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数学教学计划集合8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4936205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备数学教学计划集合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必备数学教学计划集合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必备数学教学计划集合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必备数学教学计划集合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必备数学教学计划集合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备数学教学计划集合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备数学教学计划集合8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备数学教学计划集合8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写好教学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学计划8篇,欢迎大家分享。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43人,通过上学期的学习状况和成绩来看,这些学生中上类生只占四分之一,中类生占二分之一,其余都是三类生这些学生绝大部分基本运算能力差,基本概念掌握不清,还由于年龄较小,贪玩,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本册的内容多,任务重,这些不利因素都给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我坚信,有各级领导的支持,有各位老师的帮助,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一定能

2、顺利完成本期教学任务。二、教学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简单的统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约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数和数的计算方面,是在数的整除的基础上教学整数的一些性质,其中包括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能被2、5、3整除的特征,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第七册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 在几何初步知识方面,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以及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在统计初步知识方面,在已学的基础上教学稍复杂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及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重难

3、点分析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第一单元 重点:1、初步学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2、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难点:1、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的制作。2、已知分组整理后每组的平均数和每组数据的个数,求全部数据的平均数。第二单元 重点: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3、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1、表面积概念的建立,以及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每个面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确定所求的是哪几个面的面积。 2

4、、体积的概念的建立,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千进位的问题,难以理解。 3、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两个概念后,部分中、差生会产生混淆。第三单元 重点: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难点:1、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2、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第四单元重点: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难点:理解单位“”,分数单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约分与通分的方法,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有限小数的方法。 第五单元 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难点

5、: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四、目的要求 1、结合本册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5、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7、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

6、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五、方法措施 1、正确使用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原则、认真钻研教材、备学生、备教具精讲多练、抓关键、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意师生共同活动。 、正确使用教具,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3、适当的开展一些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加强辅导,做到课内外相结合,适当进行补缺补差,抓两头带中间,决不让一个学生

7、掉队。 5、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6、根据教学大纲,按照教材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写出实用的教案,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7、适当进行家访,与学生家长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数学教学计划 篇 一、学情简析 本期四年级1,班,大部分学生能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相关的数学知识。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但4()两级分化严重,个别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数学不是很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

8、理想。 二、教情分析 在川大附小两年的多的时间里,向所有的老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已经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积淀,但还有太大的进步和成长空间。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会更大力度的通过实际课堂,视频观摩,教学期刊,向各位老师和名师学习,尽快提升教学水平。(一)重视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三)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四)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将课堂教给学生,一改以往的固有的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让以往的枯燥的,沉闷教学课堂变得活泼,有趣而灵动。力争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再上台阶。三,教材分析 1、教

9、材内容简介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小数除法、游戏公平、认识方程。(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

10、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

11、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三)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游戏公平。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四)综合应用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习 1、包括整理与复习(一)、整

12、理与复习(二)、总复习2、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小数意义,会比较小数大小,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认识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 (3)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会计算小数乘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会计算小数除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学会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 (6)认识方程,会解方程,能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重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2)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5)解方程及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本学期教学措施。 (一)切实加

13、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我在教学中也力求保持和发扬这一传统,并做好以下两点:(1)加强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2)努力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是机械地去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应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小学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14、(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和教师精讲例题学生大量演练习题的所谓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努力转变角色,便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肯钻研、善思考、勤动手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感受到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的;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关注

15、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基本的实践能力。在日常数学活动中,安排一些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奴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在直观感知和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量单位、计算法则和基本数量关系。对计算的要求适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计算速度存在的差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同样的计算速度;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算法,不用单一的思维理解算理。如本册应用题教学要重视常见数量关系的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训练,教学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五)改进教学评估方法。教学评估有利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