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法规》试卷-带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938320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工程法规》试卷-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建设工程法规》试卷-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建设工程法规》试卷-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建设工程法规》试卷-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建设工程法规》试卷-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工程法规》试卷-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工程法规》试卷-带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建设工程法规试卷-带答案.精品文档.建设工程法规试卷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关系要素的是(b )。 A主体 B标的 C客体 D内容 2、表现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财一般是指( b)。 A货币 B资金及各种有价证券 C有价证券 D财产 解析:财一般指资金及各种有价证券。在法律关系中表现为财的客体主要是建设资金,如基本建设贷款合同的标的,即一定数量的货币。 3、以下法律关系的内容中,不属于法律权利的是( c)。 A买卖关系中,买方在付款后可以要求卖方交付标的物 B物的所有人排除其他人对于物的不当妨碍 C公安机关逮捕犯罪嫌疑人 D某公民对

2、于其肖像的利用 解析: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定范围内有权进行各种活动。权利主体可要求其他主体作出一定的行为或抑制一定的行为,以实现自己的权利,因其他主体的行为而使权利不能实现时有权要求国家机关加以保护并予以制裁。 4、以下法律关系的内容中,不属于法律义务的是( d)。 A在买卖关系中,卖方在收取价款后交付标的物 B行人遵守交通规则 C公民缴纳个人所得税 D达到法定婚龄的公民结婚 解析: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必须按法律规定或约定承担应负的责任。 5、下列社会现象中,不属于法律关系变更的是( a)。 A买卖关系中,卖方收款后将标的物交付与买方 B买卖关系中,买卖双方改换了标的物 C买卖关系中,买方

3、发生变更 D买卖关系中,买方根据卖方的请求延缓了其交货的期限 解析:(2)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发生变化。 1)主体变更 主体变更,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数目增多或减少,也可以是主体改变。在合同中,客体不变,相应权利义务也不变,此时主体改变也称为合同转让。 2)客体变更 客体变更,是指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发生变化。客体变更可以是其范围变更,也可以是其性质变更。 法律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变更,必然导致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即内容的变更。 6、关于法律关系的终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法律关系的终止,可分为自然终止、协议终止和违约终止 B法律关系的终止,必须要有当事人双方的同

4、意 C法律关系的自然终止是指法律关系的目的实现 D违约终止也包括不可抗力导致的法律权利无法实现 解析:法律关系的终止,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复存在,彼此丧失了约束力。 1)自然终止 法律关系自然终止,是指某类法律关系所规范的权利义务顺利得到履行,取得了各自的利益,从而使该法律关系达到完结。 2)协议终止 法律关系协议终止,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协商解除某类工程建设法律关系规范的权利义务,致使该法律关系归于终止。 3)违约终止 法律关系违约终止,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一方违约,或发生不可抗力,致使某类法律关系规范的权利不能实现。 7、因发生不可抗力而发生的法律关系终止,应当归属(c )。 A自

5、然终止 B协议终止 C违约终止 D特殊终止 解析:法律关系违约终止,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一方违约,或发生不可抗力,致使某类法律关系规范的权利不能实现。 8、法律事实是指( c)。 A实际发生的社会现象 B法律得以产生的事实 C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 D法律关系产生的事实 解析:法律事实即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 9、法律事件是指( b)。 A一般社会事件 B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现象 C客观现象 D社会突发事件 解析: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10、作为法律事实的的行为是指(c )。 A自然人的有意识的行为 B自然人的任何行为 C人的有意识的活动 D人

6、的任何活动 解析:行为是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 11、民事权利能力是指(b )。 A获取民事权利的资格 B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C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 D处分自己权利的能力 解析:民事权利能力是指能够参加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法律资格。 12、民事行为能力是指( c)。 A处分自己财产的能力 B缔结合同的能力 C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D参与民事活动的资格 解析:民事行为能力是指通过自己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13、必须采用法律所规定的特定行为形式才能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被称为( c)。 A规定行为 B不要式行为 C要式行

7、为 D特定行为 解析:凡属要式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采用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才为合法。 14、对于法律规定的不要式行为,当事人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选择(d )。 A口头形式 B书面形式 C其他形式 D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或其他形式 解析:凡属要式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采用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才为合法,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则当事人在法律允许范围选择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或其他形式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皆为合法。 15、下列民事行为中属于代理的是( d)。 A由于事务繁忙,甲委托王某代其邀请张三赴宴 B乙雇佣李四为其修缮房屋 C丙委托中介为其征婚 D丁企业委托律师事务所代其办理营业执照 解析:代理,是指代理

8、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16、下列委托代理行为中,根据法律规定必须要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订立书面合同的是( a)。 A由代理人代签工程建设合同 B由代理人代缴电话费 C由代理人代为交付货物 D由代理人代为交付货款 解析:委托代理可采用口头形式委托,也可采用书面形式委托,如果法律明确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委托的,则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如代签工程建设合同就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17、法定代理的成立,是基于(b )。 A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的亲属关系 B法律的直接规定 C被代理人的请求 D代理人的请求 解析:法定代理,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代理。 18、对于无权代理,如果未

9、经被代理人追认,则应由(d )承担法律责任。 A被代理人 B代理人 C第三人 D行为人 解析:如果代理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限范围或代理权终止后进行活动,即属于无权代理,倘若被代理人不予以追认的话,则由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 19、下列代理行为中,不属于滥用代理权的是( d)。 A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自己实施法律行为 B代理双方当事人实施同一个法律行为 C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 D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实施法律行为 解析:滥用代理权表现为: * 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自己实施法律行为。* 代理双方当事人实施同一个法律行为。* 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 20、公民甲接

10、受乙的委托代其购买一批A标号的水泥,甲自行购买了一批廉价的B标号的水泥冒充A标号的水泥,赚取中间的差价。甲的行为构成(b )。 A无权代理 B滥用代理权 C欺诈行为 D侵权行为 解析:滥用代理权表现为:* 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自己实施法律行为。* 代理双方当事人实施同一个法律行为。* 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例如,代理人与第三人相互勾结,在订立合同时给第三人以种种优惠,而损害了被代理人的利益,对此,代理人、第三人要承担连带责任。21、委托代理不会因下列何种原因的出现而自行终止(c )。 A约定的代理事务完成 B被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C被代理人因伤致残 D被代理的法人终止 解

11、析:委托代理的终止 * 代理期限届满或代理事务完成。 * 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代理人辞去委托。 * 代理人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 作为被代理人或代理人的法人组织终止。 22、诉讼时效届满,根据法律的规定权利人的(b ) 消灭。 A诉权 B胜诉权 C请求权 D获得赔偿权 解析: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未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保护其权利时,法律规定消灭其胜诉权的制度。 23、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普通诉讼时效通常为(b )。 A1年 B2年 C4年 D5年 解析: 24、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短期诉讼时效期间为(a )。 A1年 B2年 C4年 D5年 解析: 25、我国法律规定的特殊诉讼时

12、效是指(a )。 A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仲裁的期限为4年 B民法通则规定的适用1年诉讼时效的情形 C适用20年诉讼时效的情形 D适用2年以上诉讼时效的情形 解析:特殊诉讼时效 法律对诉讼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仲裁的期限为4年。 26、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从(a )起超过20年,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A权利被侵害之日 B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 C当事人主张权利时 D当事人要求义务人履行其义务时 解析: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从( )起超过20年,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

13、护民事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27、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 适用2年普通诉讼时效和1年的短期诉讼时效是从(b )起计算。 A权利被侵害之日 B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 C当事人主张权利时 D当事人要求义务人履行其义务时 解析:诉讼时效的起算,也即诉讼时效期间的开始,它是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即从权利人能行使请求权之日开始算起。 28、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9条的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最后六个月,因( c),诉讼时效中止。 A不可抗力 B权利人放弃其债权 C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时 D债务人履行了债务 解析:我国民法通则第139条规定,在诉

14、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诉讼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29、( c)是引起债权债务关系发生的最主要最普遍的根据。 A侵权行为 B无因管理 C合同 D不当得利 解析:合同是引起债权债务关系发生的最主要、最普遍的根据。 30、民法上所谓的他物权是指(b )。 A他人所享有的物权 B在他人的所有物上设定的物权 C某些特定物上的物权 D没有所有人的物权 解析:他物权,是指在他人的所有物上设定的权利。31、下列权利不属于著作人身权的是(b )。 A发表权 B发行权 C署名权 D修改权 解析:著作人身权主要有:发表权;署名权;

15、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 32、专利是对于(d )所享有的独占权。 A技术秘密 B商业秘密 C发明创造 D公开的发明创造 解析:专利是指对于公开的发明制造所享有的独占权。 33、取得专利权的原则不包括( b)。 A单一性原则 B先使用原则 C先申请原则 D优先权原则 解析:取得的原则:单一性原则;先申请原则;优先权原则。 34、外观设计取得专利权的条件是(d )。 A创造性 B实用性 C先进性 D新颖性 解析:外观设计取得专利权的条件是新颖性。 35、商标的主体不包括( d)。 A企业单位 B事业单位 C个体工商户 D一般自然人 解析:商标权的主体,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业者,一般自然人不得为商标权主体。 36、商标权的客体是(b )。 A商标 B注册的商标 C文字和图案 D商标的图像 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