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4928916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陶坤对于逆反心理,无论是老师和家长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否认,逆反心理中蕴涵着孩子寻求成长的合理因素,但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不分青红皂白,凡是成年人提出的要求和建议统统反对。这种盲目的逆反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一旦形成逆反人格,那就会使个体与社会格格不入,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和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走出逆反的误区,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成长的愿望。 一、转变认识,从心理深处接受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这种发展变化。认识到,这种变化,是孩子逐渐长大,逐渐走向成熟的正常现象。孩子大了,就不希望家长再用管教几岁儿童的方式方法来管教约束自

2、己,不喜欢家长再那样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地关照自己;他们想显示自己的权力和能力,所以遇事就独断独行起来。为了防止家长的干预,就会故意疏远家长。疏远,并非“无情”而是渴望自立的表现。这种愿望,是孩子心理上的进步,应当肯定。二、加强亲子沟通,多进行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在青春期,孩子其实有与父母沟通的强烈愿望,所以家长要适时把握,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不要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而忽视孩子的对话需求,家长要勤于与这一特定生理时期的孩子对话。2、多陪孩子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鼓励他们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价值,用知心朋友的态度与他们交流感受,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正确的待人接物观念。3、

3、学会倾听。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总之,与孩子多进行情感交流,必须在时间上有所投资。很多家长常常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赚钱养家,其实对孩子来说,最需要的是父母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一个可以让孩子倾吐心事的朋友。三、尊重、理解孩子。学生阶段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的阶段,教师和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特殊的心理需求。尊重,意味着平等对待孩子的意见,给他们平等发言的机会,成人有成人的想法,孩子有孩子的观点,由于身份不同、所处地位不同,这两种观点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平等发表意见的机会,并认真考虑他们的

4、意见。其实,孩子的观点并不都是荒谬可笑的,其中也有合理的的部分。如果老师或者家长能够认真思考孩子的建议,吸收其中有价值的部分,那么孩子会主动把指导自己帮助自己的教鞭交出来。尊重孩子,还意味着要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中学生确实已经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一些事情,而且孩子终究要脱离对成人的依附、走向独立的生活。因此,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不仅有助于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还可以培养他们自立自主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当然,给予孩子的是一定限度的自主权,在关键问题上,教师和家长还是应该把好关,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自主需求,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过失。四、改良自己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唠叨。有时,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听从自己的

5、意见,常常反复强调,变为唠叨,这在母亲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殊不知这样往往导致事与愿违。例如:当孩子做错某事后,家长就会反复多次地批评他。这样就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变得不耐烦,变得反感讨厌,被逼急了,还会出现“我偏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这么对待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重复,而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降低。

6、五、调整期望值,减轻孩子压力。教师和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制定的目标过高,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子女的教育和期望应采取适中的原则。目前,在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中,对子女期望过高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他们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东西在子女身上得到补偿。这样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长期望容易引起子女的抵触情绪,作为家长应该面对现实,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水平,这样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长。六、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我们要注意总结孩子在什么时候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例如:非常疲劳,情绪低落、焦躁或考试的前后,一旦外界刺激,容

7、易产生疲劳。所以教育孩子时把握时机很重要。如:孩子犯了错误,你当众批评他,他会认为你不给他面子,伤了他的自尊。即使对于应该接受的信息,由于教育的时机和场合的不适宜,孩子也会产生抵制。比如在孩子因为考试成绩而情绪低落沮丧时,家长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者指责孩子的缺点,分析孩子各方面的失误,往往孩子是不能很好的接受的,假如等到孩子从低落的情绪中逐步摆脱出来后,再综合地分析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并给予高的期望,效果就要好得多。七、做学习型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孩子在成长,父母不能停滞不前。家庭虽然没有讲台、黑板,却是一所永不放假的学校;父母虽然没有备课笔记,却是孩子如影随形的老师。身教无声更育人。有了学习型的家庭,才能为孩子创造相互关心、共同参与、彼此分享、积极对话的学习氛围;有了学习型的母亲才能为孩子树立学习自信、生活自立、性格自强、品行自律的榜样。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