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952136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语文学科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但文化产品缺乏创造力仍然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山寨、抄袭、剽窃、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层出不穷;创新成本高盗版成本低、创新收益低盗版收益高的利益怪圈,打击了文化原创者的自信,也助长了抄袭盗版者的嚣张;原创力不够,产业链不健全,致使文化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薄弱激发文化创造力,需要以深层次改革为动力。从国家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运行规律来看,一旦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文化产业政策的调整、文化投融资体制的创新、文

2、化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等,都将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会更加直接地提出文化生产关系适应文化生产力的要求,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在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改弦更张,从创新中找出路,让有限的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益的时代背景下,体制机制创新成为激活创造力的前置条件。新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将努力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由直接管向间接管、由单一行政方式管向多种方式管转变。推进文化管理的法治化进程,完善保护创新的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将为创造力的释放提供“催化剂”和“保护伞”。以“市场”为导向的深层次改革,将从体制机制上解放生产力,释放文化发展活力。激发文化创造力,需要

3、优化文化创新的社会环境。人才是文化不断创新与永续发展的“永动机”,要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发挥社会资本在文化原创和资源整合方面的积极作用,将文化内容研发与制作、生产、传播及衍生开发的环节有效链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发展环境,才能涌现出更多敢为人先、执著求索的创新人才。保护知识产权是激发创造力的基础,只有当创造力真的成为一种财产,并像其他财产一样受到法律保护时,创造力才能成为生产力,因而,培育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是当务之急。通过各种价值杠杆,有效引导企业主动创新、大胆创造,强化创新创造在文化产品与服务价值链上的高端地位,提升文化创新创造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激发

4、文化创造力,需要打开全民创新的闸门。全民文化创造力的充分释放是文化繁荣的基础。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只有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才能使创造力不断迸发,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持续不断的动力。当前,以“众筹模式”为代表的文化产业融资模式创新,已经凸显出群众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众筹模式”和传统项目融资最大的不同是,它的投资方是大众,决策投资的主要动机是兴趣爱好。这一有利于激活民间资本,激发社会力量的创新方式,正展现出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作用。 (选自人民日报反思文化创造力 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

5、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寨、抄袭、剽窃、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层出不穷,致使文化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薄弱。 B在经济转型时代,我国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适应,必须调整思路,努力从创新中寻找出路,才能让有限的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益。 C营造新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文化管理的法治化进程,就必须彻底抛弃传统的管理方式,真正让市场来主导文化发展方向。 D只要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就能使创造力不断迸发,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持续不断的动力。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列举了我国当前文化产品缺乏创造力的原因,目的是引出文章的观点,即如何激发我国文化

6、的创造力。 B文章从三个角度论证了激发文化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这三个角度也是文章的三个分论点。 C文章第三段是围绕本段第一句话来论证的,作者从尊重人才、保护创造力谈起,得出“培育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是当务之急”的论点。 D作者用比较“众筹模式”与传统项目融资的不同,论证了“众筹模式”这种融资模式在融资方面的巨大优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调整文化产业政策、创新文化投融资体制、彻底开放文化市场准入条件,推动国家经济转型,才能激发文化创造力。 B推进文化管理的法治化进程,完善保护和创新的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优化文化创新的社会环境,才能有利于释放文化创造力。 C不断

7、完善市场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才能涌现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D“众筹模式”凸显出了群众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激发社会力量,展现出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作用。(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公鸡 岑燮钧杨瑞凤曾是剡剧界的头牌老生。 在舞台上,她气场极大,任是怎样的名角,都得喊她一声“爹爹”或者“老爷”,看她行事。她一开腔,声若洪钟,丹田震动,喷口激越,气势磅礴。可是,到了台下,卸了妆,人们发现她只是一个小老太。晚年的杨瑞凤已很少登台,因为她身体不好,眼睛也不好。剡剧是小生小旦戏,清一色的女演员。女孩子自然

8、不大喜欢演老生,所以,来杨瑞凤处拜师的不多。目下倒是有个学生,是自己剧团的,叫李敏。可惜李敏先天不足,长得太秀气,声音也不够洪亮,时有雌声,是为大忌,这让她很是操心。每次来上课,她都逼着学生喝人参汤,希望她能长壮些。偏是李敏对气味过敏,捏着鼻子,喝参汤如喝毒药。渐渐地,她来得不如以前勤了。 杨瑞凤一个人过活,住在底楼因为眼晴不好,很少出门。一日,天蒙蒙亮,忽听得公鸡的叫声,她立马来了精神,想起多年前自己模仿公鸡的叫声,对着“狮子短缸”(一种盛物的瓷器)练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终于练成剡剧界最苍劲的老生腔。看来,李敏也得试试这一绝招。她沿着小区细细探听,原来是不远处的邻居家传来的,她一连敲了几

9、次门,都没反应,直到晚饭时分,才等到主人。她在院中果然看见了一只金黄威武的大公鸡,原来是邻居家乡下的客人送来的。杨瑞凤说明来意,邻居似乎脸有难色。杨瑞凤出了高价,邻居才舍得,她抱到家里,很是高兴,因为市场上很难买到大公鸡。没有鸡笼,只得散养。结果,院中到处都是鸡屎。每天早上,她听到公鸡的鸣叫,就如公鸡看到母鸡而颈毛奓起一样,也是热血上涌,以至于一度还产生了眩晕。公鸡一声长鸣,她也一声长鸣,公鸡听到应和,更加叫得欢。于是,院中叫声此起彼伏,仿佛有一群公鸡在打鸣,引得四邻“侧耳”。可惜,李敏一直不来上课,她等得心急,就打电话过去,那边李敏说,身体不爽,杨瑞凤只能徒呼奈何。这天晚上,她实在等不住了,

10、看月色如昼,街灯如市,觉得自己固然目力有限,似乎仍可一试。于是,缚了公鸡,放到藤篮里,一手提着,一手搭着人行道内墙,摸索前往。一则看看李敏身体怎样,二来也与她深入探讨一下女子老生的唱腔问题。这些年,偶有她出席的会议,她必振臂高呼剡剧须重视老生当,可惜应者寥寥。倒不是她难耐寂寞,她是寂寞惯的,只是艺不传人,心有不甘,就仿佛做婆婆的总不见媳妇肚子大起来心里着急一样。她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城市平坦的大道上,不敢走路中央,就是人行道也是靠边站。有几个小孩子看看她古董般的藤篮和一只雄鸡,感觉遇到了魔法世界的巫婆。好不容易总算摸到了李敏家。这一路足足有好几公里吧。 “李敏在家吗?李敏在家吗? ”她的喊声在夜

11、空中显得特别铿锵有力,带着舞台腔,完全像一个老头。过了半晌,李敏下来了,脸蛋又是苍白又是红扑扑。 “先生,你怎么走来了? ”剡剧界管老师叫先生,无论男女。“我来看看你,你看我给你买了什么。”“一只鸡?先生你又破费了。”“哈哈,这不是一只普通的鸡,这是一只大公鸡,它是先生的先生,是你的太先生!杨端凤说话时带着职业性的舞台夸张。过了会儿,李敏的老公下来了,让她们落座,看着杨瑞凤忘情地给李敏讲老生唱腔,他只能讪讪地退下。杨瑞凤带着李敏发声,只可惜公鸡还不到报晓时分。她一边自己亲自示范,一边叮嘱李敏明晨早点起来,观察公鸡怎样发声。“你看小小一只公鸡,它的声音这么饱满,可为什么你的声音在舞台上推送力不强

12、?我们戏曲界有一句行话,叫字字送听,你要好好练习。这一教就是三个小时,李敏的老公二次下来又上去。终于,他耐不住了,说今晚就到这里吧,否则要累着杨老师了。“不妨,不妨! ”杨瑞凤依然沉浸在舞台上。“你送送先生吧。”李敏对老公说。送到半路,杨瑞凤不再让李敏老公送,说自己来得就去得,并教育不是剡剧中人的李敏老公多担待,让李敏多吃些,养胖些,才有力气唱戏。“杨老师,李敏她怀孕了,吃不下! ”“什么,李敏怀孕了?太早了吧”杨瑞凤想说说什么,终于咽下,“啊哟,那我应该送一只老母鸡! ”这一晚,杨瑞凤半夜进的门。小区里有人听到,凌晨两三点,有公鸡报晓。(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

13、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当杨瑞凤跟邻居说明想买公鸡的意图后,邻居“脸有难色”,等到杨出了高价,邻居才肯卖,说明杨的邻居很会借机挣钱。B. 买回公鸡后,“院中到处都是鸡屎”“引得四邻侧耳”说明杨瑞凤尽管老生唱腔造诣很高,但生活不讲卫生,不会处理邻里关系。C. 小说结尾“小区里有人听到,凌晨两三点,有公鸡报晓”写出小区里无人关心杨瑞凤的生活,侧面写出剡剧老生行当的衰落。D. 小说通过剡剧界头牌老生杨瑞凤用公鸡教徒弟李敏练嗓的事情,写出了剡剧老生这一优秀传统戏剧行当逐渐衰落,即将失传的严峻现实。5. 结合全文,分析概括杨瑞凤的形象特点。(6分)6. 小说以“公鸡”为题目

14、,请分析“公鸡”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材料一 :教育部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正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留学人才归国潮。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截至2016年年底超过八成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较2012年增幅达58%。是留下来,还是回国去?这个曾经令无数人千愁百转的两难选择,如今有了坚决笃定的最优选项。回国发展原因调查显示,“方便与家人团聚”和“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是两大主因,分别占比70.6%和63%。这与调查样本中70.8%的海归是独生子女这一事实不无关系。国内经济增长

15、,政治稳定;饮食文化、国外经济形势不利于外国学生发展、国内休闲娱乐更为丰富等方面因素比例均超过25%。另外,国内社会网络关系、所学专业在国内发展前景、奉献精神等亦是重要原因,分别占22%、16.2%、15.8%。因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而归国的人员仅占8.8%。(2017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解读“归国潮”的东方密码)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留学生回国人数与出国人数比率持续提升。2015年,我国有52.37万人出国留学,同时有40.91万留学生归国,年度回国与出国人数比例为1:1.28,而在10年前该比例仅为1:3.15,每年都有大批留学生回国寻找工作机会。我们分析认为,一方面,与国内经济发展带动人才需求提升相关;另一方面则或许与国外经济景气度下滑及工作签证收紧相关。 (摘自中国产业信息网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及出国人数比重情况分析)材料三: 海归回国就业聚集地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中部和西部城市,尤其是成都、西安、武汉等地对海归的吸引力有所增加。调查显示,海归就业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其中36.1%的海归最终在本土民营企业就职,26.7%的海归最终在外资企业就职,此外,13.5%的海归在国有企业就职,8.9%的海归在事业单位就职。在海归就业的前十大产业中,金融业最多,为14.3%,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