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水防治措施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4952105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承压水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承压水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承压水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承压水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承压水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承压水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承压水防治措施(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预防煤系地层承压含水层水专项安全措施(已采取)(一)、矿井基本情况:鹤煤(集团)公司五矿,位于鹤壁矿区中部,开采二1煤层,井 田范围浅部边界至二 1煤层露头,深部以600 米二 1煤层底板等高 线为界,北部以f20断层与三矿为界,南部以f40断层以六矿为界。 地层走向大致近南北,倾向东北,地层走向在30。150。之间,倾向 在60。 120之间,总体上呈一近似单斜形态,地面为第三系、第四 系所覆盖。1、构造整体构造形态为一倾伏向斜构造,地层走向在30。150。之间, 倾向在60。 120之间,构造形迹以断层构造为主,向斜两翼发育有 NE 或 NNE 向的较大正断层形成自然边界。向斜轴走向为

2、N30 55E。南北两翼地层基本对称,煤层倾角 在向斜轴部和井田边界平缓,一般在 7左右,介于向斜轴部和边界 中部较陡。倾角15。30。,向斜形态浅中部由巷道证实,深部由钻 孔控制。井田特征以断层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全井田落差在 0.8 米以上 的断层发育有 98 条,其中落差大于 20 米的大中型断层 8 条,全部 为 NE 或 NNE 向的正断层,为扭性、压扭性断层。五矿断层发育南 北翼差异较大,南翼断层相对发育,断层条数多,延伸距离远。如口 F01.HF02.nF03及F41、F40、F40-1均发育在南翼,且其间 发育有落差小于 10m 的正断层数十条,影响了工作面的合理划分和 正常生

3、产。 北翼小断层相对较少,多集中在靠近边界断层的工作面 (F20、F20-1),且落差一般小于5米,延伸长度也较短。本矿小断层规模一般是3 5米的正断层,展布方向与旁侧主体 断层方向平行或呈锐角,一般在大断层两侧部位较为发育,且断层密 度不均衡,高密度区一般100米距离内有1 2条断层出现,低密度 区一般200米距离左右出现一条断层。根据上述小断层发育特点,预测本矿未采掘区小断层密度区主要 分布地带为沿F41、F40 -1断层,上盘走向1200m范围内,沿F20 断层下盘走向1000m范围内(预测下限开采深度-600m )。五矿- 450- 600范围内南翼小断层较为发育,北翼相对不发育。对将

4、来 煤层开采会有一定影响,煤矿采区设计和生产中应予以足够重视。2、地层 本矿位于华北地层区豫北分区太行山小区。区内地层自老到新发育有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和上统太原组、二叠系 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及上统上石盒子组、新第三系鹤壁组及第四 系。地面为第三系、第四系所覆盖。其中太原组、山西组和上、下石 盒子组为含煤地层,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3、煤层五矿井田含煤地层包括石炭系上统太原群,二迭系山西组。其中 山西组含煤4层,仅二1煤(大煤)可采,太原群含煤10层,底部 一11煤(下夹下煤),一21煤(下夹中煤)与一22煤(下夹上煤) 间距很近,称一煤组,具有工业价值。其它煤层仅

5、见局部可采点,极 不稳定。本井田可采煤层主要为山西组二 1 煤层。二 1 煤层(俗称大煤)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位于二叠系下统 山西组的下部,层位稳定。其顶板为黑色泥岩或砂质泥岩,老顶为灰 色细中粒砂岩,为本区良好标志层;煤层底板为泥岩或砂质泥岩, 老底为灰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二1煤层最大厚度11.89m (井 下揭露),最小厚度2.76m (罗采孔),平均厚度8.51m,煤厚变异 系数为11%,煤层可采性指数为1,属稳定煤层(Id)4、水文地质条件(一)地表水本区位于太行山东麓,鹤壁煤田中部。海拨标高+ 216.4 + 144.2米,相对高差72.2米,属低山丘陵区。 西部山区地势较高(最

6、大标高+ 763.5米),寒武(丘)奥陶(O)系地层广泛出露,井田 及以东地区地势渐趋低平,被三、四系地层覆盖。区内有汤泉河由井 田西部自北而南流过,流量1033.2m3 / h ( 2000年6月28日) 井田东部有罗村河自北向南流过,并形成一小型水库,罗村河最大流 量1317.6m3 / h( 2001年3月9日),罗村水库库流量极小。井田 河床基底为50 80m的第三系粘土,阻水性极佳,使得地表水与 基岩地下水不发生水力联系,对矿床开发无影响。(二)含水层根据以往勘探资料 (岩性、结构、富水性、 赋存特征等)及 二1煤层开采以来的生产实践, 将矿井范围内含水层划分成五个,分述如下:奥陶系

7、中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02 )其总厚约400米,位于二1煤下148.21 163.9m,平均 157.71m ,矿区西部广泛出露,补给条件好。该层岩性为厚层状、巨 厚层状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含丰富的岩溶裂隙承压 水,是本区主要含水层之一。奥陶系灰岩广泛出露于井田西部,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形 成丰富的地下水,由西向东流入矿区,以岩溶泉的形式集中排泄区外, 在区内则通过断层直接或间接补给C3L2、C3L8灰岩含水层和二 1煤顶底板砂岩(S9、S10 )含水层,构成对矿井的严重威胁。太原群第二层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C3L2)C3L2灰岩在本区发育良好,分布稳

8、定,厚度4.19 10.74m , 平均厚度8.02m ,岩溶裂隙发育,含岩溶裂隙承压水。该含水层距二1煤间距为106.59 117.90m,平均间距 110.76m,距02灰岩平均间距38.66m,距C3L8灰岩平均间距 80.75m。C3L2 灰岩出露范围和受水面积很小,仅在井田西部有零星出 露,一般水量不大,但由于断层的切割(F40、F41)可与02灰 岩对接发生水力联系,是二1煤充水的间接充水含水层。太原群第八层碳酸盐岩溶隙裂隙含水层(C3L8)C3L8灰岩在区内发育良好,分布稳定,厚度3.92 5.23m , 平均4.68m ,岩溶裂隙较为发育,含岩溶裂隙承压水。该含水层距二1煤间距

9、为27.8039.71m,平均33.35m,并 且有西北向东南逐渐缩短的趋势(向斜轴以北接近40m 向南由35m 递减为 29.3m)。C3L8灰岩是开采二1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因受F 40、F 41、 HF01.nF02.nF03断层影响与C3L2、O 2灰岩含水层发 生水力联系而得到较大量补给,呈现水量较大,且不容易疏干的含水 特征(如三水平南大巷015突水点,稳定涌水量达70m3 /h,且长 时间不衰减),从而构成对二 1 煤开采的主要威胁。二1煤顶底板(山西组S9、S10及S11 )碎屑岩孔隙裂隙 承压含水层。该含水层组由中、粗粒砂岩(S9、S10、S11 )所组成,发 育较好,层位稳定

10、,属二 1 煤直接顶底板含水层, 含孔隙裂隙承压 水。 砂岩总计厚度 2.8560.11m, 平均 30.41m。 其中二 1 煤上 (S10、S11)厚 1.8546.35m,平均 21.37m ,二 1 煤下厚(S9 ) 1.0013.76m,平均9.04m。本含水岩组裂隙发育不均,含水 量不大,一般情况下易于疏干。但其局部得到O2、C3L2、C3L8 灰岩含水层的补给( 2105 、2107 工作面顶板砂岩淋水,最大水量 5m3/h)水量相对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第三、四系洪积、冲积孔隙裂隙含水组 该含水岩组由砂、砾岩(层)组成,覆盖于煤系地层之上,接 受大气降水补给,含孔隙裂隙承压水(顶

11、部为潜水)。本含水岩(层) 组距二 1 煤顶板含水层 300 余米,因距二 1 煤厚度较大,对二 1 煤 开采无直接影响,是主、 付井及两风井水量的主要组成部分。1、矿井历年突水概况五矿自建井以来,先后发生18 次突水,较大的突水有10次(突 水量60m3/h ),其中O2灰岩一次,C3L8灰岩8次,二1煤层顶 板砂岩一次。O2灰岩最大突水量13507m3/h(石林煤矿),C3L2 灰岩最大突水量1210m3/h (二水平南翼中下山),二1煤层顶板砂 岩最大突水量80m3/h,突水量是可观的,可见O2、S10、C3L2、 C3L8含水层是构成矿井开采二1煤层的主要充水水源,而且对矿井 生产有很

12、大威胁。1、奥陶系灰岩(02)承压含水层 该含水层总厚度约400米,岩性为厚层状、巨厚层状石灰岩及白 云质灰岩,岩溶裂隙发育,联通性好,富水性极强,为岩溶裂隙承压 含水层,是本矿区主要含水层之一。该含水层距二1煤平均间距157.71米,2005年水位标高变化范 围在+117-129米,据邻区六矿勘探时期的抽水试验结果,渗透系 数K二0.3883米/昼夜,单位涌水量q = 0.600升/秒米,水质类型为 hco3 Ca2+一Mg2+型。奥陶系灰岩在矿区西部山区大面积出露,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由于奥陶系灰岩含水层,距二1煤较远,对开采二1煤影响不大。但在 落差较大的断层处,奥陶系灰岩水通过断层有可

13、能补给八层灰岩和二 1煤顶底板砂岩含水层,成为开采二1煤的间接充水因素,1981年5月 16日,井田南部的石林矿遇断层曾发生过奥陶系灰岩突水淹井事故, 最大突水量13507m3/h。2、断层导水性评价井田内以NENNE向压性、压扭性正断层为主,落差大于 20米的有8条。由8485年补勘的29个钻孑匕统计,钻孑L见断层 36次,岩芯破碎,冲洗液消耗量除584-12孑匕为1.35ma/h外,其 余见断层点消耗量均小于0.3ma / h,说明在正常情况下,区内小断 层的导水性是微弱的,但在开采过程中,由于矿压及水头压力的作用, 可使原不导水的断层转变为导水断层(如二水平南翼中间下山 12 号 突水点

14、)。井田东部 F40、F41 使。2 与 c3l2.c3l8,c3l2 与C3L8 接 近或对接,并使其发生水力联系,构成矿井东南部补给边界。但在其 间向矿井流通过程中,由于多处受断层切割而受到阻碍,使泾流条件 变差,从而出现c3l8灰岩含水层突水点水量稳定且不大的情况。矿 区北部F 2o、F 20-1断层导水性较差,钻孔漏失量小(如584-16、 584-17孑匕等),切断了C3L8与外界的水力联系,构成井田北部相对 隔水边界。另外,受构造控制,井田南部断层发育,二煤层距c3l8灰岩含水 层间距相对较小,岩溶裂隙发育,加之c3l8通过断层与c3l2灰岩 对接,充水条件较北翼复杂,给开采带来较

15、大威胁。二、专项安全措施1、矿井对落差较大的断层必须留设断层防水煤柱,防水煤柱的 设计必须按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要求,结合断层导水、断层带充填等情况设计,并上报公司批准。2、设计部门在巷道设计时,严格按地测部门提供的地质图纸设 计,不得超越断层防水煤柱线,预防断层突水。3、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探, 先探后采,长探短掘”的原则,并坚持超前钻探,探明前方地质及水 文地质情况,防止突水事故发生,超前距不得小于20 米。4、矿井不得以任何理由在防水煤柱内进行采掘活动,防止因采 掘造成压力失衡,引起断层突水。5、地测部门对井田内的地质构造进行分析,排查,摸清各断层 的位

16、置、导水性、连通情况,一旦有工程在断层附近施工,必须探明 断层,摸清情况后再施工。6、矿井必须建立配套的防排水设施,水泵必须有工作、备用、 检修三套,工作水泵应能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24 小时的正常涌水 量,备用水泵的能力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 70%,检修水泵能力不 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 25%。水管必须有工作和备用的两套水管,其 中工作水管的能力应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 小时内排出矿井24 小时 的正常涌水量。配电设备应同工作、备用和检修水泵相适应,并能同 时开动工作和备用水泵。主、副水仓要及时清理,但必须保证一个水 仓清理时,更一个水仓能正常使用。7、编制避水灾路线图,施工工作面要悬挂避水灾路线图,做到 施工地点的每个人员都熟悉避灾路线。8、编制矿井防治重大水害事故应急预案,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