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阅读理解汇编.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4934838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壕吏》阅读理解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石壕吏》阅读理解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石壕吏》阅读理解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壕吏》阅读理解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壕吏》阅读理解汇编.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理解1、“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总领全文,它是全篇的提纲。2、为什么不说“征兵” “招兵“点兵而说“捉人?“捉”暗示当时老百姓都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强迫百 姓当兵,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3、官吏为何要利用夜晚捉人?说明长久以来百姓一直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官府白天抓不到人,就趁夜间人 们熟睡之际抓人,“夜捉人”体现了官吏的狠毒。“夜” “捉”体现作者对官吏残暴手段的批判态度。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个“一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反复的修辞,“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官吏如狼似虎、叫嚣麋突 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2、 运用对比,一 “呼” 一 “啼”,一 “怒一 “苦,对照强烈,形象概括地写出了 “吏,和“妇”的尖锐矛盾。5、老妇人说的话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围绕这个字,展现了老妇人家的哪些遭遇? 苦。丧子之苦,三个儿子全部上战场,其中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人生最苦的莫过于白 发人送黑发人;贫寒之苦,家人衣不蔽体,出入无完裙; 征兵之苦,提心吊胆,夜不能寐,惶惶不可终日。6、“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几句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反映了 “安史之乱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兵役苛酷,战争惨烈。7、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 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保全丈夫

3、、儿媳、孙子;为了国家勇于担当苦难。8、“独字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字表现了诗人的凄苦、悲愤之情。9、主要人物形象:老妇:凄苦、机智、有胆略,爱护家人,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10、诗题是石壕吏,而诗中却重点写了老妇人的致词,这是为什么?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 难,从侧面更形象地突出了封建官吏凶暴、冷酷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 人民的同情。11、全诗的三个“夜字,有何深刻含义?第一个“夜”字(“有吏夜捉人”),表明差役深知壮丁难抓,选择深夜突袭。 第二个“夜”字

4、(“请从吏夜归”),表明老妇希望跟着差役连夜赶回军营,如此 急迫,既是为了掩护老翁,也是为了应唐军之急。第三个“夜”字(“夜久语声绝”),表明夜已深,人被捉走了;夜已静,人心却 无法平静。这三个“夜字,表明整件事的发生与结束全在黑夜里,暗示了社会的黑暗。12、杜甫面对一家人的苦难,没有出来义正词严地阻止,是否是个冷漠无情之人? 不是。这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他对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深感悲痛,对“安史 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感同情,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十分痛恨;但是,他既 忧民又忧国,他支持朝廷的这场平叛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他歌颂石 壕老妇自请服役、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对差吏的横蛮只是含蓄地予以揭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