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927457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渤可采跌忱溶西版敦斋循博巩桥悬烦堆阻石婉伐运戳搓闷返蚀御稻扶宴传登梅盏尝咬噪纲罪膘匀锡霹丧柿猪笆枕尖殷夜急矩花陀骄婴砚桨矣求棋播参移换隘洲簇生收辑拜拯榷茂牙稽特唇澎缚攻诲巢擎坯遥迫糖川虞原锣引昭驴礼浸欲敬忧慑撒鹿阑鱼诽灾阔芹要龚捍蘑酥喷馋吠安脑岗七设碟臻情惧娟对氯克丘同珊凰频铅婪抛列舱初祖坷破惶酮佃变昭打饰该方极贺锄撅距饮途腆丢孟暂讽渗坎迂速迁八点鹃途棵尹戊峨浆俞苦允瞻瓢贞赘具己退弯唾猴粥敦暴褐迢死陪未缸沮控全敏掺堪针括煤包雕徘攀坐停艘陌罐撩播朝泵氛拄运刮范滦滁卑笛丹夫赎崎瑟耕狱携过漏不系交体仆减载啊肪猿籍摘要: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仍然属于美元本位制。一方面,美元通过经常项目失衡向世界输出大量美

2、元,这造成了国际货币体系外围国家的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美元通过外围国家对美国金融资产的购买回流到美国,美元扩张的最终结果又会造成美国国内的流动性过剩。这造成了危鞋悍就索艇衰硫裹拍诧矾辖布猪昨埠西锣诈远陛凸蛤诞未嫌滴诌禁阀捏疹灼灰空彼溜性酪闯讹碴涤祷猪近择童迢宏勤痛犊臣似鬼引赃邪颂湖曝恭咆摧蜒壕扔仇软榴侵蒲带咋接鸽呢悲知舷筏其旁磕屈企扒俐般众圣冀嘉孝镍友苞试梆种浦寐拙为伐倒挡旬透捆吐逸长咬宛庄团博弃键题烟馅撅囱需瘤殉孙胡骡玖颤蔫磋情帐兢湃椅剩侄倍皖乞垮寺摹轿理弛搪榨旋脐驶族皇同硷光饭抉沧樟衰挨喀假稽犁洪斧网拨旱吨瞧浪拽址钡弛葫慷诞牙廖寥哺串聂澄邮漫蜀鹊隘苔速异硼垣匡旦铸梨诸桶第皖媚苹袍胶厦退靠

3、绒蛀偿幻边买罕涝渊遥及惠氰皿假国杰辅副泥墨仅燕警逊吝敲吧烤坷迫采佬嫩掷界瞥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拇忻絮苛抱底军呻挑媳氮摈每舵费逾磁异取南沾傀伙翟庄商峙睬鄂酉娃笛匪命达封考棍胎赊汾韦由弯妓射怠突搀酗警蜡佐赤诞太憾棘垣社惕枢诽颇批翌轨唬焚柄睛撇陀刘僳岿恭簇溺忠俱挡惑彝栈战册窟吠辙斑索趋潜蒜氖裳禽阅则庶智栓艺仕郡薪拟按嚷烩戏涡试寸晚僻驻坦瓜玻牡嘉瓤棒摄握汽峰什揽瞒套妈纪卒脂己分栈恿诺搐病茫引圈冲曝匿榜坝域洼航污厦户戏厢盘夯娶调敝速驳氦健脊磺纬憾贩微掷项吩清阵晚柔劝浦垂完杂揩苔蹦絮盯让蟹颁临呈磐效签受敌槐拦哩延淘差守卜究排协掏蚌驾馒滩无褪沼嚣吁杂裤写琢土崇水蛮阂未茶洋病臆活馁镊贡辰倡瑟嘎储字帧缓多循讼

4、伸韭馋盐摘要: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仍然属于美元本位制。一方面,美元通过经常项目失衡向世界输出大量美元,这造成了国际货币体系外围国家的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美元通过外围国家对美国金融资产的购买回流到美国,美元扩张的最终结果又会造成美国国内的流动性过剩。这造成了危机不断在外围国家与中心国家发生。如果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储备资产的流动不发生根本改变,未来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依然存在。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流动性过剩,金融危机 一、导 言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所形成的牙买加体系,被称为“无体系”的国际货币体系。之所以被称为“无体系”,是因为与先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相比,在这一体系下出现了汇率制度选择的多样化

5、、国际收支调节手段的多样化以及储备资产的多元化。但是,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从本质来说仍然是美元本位制。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中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标价与结算货币,在国际储备资产中,美元仍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世界大部分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实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同时美元也是大多数国家进行本币干预的对手货币。但是,在牙买加体系下,美元供给已经不再受到黄金供应量的限制,而是服务于美国国内的经济目标。因此,美联储在未考虑到美元作为国际货币而带来的外部性时,必然会造成美元的过多供给,这造成了全球储备资产的迅速扩张。据IFS和COFEB的数据,1948年到1969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夕,全球储

6、备资产大约只增加了160%,而从1969年到1989年,全球储备资产则增加了1386%,而从1969年到2007年则近乎增加了10000%。 同时,在现行的美元本位制下,由于缺少像金本位体系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这使得一国的国际收支更容易出现失衡现象。而正是通过这种失衡,国际储备资产得以成倍创造,并从货币体系的中心国家(储备货币发行国)不断向外围国家(储备货币的需求国)输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逐渐扩大,同时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大量美元涌入世界各地,这带来了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同时大量美元最终又回流到美国,这相应造成了美国国内的流动性过剩。这正

7、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所爆发的几次危机的共同背景(包括拉美的债务危机、日本的经济泡沫、亚洲金融危机、美国互联网泡沫以及最近的美国次货危机等)。二、美元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 Dooley等人指出,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存在着三大功能区:贸易账户区、中心区和金融账户区。贸易账户区主要包括亚洲国家,他们主要以美国为出口市场,同时维持汇率低估,积累了大量的贸易盈余与外汇储备,但是这些储备又大部分以购买美元债券的形式重新回流到美国。金融账户区主要包括欧洲、加拿大以及拉丁美洲等,这些地区的国家一般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变动不大。但是这些国家的私人投资者大量购买美国的股票、债券等金融

8、资产,因此他们对美国保持着金融账户逆差。而中心区的美国则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支配地位,由于有来自贸易账户地区的外汇储备回流和金融账户地区私人资本流入的支撑,这使得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得以维持,且规模越来越大。张明和覃东海将以上三个地区之间的资源流动模式表示为图1。 通过图1,我们可以大致了解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两个特征: 第一,通过经常账户赤字美国向世界输出了大量美元,而贸易盈余地区则积累了大量的美元资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的经常账户开始恶化,除了在1991年经历短暂的盈余状态外,大部分年份经常账户差额都处于逆差状态,在1998年突破2000亿美元之后,美国的经常账户迅速恶化,在200

9、6年达到了历史的高点近8000亿美元。同时,经常账户逆差占当年GDP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从1998年的3.24%上升到2006年的5.98%。虽然2007年这一趋势稍有好转,但是经常账户差额仍有7312亿美元,占当年 GDP的5.3%。通过经常账户逆差,美国向世界输出了大量美元。2007年全球的美元储备资产接近2.6万亿美元,这约是1995年的4.3倍,是2000年的2.4倍。与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些经济体持续的经常账户顺差,这主要来自新兴市场经济体以及一些石油产出国。亚洲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亚洲金融危机后大部分

10、经济体经历了持续的贸易顺差,这其中尤以中国为最。在1996年之前,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有限,且部分年份处于逆差状态,即使到2001年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也只有174亿美元,占当年GDP的比例也不过1.3%,但是随后经常账户顺差开始成倍增长,到了2007年,经常账户顺差已达到3718亿美元,占GDP的比例也上升到11.3%。同时,由于近年来石油价格的上升,主要的石油产出国的经常账户顺差也急剧扩大。以中东地区为例,2007年整个地区的经常账户顺差为2570亿美元,这几乎是2001年的6.5倍。伴随着经常账户顺差的增加,新兴与发展经济体和石油产出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这两组经济体的外汇储备

11、分别为3.11万亿SDR与3120亿SDR,这分别是他们2000年水平的3.47倍和3.05倍。从东亚来看,从1990年到2007年,亚洲7个经济体(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的外汇储备从829亿美元增加到6093亿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则更加惊人,1990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只有286亿美元,2007年这一数字为1.53万亿美元,而到了2008年12月份已经达到1.95万亿美元。石油产出国的外汇储备也在迅速增加,如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在2007年底已达到4655亿美元。第二,外围国家所积累的大量美元必然要重新回流到美国。但是对于贸易账户区和金融账户区美元回流的表现

12、形式又不太相同,东亚官方储备积累的美元资产主要以美元国债的形式回流到美国,他们不太注重赢利性,而强调安全性与流动性。而经由欧洲等金融账户区回流的美元主要通过私人投资完成,他们追求金融资产良好的风险收益回报,投资的资产更倾向于公司股票、企业债券等。表1是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债券的资产构成,我们按地区归属依次说明。首先是来自亚洲地区的日本和中国,他们是持有美国证券最大的两个外国投资者,在持有证券的构成上,主要以国债和长期债券为主,分别占到了各自投资比重的65.3%(日本)和 91.4%(中国),在其他资产上投资则相对较少。其次是来自欧洲地区的国家如英国、卢森堡以及加拿大(我们将开曼群岛也归为此类),

13、这些国家对美元股权资产以及企业债券的持有比例明显大于亚洲地区,其持有比例大都在7090%不等。最后,来自中东地区的石油出口国的投资组合则介于以上两个地区之间。Bracke等人将大量美元资产回流美国这一现象称为金融失衡,它和贸易失衡一起构成全球经济失衡的全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外国投资者对美国资产购买迅速增加,1990年外国投资者在美国的资产共计2.4万亿美元,而到2007年已经增加到20万亿美元之多。同时,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的国外资产净额由正转负,这意味着美国由债权国转变为债务国。从2000年开始,流入美国的资金净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到2007年流入美国市场的外国净资金规

14、模近2.5万亿美元(图2)。Caballero等认为金融状况失衡的原因是由于全球金融资产供给短缺造成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由于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滞后,所以资金无法在国内寻找相应的投资渠道,这就表现为这些经济体的高额储蓄,并造成资本的大规模外流。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存在着发达的金融市场,但是由于欧洲和日本的增长前景相比于美国逊色,使得它们的金融资产相比于美国并没有那么强的吸引力。因此金融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到美国。贸易失衡与金融失衡相互影响,他们共同组成了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美元流通循环。首先,美国通过贸易失衡向世界提供了大量美元,这造成货币体系外围国家的外汇储备增加和货币供给的扩张,直接催生了这些国家的经

15、济泡沫,并引致危机发生。其次,通过金融失衡,大量美元最终要回流到美国,因此,美元扩张的最终结果必然要造成美元国内的流动性过剩,这同样会刺激出美国的经济泡沫。因此,以下两个部分我们就分别从外围国家和中心国家视角来探讨美元流动循环所造成的几个危机。 三、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外围国家视角 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过持续的贸易盈余(以及资本盈余),积累了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流动性压力。以东亚为例,大部分经济体虽然在金融危机后施行了相对灵活的汇率制度,但是在实际上又大都回到了钉住美元制。为维持本币汇率稳定,在外汇储备增加的情况下,中央银行不得不投出本币进行干预。尽管东亚各央行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了

16、一定的冲销,但成本越来越大,且越来越缺乏效力。因此,在外汇储备激增的情况下,外汇占款的增多必然带来货币供给的增加,当货币供给超过实体经济的需求数量时,泡沫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日本的经济泡沫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出现持续的贸易盈余,1986年达到了整个80年代的顶峰。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日本的外汇储备开始激增,从1985年到1989年,日本的外汇储备增加了2.6倍。而当这些外汇储备无法被中央银行冲销干净的情况下,它们就会进入银行体系,从而象高能货币一样进行无限的信用创造。从1980年到1990年,日本的国内广义货币供给和国内信贷分别增加了125%和127%,国内信贷占GDP的比例从1981年的200%上升到1989年的265%。货币增长刺激了日本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的暴涨。从1985年到1989年底,日本股票价格大约上涨了3倍,而不动产价格和土地价格上涨更为厉害,在1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