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套练习: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495077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资料】【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套练习: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资料】【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套练习: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资料】【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套练习: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资料】【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套练习: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资料】【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套练习: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资料】【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套练习: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资料】【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套练习: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苏教版化学专题1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根据报道,每到春季,我国沿海一些城市频繁出现大雾天气,常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解析:需要学生了解物质分类和常见的胶体。答案:D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分类方法应用广泛B.纳米级粒子与胶体粒子的尺寸大致相当C.胶体属于介稳体系D.区分胶体与溶液的方法必须用丁达尔现象解析: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特有的性质,但不是区分胶体与

2、溶液的唯一方法,其他如电泳、聚沉等方法也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答案:D3.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He,每百吨He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4He的同素异形体B.比4He少一个电子C.是4He的同位素D.比4He少一个质子解析:3He是4He的同位素,比4He少一个中子。答案:C4.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了重大部署,对婴幼儿奶粉进行了三聚氰胺全国专项监督检查,其结果让人震惊。已知三聚氰胺的分子式是C3N6H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三聚氰胺的摩尔质量为126 gB.1 mol三聚氰胺的

3、质量为126 gC.三聚氰胺中N的质量分数为80%D.1 mol三聚氰胺有15个原子解析:三聚氰胺的摩尔质量为126 gmol-1,A错;1 mol三聚氰胺的质量为126 g,B正确;由分子式可知其N的质量分数为100%=66%,C错;1 mol三聚氰胺有15 mol原子,D错。答案:B5.下列有关氧化物的判断正确的是()A.凡是含氧的化合物均可称为氧化物B.依据性质不同氧化物只能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C.酸性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D.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解析: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两种元素,如CO2、Na2O2等,含氧的化合物未必是氧化物,如H2SO

4、4、KMnO4等,故A错;根据性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而像NO、C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又不是碱性氧化物,故B错,C正确;金属氧化物未必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而Na2O2为特殊氧化物。答案:C6.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定量仪器,其上标有温度、浓度、容量、压强、刻度线、酸式或碱式这六项中的()A.B.C.D.解析:容量瓶是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容量瓶上标有温度(20 )和容积,颈部有刻度线。答案:D7.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 molL-1的NaCl溶液950 mL,配制

5、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质量分别是()A.950 mL,111.2 gB.500 mL,117 gC.1 000 mL,117 gD.任意规格,111.2 g解析:实验室没有950 mL的容量瓶,应选用比950 mL稍大规格的容量瓶(1 000 mL)。答案:C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 kg 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C.1 mol水分子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1 mol氧原子D.一个NO分子的质量是a g,一个NO2分子的质量是b g,则氧原子的摩尔质量是(b-a) gmol-1解析:A项,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6、不是质量数量单位;B项,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 g 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而不是12 kg;D项,由题意能求出氧原子的质量为(b-a) g,则氧原子的摩尔质量是(b-a)NA gmol-1。答案:C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9.(8分)实验室有如下仪器:试管烧杯量筒蒸发皿锥形瓶温度计蒸馏烧瓶分液漏斗回答下列问题:(1)可以直接加热的有(填序号,下同);(2)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有;(3)使用前必须查漏的有;(4)可作反应容器的有。答案:(1)(2)(3)(4)10.(12分)草木灰中含有可溶性钾盐(主要成分是K2SO4、K2CO3、KCl)。某学生按下列操

7、作提取草木灰中的钾盐:取草木灰加水溶解;过滤、取滤液;蒸发滤液;冷却结晶。(1)在的操作中需要用到玻璃棒的是(填序号)。(2)为检验草木灰中的离子,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并把溶液分成四份,完成以下实验报告(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第一份溶液和适量稀盐酸加入下列装置的试管中,把澄清的石灰水加入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取第二份溶液,分别滴加和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取第三份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除去S和C,再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有生成证明含有氯离子.取第四份溶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色证明含有K+(3)由草木灰提取钾盐并检验钾

8、元素存在的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4)步骤所得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为什么?。(5)写出步骤有关现象的离子方程式。答案:(1)(2).有气泡产生.稀盐酸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紫(3)D(4)否加入氯化钡溶液,引入了Cl-(5)S+Ba2+BaSO411.(1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杂质不要求回收),把有关的试剂、操作方法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括号内。a.加适量盐酸,过滤b.加适量水,过滤蒸发c.加适量水,过滤d.加热(高温或灼烧)e.加适量盐酸,蒸发f.冷却热的饱和溶液,过滤(1)碳酸钙中含有碳酸钠()(2)氯化钾粉末中含有碳酸钾()(3)氧化钙中

9、含有碳酸钙()(4)二氧化锰中含有少量的炭粉()(5)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食盐()解析:(1)碳酸钙难溶于水,而碳酸钠易溶于水中,因此选用方法c。(2)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将溶液加热蒸发,可以除去溶液中过量的HCl,即可以得到氯化钾固体。(3)碳酸钙高温可以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后,剩下氧化钙,达到除杂的目的。(4)二氧化锰和炭粉均不溶于水中,炭粉可以燃烧,所以选用方法d在空气中将混合物加热,炭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二氧化锰分离。(5)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而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因此可以采用结晶法除去杂质。即加入适量的水,加热,使混合物完全溶解,

10、然后冷却,待晶体析出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是硝酸钾。若要提高硝酸钾的纯度,可以将硝酸钾晶体再结晶12次,结晶次数越多,纯度越高。答案:(1)c(2)e(3)d(4)d(5)f12.(8分)用X表示原子:(1)中性原子的中子数:N=。(2)阳离子的中子数:AXn+共有x个电子,则N=。(3)阴离子的中子数:AXn-共有x个电子,则N=。(4)中性分子的中子数:12C16O2分子中,N=。(5)A2-原子核内有x个中子,其质量数为m,则n g A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解析:(1)中性原子:N=A-Z。(2)AXn+是由原子X失去n个电子形成的,所以Z-n=x,得N=A-Z=A-(n+x)

11、=A-n-x。(3)AXn-是由原子X得到n个电子形成的,所以Z+n=x,得N=A-Z=A-(x-n)=A-x+n。(4)中性分子:N=(12-6)+(16-8)2=22。(5)1 mol A2-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x+2) mol,则n g A2-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x+2)= mol。答案:(1)A-Z(2)A-n-x(3)A-x+n(4)22(5)13.(12分)“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或者是水溶液),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有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析:盐酸可与Zn、Na2CO3、Fe2O3、Ca(OH)2、MgO、NaOH反应。答案:(1)(2)21Na2CO3Na2CO3+2HClCO2+H2O+2Na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