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明过春节倡议书集锦五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4945980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文明过春节倡议书集锦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文明过春节倡议书集锦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文明过春节倡议书集锦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文明过春节倡议书集锦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文明过春节倡议书集锦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文明过春节倡议书集锦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文明过春节倡议书集锦五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文明过春节倡议书集锦五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在许多状况下我们须要用到倡议书,倡议书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的特征。那么你有了解过倡议书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文明过春节倡议书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文明过春节倡议书 篇1全县广阔居民挚友:大家好!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树立新时代文明新风尚,共同度过一个快乐祥和、平安华蜜、低碳环保的节日,县大气办向全县广阔居民发出倡议: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珍惜华蜜,从我做起。以文明、低碳、环保方式过节,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焚烧秸秆、垃圾和杂草,为共享一片蓝天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一、认清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监测数据表明,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颗

2、粒物(PM2.5、PM10)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特殊是在大气扩散条件不利的状况下,极易造成严峻的空气污染,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同时,燃放烟花爆竹还易引发火灾,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二、严格遵守烟花爆竹禁放规定。县城建成区的禁放区为新107国道(含新107国道及两侧门店)以西、南拒马河以东、北环路(含北环路)以南、金台路(含金台路)以北;各乡镇也划定了禁放区。禁放区内全年任何时段都不允许销售、燃放烟花爆竹。这是各级政府的明确要求,须要大家共同遵守。三、以新时代环保理念庆祝节日。为了营造良好的节日气氛,可选择喜庆音乐、电子爆竹、鲜花等低碳环保方式进行

3、庆祝,有效杜绝燃放烟花爆竹对生活环境的污染。广阔居民要增加主子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人当好监督员,主动劝阻和抵制随意燃放烟花爆竹的不文明行为,共同维护祥和快乐的节日环境。四、合力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各乡镇(城区)和宣扬、公安、教化和体育、交通、执法、市场监管、民政、应急管理、工信等部门和有关企事业单位要通过张贴通告、明白纸、LED显示屏等多种方式,广泛宣扬禁放烟花爆竹对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燃放烟花爆竹危害生命财产平安的典型案例,以及环保过节等学问。广阔居民要自觉当好宣扬员,利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发挥挚友圈影响作用,动员亲朋好友一起宣扬燃放烟花爆竹危害,凝合共同爱护环境的正能

4、量。五、自觉树立文明祭扫新观念。广阔居民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节日期间进行文明祭祖、平安祈福,祭祖扫墓时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焚烧香烛纸钱,可用鲜花、宣读祭文和清扫墓碑等方式寄予哀思,最大限度削减环境污染和火险隐患。关注环保、爱护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同呼吸共命运,让你我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焚烧秸秆、垃圾和杂草,人人争做蓝天卫士,度过一个平安、祥和、快乐的节日,为定兴的天更蓝、空气更清爽、环境更美妙做出我们的贡献!xxx办公室20xx年2月1日文明过春节倡议书 篇2广阔市民挚友:雄鸡迎春早,文明气象新。值此20xx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为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让市民

5、度过一个文明和谐的新春佳节,市文明办向广阔市民发出如下倡议:节约低碳迎新春。提倡科学、健康的餐饮习惯,自觉参加“文明餐桌行动”,不铺张、不攀比、不奢侈。提倡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表达亲情、友情;践行低碳生活理念,留意节电、节水、节气,激励低碳出行。文明有序迎新春。提倡文明出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公路,不抢红灯,不酒后驾车,不向车外乱扔杂物。提倡文明上网,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不阅读传播低俗信息;提倡文明出游,无论出境游还是境内游,做到文明有礼,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大声喧哗,不顺手扔垃圾,不说脏话粗话。移风易俗迎新春。提倡用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科学环保的方式表达哀思。提倡环保庆祝方式,

6、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生活。提倡给孩子健康向上的“压岁钱”,为父母亲人送上有意义的节日礼物。自觉抵制“黄赌毒”,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动手写春联、剪窗花,让“年味”更浓,将好家风好家训融入其中。平安祥和迎新春。传承和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利用春节期间陪伴父母、探望师长,多与他们闲聊沟通。要增加平安意识,留意家庭用火、用电、用气平安,防火防盗防爆。留意饮食平安,不食用过期、有害食品。诚恳守信迎新春。企业和商铺营业者要增加诚信经营意识,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允交易。做到讲诚信、重信誉,不制假售假,不缺斤短两,明码实价,礼貌待客,杜绝消费纠纷,营造公允舒适的消费环境。休闲不忘文明、快乐不忘平安。市民

7、挚友们,让我们主动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弃陋俗、讲文明、树新风,为创建文明城市、全面振兴钢都作出自己的贡献。祝全市人民新春开心、阖家华蜜!鞍山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20xx年1月22日文明过春节倡议书 篇3乡亲乡友、市民挚友们:值此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县文明办向大家发出倡议:一、过勤俭文明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究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走亲访友不铺张、不攀比,外出旅游、聚餐、购物“讲文明、树新风”。二、过健康环保年。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爱惜公共卫生,主动参加文体活动,不酗酒贪杯,不聚众;主动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破除封建迷信,提倡

8、鲜花祭祀,不燃放烟花爆竹,树文明新风尚。三、过平安吉庆年。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公路,不酒后驾车,不乱停乱放;增加平安防范意识,留意防火防盗和平安用电。四、过友爱互助年。多陪伴父母家人,多增进邻里相助,共同弘扬阖家团聚、其乐融融的.中国年文化;热心参加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力所能及地关切帮助弱势群体和困难家庭。让我们主动行动起来,同做文明怀宁人!共创全国文明城!祝乡亲乡友、全县人民新春欢乐、祥瑞如意、阖家华蜜!怀宁县文明办20xx年1月19日文明过春节倡议书 篇4敬爱的友友们:紫气迎春早,文明气象新。20xx年新年将至,为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文明新风,过一个文明、平安、节俭、祥和的节日,我们倡议

9、:文明为美,健康过节。遵守市民文明公约,践行公共道德、爱惜公共环境、维护公共秩序,让城市更文明;提倡低碳出行,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呵护家乡好空气;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反对封建迷信,摒弃陈规陋俗,自觉抵制“黄赌毒”,过一个朝气蓬勃的“文明年”。礼让为美,平安过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车辆、行人各行其道,文明过公路、礼让斑马线,不闯红黄灯、不酒后驾车、不乱穿公路、不翻越护栏、不违章停车;提倡文明旅游、文明观演、文明购物,过一个遵德守礼的“平安年”。节俭为美,朴实过节。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奢侈,节俭送祝愿、礼轻情意重;自觉参加“文明餐桌”行动,养成适度点餐、剩菜打包的好习惯;自觉摒弃爱面子、讲排场、比

10、阔气的不良风气,过一个理性俭朴的“节俭年”。关爱为美,团聚过节。孝老爱亲、睦邻友善、守望互助,趁着过节带上孩子回家看看,家人团聚少玩手机多沟通,用中国情过中国年;关爱弱势群体,传递爱心真情,主动参加送暖和、献爱心等志愿服务,过一个爱满资阳的“和谐年”。友友们,今年我市掀起新一轮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热潮,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行动传播文明风尚,用爱心呵护美妙家园,共建共享“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恭祝市民挚友们文明修身,新年祥瑞!文明过春节倡议书 篇5敬爱的市民挚友们:欢声笑语辞旧岁,文明新风暖人心。在中华传统佳节春节来临之际,为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度一个

11、“文明和美平安健康”的美妙春节,呈现现代化国际城区的良好风采,我们向大家作如下倡议:1、过移风易俗的“文明”年。摒弃陈规陋俗,树立文明理念,做到不大操大办、不铺张奢侈、不沉迷赌博、不攀比炫富,提倡婚事新办、节庆俭办,文文明明过大年。2、过孝老爱亲的“和美”年。主动弘扬孝老爱亲、敦亲睦邻的传统美德,传承好家风家训、陪伴好长辈孩子、建设好文明家庭。广泛参与贴春联、送福字、搡年糕、扎龙灯等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和和美美过大年。3、过遵章守礼的“平安”年。自觉遵守交规,践行文明礼让,做到不乱闯红灯,不乱穿公路,不车窗抛物,不随意停车,不酒后驾驶。主动提倡公共文明,做到遛狗要牵绳、乘车要排队、消遣要有度,平

12、平安安过大年。4、过绿色节俭的“健康”年。爱惜城市环境,做到不在禁止区域燃放烟花,主动投身“清洁大行动”,主动扮靓家园。遵守“文明餐桌”规定,推动“光盘行动”,做到不奢侈粮食,节俭惜福,健健康康过大年。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更是每个人共同的价值追求。敬爱的市民挚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文明点亮我们的春节、扮靓我们的城市、照亮我们的将来!最终诚心祝广阔市民挚友新春欢乐、万事如意、阖家华蜜!萧山区文明办20xx年1月31日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