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492091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文言文阅读。卧薪尝胆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选自史记(注释)薪(xn):柴草。赦:免除和减轻刑罚。越王勾践反国:公元前494年,吴伐越,大败越。越王勾践夫妇入臣于吴,为吴王夫差养马三年,后被释放回国。坐,同“座”。饮食:吃喝。饮,喝。食,吃。会稽(kui j)之耻:指越王被吴王困于会稽山,被迫屈膝称臣求和。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重(chng)采:多种颜

2、色的华美衣服。采,通“彩”。折节:谓屈己从人。厚遇:厚待。振贫:救济贫民。振,“账”的本字,救济。吊:哀悼,祭莫。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1)置胆于坐_(2)饮食亦尝胆也_(3)衣不重采_(4)振贫吊死_2这篇短文讲了_(填人物)卧薪尝胆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们联想到了孟子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劳其筋骨,饿其体肤,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女忘会稽之耻邪?_(2)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_4故事主人公为什么要卧薪尝胆?_2. 阅读荷,完成习题。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日藕。藕有节,中

3、有孔,断之有丝。1本篇小古文用简练的语言从_、_、_、_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植物,它是_。2“或”字有多个解释:或者,或许;有时;有的文中“或红或白”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或”含义相同。都应理解为(_)(填序号)3由“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你能想到的成语是_。4古往今来描写这种植物的诗词很多,写下你喜欢的一句。_3. 阅读训练。牛郎织女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4、。选自月令广义(注释)牛郎织女:神话人物。天河:银河。机杆(zh):织布的梭子。劳役:劳苦。云锦:织有云纹图案的丝织品。天衣:泛指仙神所着之衣。不暇(xi)整:没时间修饰。眼,空闲。织衽(rn):指织布之事。狂,衣襟,衣袖。涉秋:入秋。髡(kn);制掉头发(使成秃头)。此指乌鹊头上羽毛脱落。是日:当日。河鼓:星名,即牵牛星。汉:天汉,即银河。役:使唤。梁:桥。1根据义意,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容貌不暇整_(2)天帝怜其独处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_3短文第一段按句意划分有三个层次,你认为正确的划分的是( )A.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B.第

5、一层;第二层;第三层C.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D.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4省略句子成分是文言文常见的现象。阅读下列句子,在空格处各填一个字(词),使句意更完整。天帝怜其独处,许(_)嫁河西牵牛郎。天帝怒,责令(_)归河东。4. 阅读理解。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n)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注释: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空明:在这里形容

6、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1(字词理解)选择加点字的正确意思填在括号里。(填序号)(1)念无与为乐者(_) A想念。 B想到。 C想法。(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_) A成功。 B终于。 C于是。2(提取信息)用“”画出文中描写月色的语句。3(综合判断)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欣然”一词体现出作者在这月色如水的夜晚喜悦与兴奋的心情。B.作者与张怀民一早就约好一起欣赏月色美景。C.文章第一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和起因。D.文章最后几句流露出作者被贬后复杂的心情。4(展开联想)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你由这篇古文中对月色的描写,想到了些什么呢?_5. 文言文阅读。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

7、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 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 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 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 邑人:同乡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_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

8、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注释)承宫:东汉人。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樵薪:砍柴。执苦:干苦活。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1)少孤。(_)A丧父B孤独,孤单C辜负 D古代帝王的自称(2)遂通其经。(_)A田间水沟B顺利地做到C于是,就D最终(3)门下生共禁。(_)A不许,制止 B拘押C避忌 D不能随便通行的地方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B.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C.乡

9、里徐子盛明/春秋经D.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3“猪主怪其不还,寻之”的意思是_。4承宫“忘其猪”的原因是_。 通过文言文中的故事可知承宫最突出的品质是_。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到)鬻(y卖)金(金子)者之所(地方),因攫(抢)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衣冠_之所_因_因攫(抢)其金而去_取金之时_2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_3这篇文章讽刺了社会上什么样的人?_8.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父善游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

10、父虽善游,其子岂遽(j)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注释遽:就。任:对待。悖;违反常理,错误。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义项。(1)父善游(_)A善良,慈善 B熟悉 C擅长,长于 D容易,易于(2)见人方引婴儿(_)A方向,方位 B正,正在 C方法,计策 D才,刚刚(3)人问其故(_)A事情,事故 B所以,因此 C牧意,有意 D缘故,原因2下对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故事中的要把婴儿往江中投的人,做事违背了常理。B.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识和技能是可以遗传的。C.不能把婴儿等同于其父亲,而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孩子父亲善游,孩子长大也可能善游,但不能把可能当作必然。3翻译下面句子。其父

11、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_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释)念终始典于学:自始至终想着学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不知道_ 建国君民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_其此之谓乎!_3概括选段论述的主要观点。_10. 回忆伯牙鼓琴,回答问题。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足”的意思是_,“鼓”的意思是_。2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伯牙当时的心情是_(用成语概括),可见伯牙与子期真的是_。3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C.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1. 阅读理解。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讴:唱歌穷:尽,完 遂:于是 辞:告辞 弗止:没有劝阻 郊衢(q):城外大道旁 抚节:打着拍节 遏:阻止 谢:道歉 反:通“返”,返回。1给加点的“于”字选择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