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拙政园艺术分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931102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拙政园艺术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州拙政园艺术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州拙政园艺术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州拙政园艺术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州拙政园艺术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拙政园艺术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拙政园艺术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 联系。品中国古典园林,必先品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朵奇葩, 其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而苏州最大的园林便属拙政园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区东北隅,南临东北街,北接平家巷,东起道堂巷,西止萧王 弄,占地约72亩,是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山清池广,竹木掩映,建筑得宜, 风格。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代表了江南私家园 林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园林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拙政园更是中 国造园的经典之作,与故宫、长城、秦兵马涌、布达拉宫等同属国宝,也是世界 文化的瑰

2、宝。开阔而疏朗,是江南文人园林的代表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 文物价值。对于拙政园,我们可以从布局特点、造园风格两大方面进行分析:1、苏州拙政园的布局特点: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段,对于园林的影响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了今日的拙政园的独特的布局特点:(1) 、因地制宜、以水见长。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 的三分之一,极大利用了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质。(2) 疏朗典雅、天然野趣。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 今日园林中的

3、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 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 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3) 庭院错落、曲折变化。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 中部的 建筑密度达到了 16.3 %。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 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团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 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

4、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 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批杷园,由海棠春坞、 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 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 同时,对山水景观而 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4) 园林景观、花木为胜。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 沿袭不衰。荷花、山茶、杜鹃是拙政园的三大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 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代表了江南私家园 林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 拙政园

5、名冠江南,胜甲东吴,是中国的四大名 园之一、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2、苏州拙政园的造园风格:苏州是水乡,拙政园是水园,拙政园的总体布局是 以水池为中心,尤以中园为代表,水的面积约占五分之三。(1)、叠山理水方面:拙政园中部池中有两山,以土为主,间以山石,坡度不 高,石块随意散点,显得天然真切,特别是自然隆起的山丘,土石相间的坡垅, 配以宽阔的池面,扶疏的花树,轻灵的亭桥,展现出一派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不论是土质山,还是石质山,都是把山容水态移置到庭院。尽管它不是自然的真 山真岭,却具有真山真岭的意趣韵味,在庭院极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峰峦的峻峭、 沟谷的深壑、坡垅的平缓。(2)建筑风格方面:拙政园

6、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 三部分组成。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避雨。拙政园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从平面图上来看,拙政园的建筑并不是均匀的的散布在 园中的,而是有强烈的疏密关系。显然,中园的的西南面、远香楼附近、以及鸳鸯馆一带建筑较集中,而远香楼北部的北山,浮翠阁一带则以垒山为主,植物居 多,这种疏与密的手段则突出空间的趣味性,避免平淡无奇。(3)文人文化也是古典园林的一大特色。花木的栽培,不仅意在绿化,尤重姿 态、画意和具有个性特色,突出造园主题的植物品种,而作为花木的审美品格则 在于

7、满足人在城市追求山野之趣的要求。 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岁 寒三友”在文人写意园中,尤爱栽种这类用以“比德”的植物,来表达主人的思想 感情。松树经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将之喻作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松之苍劲 古拙的姿态常被画入图中,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拙政园内的松风水阁又 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这座水阁攒尖方顶,空间封闭,由廊间小门出 入,其余三面采用半墙加半窗的结构。屋顶出檐特大,飞檐起翘尤高,表现出翩 翩欲飞、飘逸轻灵的风采,整座建筑不是采用规整的正南正北方向,而是斜过 45度角,凌空架于水上,可避阳通风,最适宜于夏天观景。亭侧植有黑松数株,有 风拂过,松枝遥动,松涛作响,色声皆备,是别有风味的一处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