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讲座讲稿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943553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学校讲座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家长学校讲座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家长学校讲座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家长学校讲座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家长学校讲座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长学校讲座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学校讲座讲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长学校讲座讲稿(主讲:xx)探讨“2=0”的问题各位家长朋友们:人们好!一方面感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支持学校的工作。先作一下自我简介,我姓曹,是我校的兼职心理教师,今天我和各位家长探讨问题是:在教育学中有个“52=”的理论,说的是每星期中2天周末家庭教育的失败就会抵消前天在学校中的所学。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为了使这个“”成为是一种有建设性的数字,而不是有破坏性的数字,今天借次机会和人们探讨一下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准备分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一、孩子的心理特点。知己知彼,才干百战不殆。搞好孩子的教育,一方面要理解孩子的特点。初中是小朋友向青年的过渡期,初中学生总的特点是半

2、幼稚半成熟,半小朋友半成人化。初中学生心理上突出的矛盾表目前她们渴望独立自主,却受到父母教师的管教;她们满怀自由活动的渴望却受到集体准则的约束;她们渴望得到理解却深藏自己的“小秘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重要涉及:、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突出。初中生身体的成长发育唤起了她们的自我意识,使她们产生了成人感,即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她们规定家长尊重她们,就像看待其她成年人同样地看待她们。因此,初中生常体现出逆反心理,她们对一切都不肯顺从,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常与家长发生抵触,有时还很固执和偏激,因此我们会发现上了初中后孩子是“越大越不好管了”。、情感带有冲动性,意志较为单薄。初中生活动能量大,对人对事

3、布满热情,很容易被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意志坚强的人物所感染,下决心向英雄人物看齐,但在实际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又往往体现为意志较为单薄,缺少毅力,半途而废;她们非常注重友谊,选择朋友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有时甚至把友谊狭隘化,讲哥们义气,大搞小团队,互相包庇等。二、家长的教育误区。要想懂得我们家庭教育的效果,先来听听孩子们的声音。一位同窗在文章中这样说:妈妈,我能理解你,但你能不能尝试着听听我的心声,我从小吃着肯德鸡,麦当劳,听着流行音乐看着韩国爱情剧长大,和你们成长的环境完全不同样,我虽然没有吃过苦,但我能体会你们的爱。 妈妈,我能理解你,但你能不能别再把我当手心宝贝,我是一种健康的小孩,

4、我有我的思想,虽然我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但我有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见解,虽然还不够成熟和全面。但你能不能放开一点,让我自己去闯。 妈妈,我能理解你,但你能不能理解一下我的内心,我在网上可以看到诸多好的知识,这是你们无法想象的,是本来的信息渠道不也许发明的。我有我的朋友,当我不懂得如何辨别好与坏的时候,我会积极和你们沟通的。 妈妈,我能理解你,但我但愿你们尊重一下我的隐私和空间尚故意见,我需要更多的是鼓励而不是批评,我有诸多长处需要你们承认和鼓励,这样我会更有自信去做好,你们能看到我身上的长处吗? 妈妈,我能理解你的爱,但你能不能换个方式爱我,别怕我受伤,我会感谢让我受伤的人,由于那样我能更快成长

5、,更快坚强。你们能不能试着放开一点你们的大手,让我有提出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机会,让我有呼吸的空气,虽然也许在你们眼里我的观点都很幼稚,但如果不给我机会去试去做,我又怎么能亲身体会这些幼稚的观点错在哪里,又怎么能去自己积极改掉呢。 妈妈,我爱你!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份爱的行动我都记在心里,只但愿你能换个方式来爱我。上学期,我校心理征询室对部分初中学生作了心理问卷调查,主题是“我为什么不听家长的话”,目前我把我们孩子的回答列出来以供人们参照对比:1、她们对我提出的规定太高太严,我做不到。2、她们曾伤害过我的自尊心。、我对她们不服气。4、当时我的心情不好。5、我主线不相信她们说的话是真的。6、我控制不了

6、自己的行为。7、她们常常打人,我反感她们。8、我正在气愤,心太烦,谁的话也不爱听。9、她们对我说话时态度不好,语言不文明,不尊重人。0、她们总拿我跟别的孩子比,我最不乐意听这些话。1、我常常挨训,已经和她们形成了对抗心理。12、她们说的话是假话,我才不爱听呢!13、她们说话太罗嗦,让我厌烦,我就赌气不听。4、她们常常冤枉我,我很委屈,因此她们说话我就听不进去。15、家长总爱带一大堆人来家喝酒打牌,吆吆喝喝影响我学习,我很反感。、家长遇上不顺心的事总爱拿我们撒气,因此我很气愤。1、家长每天看电视声音太大影响我睡觉,因此我就和她们对抗,就不听话。18、我说的话她们历来不肯听,甚至连我的解释也听不进

7、去,因此她们说话我也不爱听了。19、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不用老让别人管着我了。2、所有的时间都让教师和家长支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感觉没有时间做,我一点自由也没有,越听话越没有自由等等。由此可见,我们的家庭教育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下面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我们的教育误区:、不合理的目的期待。在动物园人和猴子的互动游戏活动中,我们会发现:用绳拴住香蕉逗猴子,猴子一跳,我们就往上拉绳,多次过后,不管我们换什么诱饵,猴子都不会再理睬我们。这个现象告诉我们:对孩子的目的盼望要合理。现实中,我们会发既有些家长许诺“孩子,如果你进入头十名,”,当孩子好不容易进入头十名后,我们立即就会说:“孩子,如果你进入头

8、五名,”这样不合理的目的盼望会一点点消磨掉孩子的好不容易鼓起的斗志。那么,我们怎么做呢?就是要给孩子定切合自身实际,跳一跳就可以着的目的。2、物质上的肆意满足和学习上的苛刻规定之间的矛盾。“孩子,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你只管学习就行”等是我们家长常说的话。物质上的极大满足,吃、穿、用,甚至是手机等物品,但凡我能提供的都给你了,理所应当你就得好好学习,给我拿个好成绩。可事实并非如此,物质的满足助长了孩子的享乐意识,学习失去了动力,我家有钱,爸妈会满足我的,后来找不到工作也有父母管,毕生无忧,学不学没关系,我干吗要吃学习的苦呢?另一方面,物质的满足也剥夺了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使孩子的心灵极

9、其脆弱,而沉重的学业承当压的学生喘但是气来,以如此脆弱的心灵去应对如此沉重的学业承当,后果可想而知。3、某些无意识的常规错误教育。常询问孩子在班级的名次,把孩子当成炫耀和比较对象。家长不能以每次考试成绩的排名来肯定或否认孩子,对于一种不也许得第一的孩子反复强调第一名的重要意义,势必会使孩子陷于自卑,而孩子的自卑和自我否认,不仅会使其学习成绩进一步下降,还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全面发展。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因此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什么奖。其实,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相比,除了给孩子添一份烦恼外别无她益,尚有也许给孩子种下恶性竞争的种子。其实,在孩子的

10、学习过程中有两个目的:成绩目的和成长目的。我们家长应当鼓励孩子树立成长目的,自己和自己比,保证每天进步一点点。常指责孩子的失败。例如有两个孩子的语文考试不及格,一位家长对孩子说:“妈妈和爸爸都很关怀你的语文成绩,我相信这次考试还没有反映出你的水平,你要加油呀,孩子!”另一位家长却对孩子说:“你怎么这样笨啊!这样简朴的题目都不会做,你后来肯定考不上大学!”前一位家长传达的是关怀和爱惜,后一位家长引起的却是焦急和憎恨,前者能激发孩子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后者则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给孩子导致伤害。那么,我们应当怎么做呢?我们应当赏识和鼓励自己的孩子。 有时候家长的一句话,

11、一种眼神,一种动作都也许对孩子产生刻骨铭心的影响,对孩子的一句赞许一声鼓励,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讲一种我亲身经历的故事:我小时候,家里养了一大群羊,妈妈就给我下达了任务:每天负责给羊割草,并且规定了草堆到背篓的具体位置。被动接受任务的我,心里一百个不乐意,于是挖空心思地偷懒耍滑:先是在背篓里垫土,烘托草的数量之多(目前想来,那时好傻,多沉啊!),后来聪颖了某些,用斜插的树枝架空背篓的底部,以瞒天过海.可是,有一天我却积极超倍地完毕了任务。那天我背着草走在回家的路上,正好遇到在地里打理棉花的几种婶婶,其中一种对另一种说:“这是谁家的孩子啊?那么能干,割那么多草,真争气”“老三家的,那孩

12、子可争气了,不仅能干,据说学习还是拔尖的呢”另一种回答。听到这样的话,一种自豪感涌上心头,我顿觉血往上涌,小腰挺得笔直,步伐加快了不是一星半点,激动得小脸肯定也红透了。到家后,我又急急地赶回地里,加快割草的速度,准备割完草后还从那条路上过,还受到那几种婶婶的的夸奖,成果如愿以偿,我又狠狠地享有了一次被表扬的感觉。等到第三次时,我心里甚至期盼“婶婶,千万别走了啊!”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专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在一所学校,将一份学生名单交给教师,声称名单上的学生通过考察和鉴定,智商杰出,发展潜力巨大。名单在班上发布了。成果八个月后名单上的学生,果然个个成绩优秀,明显高于其她学生。事实上,罗

13、森塔尔并没对这些学生进行过什么考察,只但是是照花名册随意开出的而已。是教师们相信了专家测验的结论,相信了那些名单上被指定的孩子比其他孩子聪颖有前程,于是予以她们更多的赏识和鼓励,对她们投入了更大的热情。名单上的孩子感受到了教师的鼓励,自信心倍增,求知欲旺盛,因而比其她孩子进步得更快。这就是心理学上出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国人戏称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可见,正面的赏识和鼓励是促成孩子成功的有效途径。例如:一次考试考砸了,与其嘲讽她说:瞧你这模样,尚有什么出息;“你真笨,你看看,这样简朴的题你都做不出来!你啊,我看是稀泥糊不上墙,真是没指望了。”不如换个角度说:这样难的

14、题目,也得了60多分,不错呀!“孩子,妈妈相信你,相信你努力后会获得好成绩,相信你能成为最佳的自己。”等。这样她体验到的是亲情的鼓励而非冷酷的指责。因此,请家长朋友们记住这样一句话:“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应当眼含热泪地欣赏她、拥抱她、赞美她。” 在生活、学习中包办太多,使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承当的最重要的职责不是陪读,不是替代,而是培养一种好习惯。如果家长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中包办太多,例如:有些家长每天义务崔孩子起床,从没有让孩子自己定过玲;协助整顿书包、推自行车,晚上铺床,上午叠被;孩子起晚了,就给教师打电话说孩子身体不舒服;孩子没有完毕作业,家长就

15、谎称家里有什么事情耽误了孩子做作业等等,在包办替代和故意撒谎的作用下,孩子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自然建立不起来。因此就会出目前家会做,到考场上就不会作的怪现象,并且是家长越着急,孩子越不急,反正一切都由别人替自己操心。成果,家长很累,孩子反而没有长进。因此,我们家长有时候应当合适放手,让孩子做她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她在实践中成长,在体验中感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任何人都不会始终在父母的羽翼下随随便便成功。有时家长会因冲动而实行棍棒教育。可是您懂得吗?常常挨打的孩子,会浮现如下某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说谎。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则瞒,能骗就骗。

16、由于对孩子来说,骗过了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劫难”。可是孩子说的谎话,往往站不住脚,很容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的态度会更加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后更会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懦弱。如果孩子常常挨打,时间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长,就会感到胆怯,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她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她都只会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样的孩子往往惟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孤单。常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单无援。特别是父母当众打孩子,更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她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觉得教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这样的孩子往往不乐意与家长和教师交流,不乐意和同窗们一起玩,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