内忧外患境地的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环绕着法国大革命的得与失,身怀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操的中国有识之士,掀起了自上而下维新改良自救运动和自下而上的革命浪潮,这两股运动方式上截然相反,但本质上却殊途同归,及其目的都是在为积贫积弱的中国谋求富国强兵之道。本文从晚清维新人士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的法国大革命观出发,略论法国大革命对中国维新运动的影响。185年,历来以“天朝上国”自诩中国竟被仅有弹丸之地的日本战败,随之而来的便是割地赔款,办工厂,开口岸,帝国主义也趁

2、机加快了全盘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吞噬中华民族的步伐,使中国面临着民族危亡的严重危机。真可谓“诸侯卑秦,丑莫大焉”。腐败的晚晴政府统治因此激起了全国民众的普遍不满,对满清统治失望透顶的在野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由此走上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暴力革命道路。而掌握大权的清朝统治集团,屡经外国略强的欺诲和国内农民起义的创伤后,也逐渐结识到自己的统治已发生动摇,落后的老式的统治方式已局限性以应付时局的需要,唯有变革成法,“极意维新”,才干保住统治地位,渐致富强。因此,维新改良成为了朝野上下有识之士的一致规定。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便顺应历史潮流闪亮登场,她们高举着变法的旗帜,为清政府进行自上而下的改

3、革,以实现富国强民的政治抱负而奔波呼号。下面就康梁如何从法国大革命的经验或教训中汲取养分,为实现自己维新变法的抱负而奋斗。总的来说,法国大革命对康梁的影响重要有两点,一为康梁着眼于革命所带来的巨大破坏性而向满清统治者奉劝维新改良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否者,“路易十六,君后同囚,并上断头之台,空洒国民之泪”(1)的悲剧必将在中国重演。同步表白在当时的中国 “可行立宪, 不可行革命”,以此抵制国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暴力革命主张。二为审视启蒙思想在推动法国大革命之因此爆发乃至成功的作用,强调舆论宣传在维新变法中的作用,“她对促使人们觉醒的思想家们格外景仰和钦佩。她觉得,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法国大革命的酝酿

4、和爆发, 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若没有她们, 这场革命便不会发生。”()为了增强光绪帝的变法勇气和抵制顽固守旧派的压力,康梁在各自的著作中对法国大革命的破坏性均有较为具体的描述。例如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即刻向光绪帝上书了进呈法国革命记序,在此序中,康有为对法国大革命持坚定地否认态度,并把法国大革命描述得相称惨烈:“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奔波流离,散逃异国,都市为墟,而革变频仍,迄无安息,旋人洄渊,不知所极。至夫路易十六,君后同囚,并上断头

5、之台,空洒国民之泪,凄恻千古,感痛全球,自是万国惊心,君民交战,革命之祸,遍于全欧,波及大地矣。诸欧鉴戒巴黎,杀戮略减,而君主杀逐,王族逃死,流血盈野,死人如麻,则百年来百国宝书实录,莫不同然。普大地杀戮变乱之惨,未有若近世之祸酷者矣。盖皆自法肇之也。”(3)并对路易十六为什么遭遇身死国灭的厄运的因素进行了深刻剖析,即路易十六专制独裁,不爱民,性格上优柔寡断和气魄上缺少改革的决心与勇气,成果激起民变,从而导致自身统治的崩溃。“若夫路易十六宽裕爱民,实为恭俭之君,故遭祸戮,民多哀怜之,以怜民饥,特许开议院,至仁也,许平民预议而立宪法,至公也,饥民从其徽赊喇宫推至巴黎,至宽也。惜其许行立宪,不尽出

6、己意,而多余于民迫,不刚断于速行,而游移与会议,始则恃瑞士之军,以兵为卫,既乃撤之,则无兵而同于匹夫矣。中则与民党米拉伯盟,而付以大政,则得人而王室固矣,既乃背之,则民党失心矣。终则恃外援而不出奔,遂激民怒而成大戮,身首异处”()再如,梁启超作为康有为的大弟子,对法国大革命破坏性的理解也是感同身受,例如她觉得:“法国革命后, 则演成恐饰时代, 长以血迹污染其国史, 使千百年后闻者犹为之股栗, 为之酸鼻。”()”法国大革命恐怖时代,全国民死亡将半, 争乱经八十余年而始定。”(6) 诚然,康梁对法国大革命破坏性羡染,除了某些不精确的数字和夸张的用词外, 她的有关论述并不失实,革命的确对法国人民导致

7、了巨大的生命财产破坏。例如仅以“九月各法国大革命史学家提出的数字不尽一致。例如仅在法国大革命史上被称为“第一种恐怖”的“九月屠杀”中有关被害人数就有如下记载:米什莱说是96人;马蒂埃说是101400人;勒费弗尔根据历史学家皮埃尔卡隆的估计说在9015人之间;索布尔说是00余人。勒费弗尔还说,在被杀者中,教士和其她政治犯为220人,占总数的4,其他/是刑事犯。索布尔说:/的被处决者是违背一般法的被拘押者。但是不应忽视的是,在萨尔佩特里埃尔收容所里被杀的16人中甚至有孤儿、孤女。在比塞特尔收容所里有0名男童被杀,她们并非罪犯,只是由于性格顽劣而在收容所接受品德教育的小朋友。()从中不难看出,法国大

8、革命的破坏性的确不容忽视。也就是鉴于法国大革命巨大的破坏性,以康梁为首的改良派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暴力革命运动大为抵制,并从雅各宾派统治时期革命派的互相袭击这一事实出发,觉得大革命导致党派间的互相残杀, 国家政局长期不能稳定,“”法国大革命时,马拉、丹顿、丹东、罗伯斯比尔引宣布国王死刑,乃至最初倡导革命、实行革命之狄郎的士党取而尽屠之,未几,马拉被刺, 丹顿及罗拔士比骄首就戮” (8)毕竟,“破坏可分为流血的和非流血的,日本的明治维新是非流血的破坏, 法国大革命则是流血的破坏。两者相比, 她主张不流血的破坏。”()而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全局看,革命的确对中国导致了不可估计的损失,辛亥革命后,袁世

9、凯窃夺革命果实,一心称帝,而随之的反袁运动又再次导致时局的动乱,更可悲的,袁世凯倒台后,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没有一种强有力的中央,缺少必要的向心力,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不亦哀哉。再看今日的利比亚,看似推翻了卡扎菲的独裁政权,可一般大众又能从中获得什么,为了所谓的民主,利比亚丧生了多少民众,破坏了多少公司,用多久才干从破坏中恢复出来,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深思。由此可见,“无量头颅无量血,居然换的假共和”时人由此感慨也不无道理,而维新人士抵制暴力革命也无可厚非。同步,康梁也注意到了启蒙思潮对法国大革命巨大的推动作用,她们觉得法国大革命就是由启蒙思想家们的新思想和新学说促成的。而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

10、的重要政治活动是舆论鼓吹,她对促使人们觉醒的思想家们格外景仰和钦佩。“她觉得,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法国大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若没有她们,这场革命便不会发生。”(1)当谈论到到卢梭的民约论时, 梁启超感慨到 “ 自此说一行, 欧洲学界,如早地起一霹雳, 如暗界放一光明,风驰云卷,仅十余年, 遂有法国大革命之事”()并热忱的尊卢梭为“近世医国之国手” ,为此,梁启超还写了蒙的斯鸿之学说高度赞扬了她的论法的精神对启迪法国人民革命思想的功绩, 此书一出,全国之思想为之不变, 真有黄河一泻千里之势”,。更值得一提的是,康有为还将启蒙运动中倡导的民主、民权意识同她的大同思想联系在一起

11、,并觉得启蒙运动所倡导的“人权平等,主权在民,一般选举”等民主制度与她的大同思想在.终极目的上是一致的。“且夫拉飞咽所持美国之验方,实天下公理之至也,其要旨日:人权平等也,主权在民也,一般选举也。此至公至平之理,圣者无以易之,实大同世之极则也” 以此为借鉴,康梁还积极地加强舆论宣传作用,如康有为写下了传颂至今的大同书,在北京开办中外据闻,在上海开办强学报,梁启超开办时务报,这些都为维新变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综上,晚晴维新人士鉴于法国大革命的巨大破坏性,以此为说辞,向上积极鼓动光绪帝锐意改革,对下压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暴力革命运动,并坚持“拿来主义”,扩大舆论影响,创报立书,将启蒙思潮的立宪等

12、若干思想应用于维新改良运动中,对维新改良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参照文献:(1) 、()康有为进呈法国革命记序!康有为政论集:上册北京:中华书局,98(2) 、()、(0)许明龙梁启超的法国大革命观历吏研究 89年第 2期(4)康有为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康有为政论集: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1:()近世界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饮冰室合集!专集分第4册梁启超()新中国建设问题饮冰室合集 文集第10册。梁启超()法国大革命史:189-1794王养冲, 王令愉东方出版中心(8)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饮冰室合集 文集第8册。梁启超(11)论学术势力之左右世界, 代饮冰室合集!文集第7 册。梁启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