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4941161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察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如何加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新课程标准,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抓教师,重在提高素质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育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教师素质的问题。由于小学英语课程的普遍开设,使得小学英语教师的需求量迅速增加,由此产生了教师总体的外语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方面的质量问题。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学

2、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文化知识素质、教育能力素质。由于小学英语教师首先是一名教师,应该具有普通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等几方面的素质,因此必须熟练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如:语言技能、体态技能、情感技能、艺术技能、礼仪技能等,同时要通过创设情境、师生互动、讲授指导、巩固强化等课堂活动来逐步实施这些教学基本技能。此外,小学英语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如:准确流利的语音、语调、贴近儿童生活的词汇量、牢固的语法修辞等。为此,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3、 一是加强多渠道的在职培训。由于英语教师必须有三种models,即知识型、应用型和反思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参加与自己专业对口的高等院校的函授学习等。二是加强校本研修。由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贵在学习、重在反思,因此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研修方式。校本研修的顺利实施,需要教师及时扭转观念,积极寻找实践反思、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理论学习的有效“路径”。三是加强教师资格鉴定。对即将上岗的教师要加强考核,内容应该包括英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理论素养等方面。 事实上,一堂高效的英语课,离不开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理念,同时更需要教师

4、拥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只有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才能适应新课程下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 二、抓学生,重在培养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将英语语言融入学生的生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儿童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因此要创照条件让学生多听、多说,培养他们基本的听说能力。为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课堂教学英语化。也就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使整个课堂形成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事实上,学习一种语言,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很重要。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创设一种形象

5、生动、欢快活泼的英语环境,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外语十分枯燥乏味、学无所用。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形式,培养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英语的习惯,从而使他们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二是课堂教学短时化。心理学家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实践证明,20分钟正是三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段,可以保证他们思想集中、思维活跃、感觉新鲜、兴趣浓烈,加之教材的口语化、情景化、形象化,可以使他们把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出来,从而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如:比较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上课前10分钟,或听一听优美的英文歌曲,或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或让学生用英语报

6、天气预报等,从而学生的思维带到英语的环境中来;接下来的20分钟是新课导入、讲解,这是一堂课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完成教学任务;最后的15分钟是练习巩固、复习总结、布置作业的时间,也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轻松的活动。由于这种课往往是达到兴奋点时就要和老师说“Bye-Bye”了,因此此时学生的心情往往是恋恋不舍、意犹未尽。三是课堂教学趣味化。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情感性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儿童对学习产生真正的好奇心以及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欲望时,不仅能使他们产生情

7、感迁移,而且会使他们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也会迅速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本身就应是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的过程,其具体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有很多,可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游戏、竞赛、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联想等思维,使他们不仅仅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而且还能利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去创造、去探索,不断增强创新的能力。四是在教学中了解学生。1.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学生在课上的表现,课下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学习中的各种状况都和学生的思想情绪有关。应该及时注意了解其中的原因。在备课中考虑如何将其与课堂提问、作业抽查相结合,及时提出要求,予以鼓励、帮助和引导。

8、2.在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包括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上,在语音语法词汇上的水平。这对于掌控教学进度,进行因材施教都是有直接关系的。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的学生,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基础作适当的安排,不仅事半功倍,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融洽师生关系促进教与学。最后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于教学的期望。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爱好、特长是什么,他们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什么建议和反馈,在备课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合理意见和要求,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更切合学生的需要。 三、抓教材,重在打好基础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材料和资源,是教师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和习得知识的工具。小学英语教材内

9、容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创造性地取舍、补充和调整教材。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真研究教材和教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研究教材,强化基础知识。小学阶段所学的英语知识非常少,学生很容易掌握。如: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三年级要求学生能听懂24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交流;能听说认读包括文具、人体、家庭等123个单词和听说读写26个字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吃透教材、领会课标,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地贯穿起来,采取形式多样、充满趣味的教学手

10、段传授给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特别是最基本的词汇、语法和常用句型等知识基础。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和总结等,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二是可以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教材的编写顺序固然有其科学的依据,但是并非适用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所有地区。如: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新课标pep版,它是由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和加拿大Lingo Media国际集团联合编写的,我们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中的两个方位介词“behind”“near”“under” “over”和三年级下册中的三个表示方位的介词“in ”“

11、on”“under”放在一起进行教学,使学生对于这部分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认知感,学起来也比较容易理解。三是可以变静为动,活化教学内容。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以及学生很难理解掌握的基础知识,应设法使静态的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学习语言、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如:教学新课标pep版教材中三年级上册 “Unit 2 Look At Me Lesson 2”时,教师就把表达身体各部位名称的单词编成了一首儿歌“Head,should ,kness ,toe,eye,mouth,nose.”让学生在说唱儿歌的同时带着动作指出对应的部位,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单词。实践证明,把难度

12、较大的教学重点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儿歌的形式予以呈现,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新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转化为教师自觉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人们已经不再把教师讲得是否精彩和课堂知识容量的多少作为衡量教学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学生学得是否主动和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一定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完成小学英语的教学任务。 总之,实施有效教学是完成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学生兴趣的培养、教材内容的把握、课堂活动的设计是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