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4925216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素养培训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科素养培训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科素养培训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科素养培训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科素养培训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科素养培训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素养培训心得体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科素养培训心得体会学科素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6 篇)学科素养培训心得体会1参加了这次教师素质提升语文学科专题研修,认真聆听了进修校老师的精 湛讲解,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我却受益非浅,这段时间学到的知识对我影响很 大,给了我很多启迪,使我对新课程实施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我的工作也有很大的 帮助!课程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和理念,要求我们建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 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符合新课程目标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新课程似一股清新的风吹 进了课堂,使沉闷的课充满了活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是一个封闭循环的,忠实而有效地

2、传递课程的过 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从而使得 教学过程显得呆板和僵硬,导致课堂教学缺少活力,使教师和学生的个性没有得到 张扬。相反,尽管新课程改革才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实验阶段,但教师的教育观 念却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课程的理念也在广为传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 学习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始发生变化,课堂出现了师生互动、 平等学习的生动画面。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解疑答惑,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引导 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课堂上呈现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学互教的充满活力的学习 场面,不再是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情景,学生的

3、学习方式和思维方 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原来的“被动学习接受”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发现学习”,普遍形成了自 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新课改使得学生的胆子大了,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了, 他们变得特别活跃,更有积极性了。传统的教学课堂是“填鸭”式的,学生主要是 听,被动地回答问题,读书,做笔记,新课改之后,学生是主动地提问题,积极讨 论、大胆质疑,他们要想,要动,要做,要数。每个人都在想办法、动脑筋,同学 之间互相补充,一堂课变成一场辩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调 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转变,由传授者、“”、“裁判员”、“演员”、“家长”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指导

4、者、组织者、合作者。要虚心、 诚实、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走近学生的“心田”。尽管这对于教师来说很 难,但是教师们却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勇气,在教学思维、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 了求变的意识。我们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尝试新的教法,勇于创新,自我反 思,改变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是学习者和知识之间的中介者,不光是传 授知识,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等,教会学生知识, 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这些从教没几年的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 击,使我对教师的职业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我应该以积极的良好的心态让自己尽 快地适应新课程,

5、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加强与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合作,积极推 进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科素养培训心得体会2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都 达到了充实和提高,对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通过学习,我感觉到高素质的教 师首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在教育过程中,师德魅力是教师对学生 的爱,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也很难体 会到教师的爱,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高素质的教师还应具有创新精神,让学生创新,老师自己必须具备创新能 力和创新意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创新能力,面

6、对挫折的能力等,是取得成功的 必备素质,只有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才能包容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权 利,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相信每个学生都都是可造之 材,未来的接班人,都值得用心血去培养教育他们的,用微笑面对每个学生,热情 地关注他们的成长。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善于鼓励表扬学生,关注他们的未来,开 发他们的智能和潜力,培养他们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爱。今后,教师更要进一步培养科学文化素养,练好练实教育教学基本功,注 意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信赖、敬佩、爱戴、受欢 迎的良师益友。学科素养培训心得体会310月 24 日,我们历史

7、学科一行六人到 xxxx 酒店参加学科培训,刚到酒 店门口时,一棵翠绿的盆景树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是什么树,都深秋了,还这 样绿!”同行的一位老师说。我们大家看了一眼,都很惊讶,然后大家都忙着去登 记住宿。一会儿,一切都安顿好后,已经下午三点多了,我们相约到外面吃饭,再 返回酒店时,这一棵树再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究竟是什么树,我们好好看一 看。”我说。当我走近这棵树,用手摸了一下树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树是假 的,叶子都是塑料做的,当然不怕寒冷,即使冬天也是绿的。我们不禁感叹人类的 创造力。“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其中一个老 师,顺口吟诵起这首诗来。“刚才我是

8、看到树干像真树,才判断这是一棵真树,没想到居然是假 的。”听了这句话,我不由地想: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树干,怎么这么像真树?于 是,我就用手摸了摸。唉!好像是真的。这种情形激发了我的探究欲,我用手切了 切树皮,果然是真树,我就重新观察了整棵树,这次我发现,这是一棵真假结合的 树,它的树干和树枝是真的,而叶子是假的。可能是秋天叶子落了,树没有了生 机,于是酒店的人就把假树叶捆在真树枝上,让小树依然生机盎然。一棵小树,我们认识它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认为它是一棵真树,依据 是:树太像真的了,树干是货真价实的树干;第二个阶段,我们认为树是假的,依 据是:树叶是假的;第三个阶段,我们才认清楚地认识了这棵树

9、,它是一棵真树 干,真树枝,假树叶的树。我们的解释是:“酒店为了让小树在秋冬季节依然保持 生机,在小树上绑上了翠绿的塑料枝叶。”依据的不同,导致了结论的不同。我们这次培训的主题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史料实证素养”。历史 是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历史解释的依据便是史 料,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没有依据的结论是主观臆测。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是历 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依据客观真实的史料,经过缜密的分析,得出结论是培养 实证意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探究辛亥革命在思想解放方面的历史意义时,我们可 以用以下的史料。依据材料一,我们看到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得到极其广泛的传播,但

10、是不是真的达到“深入人心”的程度呢?下面一则史料会给我们另一种答案。从这一则材料,可以看到民主共和的革命思想并未达到“深入人心”的地 步,因此辛亥革命在解放思想方面的深度和广度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得到广泛传播。但是依据这样的材料,得出这个结论,是有问题的。材料一中所列举的是 广泛统计的结果,有一定的可信度,而材料二中是一个农民的认识,这是孤证,如 果这个老农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或是一个从大牢里释放出来的人,抑或是其 它情况,我们能以偏概全吗?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孤证不立,多重互证,多方面,多角度搜寻史料, 全面客观地解释历史,我们才能得到较为真实的结

11、果,才能让我们对历史有一个全 面的认识,这样历史的智慧才能被我们真正地汲取。所依据的史料不同,历史解释的结果就会不同,依据真实的史料,才能得 出接近真实的结论。而对真实结论的追求,是一个不懈努力的过程,随着史料的不 断增多,历史结论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以前我们对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已经有了结论,但是随着经远舰的发 现,可能对甲午战败的原因进行新的解释,究竟是技术问题,制度问题,文化问 题,还是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问题,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在以后的发展中吸 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核心素养落地的主渠道是课堂,一节课只有 45分钟,我们给学生呈现多 少史料,怎么呈现,是实践中要逐步探索的问题。在课堂

12、上种下学科素养的种子, 让它在学生的意识中生根发芽,慢慢成长。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五大素养不是机械地组合在一起的, 而是一个整体的五个方面。只要有计划地,逐步培养,就能让学生的素养在学习历 史的过程中渐渐形成。当学生对司空见惯的小树,也能用不一样的方法和意识去解 释时;当学生对从未见过的大树也能从容地用自己的能力去分析和认识时,那么读 史明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核心素养也就形成了。学科素养培训心得体会420xx年3月4日、5日两天,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专家来我校进行“学科 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的专题项目,听了专家的讲座,收获颇丰。我认为,高中物 理科目的学科素养养成与关键能力培养从以下

13、几个方面进行:1. 科学无涯,学习不止。1900 年汤姆逊在英国皇家学会新年庆祝会上庄 严宣称:“物理学的大厦基本完成,后辈的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修修补补工作就可 以了!”然而随之而来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彻底击碎了开尔文勋爵的论断,物理学 进入了一片全新的更为广阔的领域,甚至于颠覆了牛顿的经典物理学。这个堪称物 理学史上最大乌龙的论断,直接告诉人们,科学,永远没有尽头!2. 严谨治学,见微知著。著名的居里夫人的女儿女婿约里奥 居里夫妇曾 因粗心大意而两度痛失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一次是1932年观察到中子的现象, 却想当然的认为是一种康普顿效应,而弃之不理。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却紧跟不 舍,对此现象

14、进行了深入研究,导致了中子的发现,并获得了1935年度的诺贝尔 物理学奖。另一次是1932 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发现正电子之前,约里奥居里夫妇 曾经在云室中清楚得观察到正电子的径迹,却又误认为只是向放射源移动的电子。 虽然约里奥居里夫妇凭借对人工放射性的研究最终获得了 1935 年度的诺贝尔化学 奖,但是,教训毕竟是惨痛的。热学中的盖吕萨克的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 体积的不同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原子。”经过阿伏伽德罗修正为“在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一字之改,正是阿伏伽德罗假说的奇 妙之处,体现了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必须一丝不苟。3. 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在比萨天主教

15、堂里做祷告的伽利略观察到天花板 上摇摆的灯,从中发现了钟摆的规律;病中的笛卡尔偶然观察到墙角蜘蛛织网而灵 光闪现,建立了数学工具一一平面坐标系的概念;在去往伦敦的火车上,狄拉克听 到朋友的药瓶发出的咔哒声,对朋友说:“我猜想,当瓶子只有一半药丸时,它将 发出最大的噪声。”而法拉第,竟然把马车的后车厢当做黑板演算起来,直至马车 飞跑起来追之不及方才作罢。4. 重视实验,事实说话。实验毫无疑问是不可或缺的物理研究手段之一。 作为一位热情洋溢重视科研和实验的教师,奥斯特曾经说过:“我不喜欢那种没有 实验的枯燥的讲课,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从实验开始的。”高中物理的诸多结论, 不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吗?5.

16、 坚持真理,不畏权势。让我们列举一连串响亮的名字:伽利略,哥白 尼,布鲁诺,富兰克林等等。新的科学,即使开始时遭到权威的扼杀,但是总有一 天,真理的旗帜要高高飘扬在人类的头顶。拉普拉斯在天体力学中向旧势力吹 响了总攻的号角:“我的假设并不需要上帝!”6. 敢于认错,虚怀若谷。错误时每个人都会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物理 学就是在不断的犯错和不断的纠正中前进的。爱因斯坦曾经认为,有一种反引力, 能与引力平衡,促使宇宙有限而静态。而当哈勃用天文望远镜展示给爱因斯坦看 时,爱因斯坦惭愧极了,继而坦率的承认:“这是我一生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宇 宙是膨胀着的!量子论的创建者,丹麦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物理学家玻 尔先生在主持哥本哈根学派的工作时,有人问他:“你是怎么把那么多有才华的青 年人团结在身边的?”玻尔老老实实的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年青人面前承认自 己知识的不足,不怕承认自己是傻瓜。”7. 多才多艺,热爱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