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的经验交流材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935161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长在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的经验交流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校长在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的经验交流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校长在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的经验交流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校长在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的经验交流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校长在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的经验交流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长在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的经验交流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长在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的经验交流材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倾心教育事业 奉献智慧人生 西宁市湟源县中小学校长培训会讲座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根据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领导的安排,很荣幸能来湟源参加这次会议,也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相互学习,共同交流,但更主要的是来求经问法,因为湟源本身就是一个以“茶马商都”名扬四海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民风朴实,传统文化氛围浓郁,是一个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教育强县,2011年10月13日的西宁晚报就对湟源的教育作了小县城办出大教育的专题报道,着实令我们这些同行敬佩和羡慕,所以我下面的发言,还望不要贻笑大方为好。我在教育战线已经工作了33年,担任校长一职也整整24年了!其间在大通县督导室任

2、主任1年半。从八十年代至今,我经历了不同的时代、任职过4所不同情况的学校,雄关漫道,沧海桑田,这期间我收获了沉甸甸的教育人生和美好的回忆,在大通百姓记载着一个个“大通第一”:我是第一个被青海省政府命名的中学“特级教师”、第一个被省人民政府命名的青海省首届“十杰”校长、第一个个人事迹在中国教育电视台频道进行专题报道的教育工作者,第一个被命名的“西宁市首届学科带头人”。在别人看来,这些荣誉是令人羡慕的,是值得称道的;我个人以为,它们是自然而然,无法推辞的!但这些荣誉不等于我的业绩有多突出,水平有多高,能力有多强,可是在4所学校的任职经历,还是有几句心里话可说的!在这里,我愿意将一些经验和感悟拿出来

3、与各位校长分享。如果我这几点感悟,能带给各位校长一点点启发,就甚感荣幸,极有成就感了;如果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一、 正确自我定位,实实在在做事。1981年12月,我大学毕业。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执着追求,坚守着“从大山中走出,终要回报大山的”最初信念,我毅然放弃了留在省城条件优越单位工作的机会,选择到地处偏远的农村中学大通一中,做一名普通而光荣的人民教师。为养育过自己的家乡、为农村的教育事业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一位老校长曾珍重地对我说:“教育教学,是直接造福百姓的善事,没利可图。”到大通一中后,我担任高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成果,迅速成长为

4、全校的业务教学骨干,所带班级的学科成绩始终在同年级中遥遥领先。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天道酬勤”,我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家长的赞誉、学生的好评,在1984年我甚至担任了高三年级两个班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我的学习付出和努力更是得到了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1985年3月被任命为教导主任,1986年11月任命为副校长。1988年8月,县委县政府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我为大通一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至此,我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了一名学校的管理者,重任在肩,任重道远。虽然我将面对的是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但我要将我的信念进行到底,誓要为大通的乡村教育开创一片天地。一个学校的兴衰成败关联着千家万户的心

5、,特别是当我走上校长这个工作岗位后,就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校长的使命是何等重大!”作为一校之长,就是要沉下心来为学校的事业着想,为学生的现在和未来着想,为学校的现在和未来着想。依据时代特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出几件事来。我认为校长应把握一条原则:就是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办学实力,有利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只要切实可行,就要大胆想,扎实做,认真干。切忌前怕狼,后怕虎,丢了校长,没了职位。只要本着这条原则做了,上级是满意的,社会是赞誉的,师生是认可的,自己是无愧的。在大通一中上任伊始,我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学校中大力提倡以扎实的教研、优秀的师德促进教育教学质量

6、的提高,经过全校教师的深入讨论,确定了“让大通一中跃居成为全县先进学校”的办学目标,形成了教工人心凝聚、骨干教师带头示范、年级大干巧干的良好局面。通过全校师生的努力,教研加强,学风渐浓,教风日正,一中的教学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19921994年,连续三年高考成绩接近或超过当时全县最好的中学大通二中。大通一中地处偏僻小镇,学生几乎全部来自贫困的农村,高一入学时分数极低,大部分学生的分数在200分以下,如此低的起点却有如此优异的成绩,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这一成绩轰动了全县,县四大班子和教育局在大通一中召开了全县学校管理现场会,将“一中经验”向全县推广。而这一成果也先后在青海电视台、青海日报、西

7、宁晚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上做了宣传和报道。我想,没有当初的锐意进取,没有当初的拼搏实干,这一切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正是基于这样的工作经历,我于1994年8月,被县委县政府任命为大通二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2000年10月被任命为大通县教育局督导室主任。2002年2月,大通矿务局学校按政策划归地方管理,大通矿务局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学校半数以上的老师来自企业车间,或是转岗、顶岗的军人,这些人的意识形态在学校占有主导地位,养成了一些积习难改的毛病,全校初高中学生合计才只有534人。在选派校长时,全县没人想去,也没人敢去。原因是由于企业的长期不景气,教师工资低,学生生源差,骨干教师留不

8、住。就是在这一年,县教育局和县委领导再一次把重任放在了我的肩上,可以说我是临危受命。组织信任我,我就要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份重任。令我欣慰的是,随着我的任职,全县许多学生选择来大通矿务局中学(2004年,更名为大通七中)就读。我把大通七中的办学目标定位在:将一所原属厂矿企业的学校办成一所在全县叫得响的中学,在大通七中工作的四年里,通过我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教育教学质量跃居到全县学校前列,使一所原本名不经传的学校,变成了一所被媒体关注、社会热议的学校。其间,省人民政府授予我了青海省首届中小学“十杰”校长的荣誉称号,受到了省政府的重奖。经省教育厅推荐,我接受了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组的专访,个人事迹由中

9、国教育电视台以专题片形式在黄金时段向全国做了专题报道。正因为有了正确的定位,才能把学校的前途置身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大背景中,才可以敏锐地感知到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并将这个定位自觉地融入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去。当校长的的确确要踏实,但不能做一只知会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只知犁地,不知抬头,要善于做好与先进学校的对比研究。同时还要立足本校实际,找准学校自身优势,挖掘发展潜力;找准学校发展的瓶颈,寻求到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二、 加强制度建设,注重师德培养 每一所学校经过长期的发展,都会积淀形成自己的文化理念,但我们也不排除少数学校由于个别领导的种种特殊原因而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气和作风。正如江河

10、,会有支流暗沟,但主流终将奔腾不息,最终会汇入浩瀚的大海,所以我认为:学校要发展领导是核心、制度是保障、教师是关键,。大通二中始建于1958年,是青海省二十所知名重点中学之一,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都相对较好,但由于长期的管理不善,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社会各界强烈要求改变现状。1994年8月,县委、县政府派我去管理这所在大通教育战线上最重要而教学质量欠佳的学校。上任后,我搞专题,做调查,全面了解造成二中滞后的原因。经过深入分析,我认为管理制度不到位、教师师德素质不高是造成教学质量连年下滑的主要原因。动员和发动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法宝。我先后组织中层干部、年级组长、骨干教师去乐都一中、二中,互助一中

11、,湟中一中等学校参观学习,这些学校主要是教育质量高,管理上各有特色,叫大家看、想、议。在此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通过三个月的讨论修改,最终制定并通过了大通二中教职工工作评估奖惩方案,把教师师德与职称考评、奖金发放等联系起来,用规章制度来促进二中教师队伍师德的提高,提出了“科学的管理制度与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相结合;全面发展与学生个性兴趣相结合”的师德理念和治校治学途径。并以此为切入口,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有利学校发展的规章制度,并编印成大通二中历史上第一本管理制度汇编。对于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业务能力相对较差的教师,首先是帮助找原因,其次寻找机会培训,调换合适的岗位,再不行的调出,而不是

12、简单的批评施压。制度有了保障,师德建设就变得具体化,要落实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从“备、讲、改、辅、考”五大环节入手,注重科学性、精确性、时效性,不断完善综合素质考评法,严格管理,加强落实。自此,二中开始了教学历史上的大转折。以前那种松松垮垮、互相推诿、人浮于事的现象消除了,老师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校容、校级、校风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不断的修改完善。制度先从自身和班子开始落实,然后逐层分解,最终落实到每一个教职工的身上。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总结摸索出一条“教师的师德要在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体现”的新方法。我认为传统

13、教学历史悠久,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传统教学的某些观念和方法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尤其与现代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任在某些方面相悖。教师应为每一位学生将来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创新能力,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我提出:“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人,以明确的师德建设促进人,以综合的素质评价人,以全面的教育培养人”的办学理念,扎扎实实的推进素质教育。经过大通二中全体师生拼搏奋斗,开创了二中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大通二中由1994年的58名学生上线到2000年599名学生上线,学生上线人数翻了10倍多,上线人数一跃成为全省第四名。三、 做到率先垂范,真情凝

14、聚人心校长在师生中没有威信,就没有向心力,没有感召力。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的威信更多的在于其是否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当校长24年来,不论到哪一个学校,“以校为家,爱校如家”,尊重每一位学校领导、老师,甚至是炊事员、门卫、合同工,尊重他们为学校付出的劳动,这始终是我对自己的基本要求。记得1988年12月,我在大通一中刚上任不久,当时一中所在地的治安状况很混乱。学校教师财物连续被盗,社会闲散人员不时闯入学校滋事打架,威胁学生,搞得整个校园人心惶惶,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冲击。面对这种情况,寒冬腊月里,我带领学校的青年教师在校园埋伏守候了十多个晚上,又走访了近百

15、人,终于查出线索,将偷盗行凶的惯犯马某交送到派出所。看到罪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看到被盗教师领回了失窃财物时高兴的神情,我和一起守候、走访的教师感到舒心极了。在大通七中任职期间,考虑到学校的底子薄、经费紧,在工作和生活上,我从不搞特殊化,没有对原本就已经破旧简陋的办公室进行装修,更没有为自己的办公室添置一件办公用品。为了给学校添置教学设备,我和领导班子再三商量,将学校接送领导上下班的吉普车卖掉,这一做法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儿子上大学,女儿结婚,我从未声张,为的是不惊动同事和老师们送礼。近几年来了,我戒了酒,也谢绝了方方面面以各种理由为借口的吃请。因为我知道,筷子一拿,酒杯一端,很多事就变得

16、不再有原则,许多事就会变味,把不该办的事办了,那么该办的事又怎么办得下去?无论到哪个学校任职,在教学教研上,我总是要求教师撰写业务笔记,给各个年级的教师提出业务自修和专业成长的指导意见,并在年终批阅,填写上我的意见和建议,签上我的名字。在做好教学和管理工作之余,我也时刻不忘总结教育教学心得、撰写教学论文,先后在省级、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3篇。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我购买了几千元的书籍,研读了大量资料,通读了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形成了中学校长培养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清晰的工作思路和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校长就是要用自己的真心诚意来对待领导、班子成员、学生家长、教师和学生,得到他们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学校的管理,眼光不能仅放在一所学校,更要着眼于大局,才能使学校这个局部更快速的发展。我在各个学校之所以取得成功,如果没有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领导的关怀和扶植,就没有这四所学校的今天和发展。我经常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