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4924728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星臧克家我爱听人家把星叫作星星。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子民,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它们是那么渺小,渺小得没有名字,它们用自己的光圈,告诉自己的存在。仰起脸来,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一,二,三,你数!呵,它们是那么多,那么多1946年8月4日午于沪(1)“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传达出诗人希望现实生活中_。 (2)诗人用“星星”象征_,二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如_;_。 (3)第三节诗中“自己的光圈”指什么? (4)这首诗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 (1)人与人之间

2、要平等、友爱、团结合作(2)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都非常渺小,默默无闻;数量都很多(3)星星对夜空的贡献,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4)诗人通过对星星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赞美了默默奉献的平凡的民众,号召人们应平等、团结,各尽其能,为社会做贡献。 【解析】【分析】(1)结合这首诗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排挤”, 利用势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想把他的合伙人从挤出去。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排挤,而诗人创设的这个理想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没有排挤,彼此之

3、间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团结互助。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把现实和理想联系起来即可知道诗人用“星星”象征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二者的共同之处比较多,如数量都非常多;都非常渺小,都很平凡,默默无闻等。 (3)星星虽然很渺小,但也有自己的光圈,也能给浩渺的夜空做出自己的贡献,联系其象征意义可知, “自己的光圈”也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4)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给我们创设了一个理想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都是平

4、等的,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合作,每个人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诗人之所以创设这个理想的境界,就是他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满。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 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友爱、团结合作 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都非常渺小,默默无闻;数量都很多 星星对夜空的贡献,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诗人通过对星星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赞美了默默奉献的平凡的民众,号召人们应平等、团结,各尽其能,为社会做贡献。【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体会诗句的内涵。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诗歌的形象一定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

5、础上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而要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则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关键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其表面意义的基础上再结合诗歌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主旨的能力。分析诗歌的主旨,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附诗歌鉴赏】 星星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自己深切的感受。诗歌赞颂了大自然中茫茫银河里不可胜数的“星星”,它们是那样的纯洁、无私,寄托了诗人美好的

6、理想和追求,全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以“星星”象征广大的人民群众,它们亲密无比、纯真团结。“星星”虽然渺小,但它们却用它们的光圈,驱赶黑暗和邪恶,充分展示了它们的存在和价值。从诗人对“星星”的赞美中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历史作用的深刻认识,同时又从诗人对“星星”所聚居的“另一个世界”的赞美中,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春 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注释】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1) 诗中“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一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在“又逐春风到洛城”句里,“逐

7、”字运用得高妙,试简要分析。 【答案】 (1)阴阴;又(2)“逐”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杨柳阴阴细雨晴”的意思是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其中的“阴阴”一词表现了杨柳的枝繁叶茂。“又逐春风到洛城”的意思是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又”表示这是梦境的再次出现。据此可作答。 (2)“又逐春风到洛城”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作者把无形的乡梦写成有形可感之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

8、念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阴阴;又; “逐”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认真阅读,正确理解指定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这句诗把无形的乡梦写成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3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_的情怀。 (2)

9、请简要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答案】 (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解析】【分析】(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这两句前一句问,后一句答,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10、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故答案为:(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解答时需要理解诗歌内容大意。 (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4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1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1)【名词之美】“枯藤”“老树”“昏鸦”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风萧瑟的凄寒之感。 (2)【色彩之妙】“夕阳”让人联想淡黄色的微光笼罩大地,晦暗的色彩更衬托出游子漂泊的孤独和哀愁。 【答案】 (1)【名词之美】“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以秋景萧条的寂寥之感。(2)【色彩之妙】“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让人联想到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这些明丽清新的色彩,为这萧瑟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

12、活力,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 【解析】【分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以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1)诗中“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阴阴;又(2)思乡。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

13、力。要仔细阅读每一句内容,了解诗句的意思,明确描写的对象,并能够概括其特征。“阴阴”写的是“杨柳”的特点,“又”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2)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故答案为:(1)阴阴 又(2)思乡。【点评】“柳”谐音“留”,汉人送客至灞桥,折柳赠别。在古代诗歌中是典型的意象,多表达怀人思乡,惜别留恋之意。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等

14、等。另外,柳还可以是美好家园的象征,如“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幂无重数”。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诗中画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 (1)描绘了大海宏伟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2)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

15、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 【解析】【分析】(1)要写出描写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怀。这四句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2)曹操是此气势恢宏往往运用: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运用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故答案为:(1)描绘了大海宏伟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2)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