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罩动画——王宁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919838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遮罩动画——王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遮罩动画——王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遮罩动画——王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遮罩动画——王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遮罩动画——王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遮罩动画——王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遮罩动画——王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遮罩动画的内容.以制作“文字遮罩”简单动画和“放大镜放大文字”复杂动画为实例,主要介绍了flash遮罩动画的制作方法。因为考虑到有些学生在做课本文字遮罩动画时字体选择不恰当而使遮罩效果不明显,我将文字遮罩实例中文字改为圆形形状;另外考虑到时间关系,在放大镜放大文字动画中提前将放大镜元件绘制好,做为半成品发给学生。教材地位与作用:在flash动画制作中,本节课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本节内容的关键是,使学生学会使用遮罩层,总结出一定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及本节内容的特点

2、,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遮罩的原理;掌握遮罩动画的制作要领,能够恰当运用遮罩动画再现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情景。过程与方法:能从动画实例分析中获取设计方法并建立起自己的设计思路,从而实现动画的制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协作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三、教学难重点:教学难点:遮罩效果的分析及制作方法。教学重点:遮罩层的概念,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关系以及遮罩效果的制作方法。 四、教法、学法分析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法主要是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探究法、任务驱动法;学生们采用讨论交流、自主探究、评价竞争的学习方法。五、学情分析经过前面一个

3、单元flash动画初步的学习,在继前面熟悉层、逐帧动画、形状变形动画、动作动画等flash动画基础之上来进行flash遮罩动画的制作,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六、课前准备自制教具,准备一张白纸,并在中间挖去一个圆形孔、扇形孔、五角星孔。七、教学过程下面我从“新课导入、示范导学、自主探究、评价总结、拓展练习”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新课导入:我通过播放三个Flash遮罩动画引出本课学习内容遮罩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接下来我和学生做个小游戏:我拿出准备好的白纸,用白纸盖在我们准备好的图片上,让学生们透过白纸上的圆孔、扇形孔、五角星孔看图片,谈谈看到的情况。其实,上面的游戏中情况正是我们本节课遮

4、罩动画要实现的内容,引出遮罩动画的概念。遮罩动画是指在上面层上绘制一个形状范围,该图层下面的被遮罩层上的内容只显示在该形状范围内,而超出该形状范围的内容就无法显示。那么遮罩动画如何制作呢?进入第二个教学过程:示范导学:下面我演示制作一个圆从屏幕左上角运动到屏幕右下角的遮罩动画,其设计思路是这样的:(1)、创建图层1:导入准备好的图片 (2)、创建图层2:绘制带有填充色的圆,并制作圆从屏幕左上角运动到屏幕右下角的动画(3)、将图层2设为遮罩层。 接下来请同学们设想:把步骤(2)中带有填充色的圆改为只有笔触色圆看有什么效果。我动手求证设想后强调:在遮罩动画中,遮罩层中的对象必须是带有填充色的而不能

5、只有笔触色。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演示过程中遮罩图层的构建,为自主探究完成任务提供操作依据。自主探究:请学生阅读课本“放大镜放大文字动画”实例,探究要实现的效果。讨论交流,在放大镜放大文字动画效果实例中需要制作几层动画? 之后分析总结,在放大镜放大文字动画中要制作以下3层动画:一层是大字遮罩动画;另一则是小字遮罩动画;最后一层是放大镜对象的动画交流讨论: 1、大字遮罩层动画是如何实现的?2、小字遮罩层动画是如何实现的?3、放大镜动画是如何实现的?讨论结束后,让学生根据动画效果进行总结:1、 大字遮罩动画是用一个从左向右的动画遮罩文字;2、 小字遮罩动画是用一个是文字长度2倍的矩形,且在其矩形长度

6、一半处挖掉一个和文字大小相当的圆的图形从左向右的动画遮罩文字;接下来将学案“放大镜放大文字动画的提示步骤”分发给学生,附:放大镜放大文字动画提示步骤:先打开放大镜放大文字动画半成品.fla制作大小字文字图层1、 创建图层1,命名为小字图层,输入文字,调整文字间的距离。2、 创建图层2,命名为大字图层,并复制小字图层中的文字并将文字调大,调整文字间距离使其大体每个字和小字图层中的文字在同一中心位置3、 分别将大字图层和小字图层延长至30帧。制作大字遮罩层动画4、 选定大字图层,在其上创建新图层命名为大字遮罩层,在此图层上绘制一个带填充色的圆形图案,使其大小可以覆盖一个文字,并将其转换成圆形元件。

7、5、 使此圆形元件在第1帧时和第一个字对齐,30帧时和最后一个字对齐,创建补间动画,将此图层设为遮罩层。制作小字遮罩层动画6、 在小字图层上创建一新图层命名为小字遮罩层,并绘制一个黑色矩形,使它高于“圆形”元件,宽度是整行小字所占宽度的两倍。并将其中间挖去一个圆形(挖去部分就是圆形元件的大小),将其转换成元件“带圆孔的矩形幕布”的图形元件。7、 把矩形移到文字上面,使矩形的圆“孔”恰好显示在第一个字上面。8、 在30帧时插入关键帧,把矩形移到最后一个字的上面。在1-30帧之间生成一段动作补间动画。将此图层设为遮罩层。制作放大镜移动的动画9、 创建新图层,从库中拖出放大镜元件,制作和文字同步的一

8、段动画。操作完成后进入教学的第四个过程:评价总结,深化理解展示几份学生完成的作品,列举一些错例,如一部分学生的放大镜动画和大字、小字遮罩动画没有同步,还有一部分学生大字出现时小字也出现等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存在问题。接下来讨论交流:1要产生遮罩效果,至少要有几个图层?2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位置关系(谁在上、谁在下)我进行总结:遮罩层动画的特点 要产生遮罩,至少要有两层:遮罩层和被遮罩层; 遮罩层在上,被遮罩层在下; 遮罩层决定看到的形状,被遮罩层决定看到的内容;注:遮罩动画中可以是一段动画去遮罩一个对象,也可以是一个形状去遮罩一段动画。截止目前,这节课的内容基本完成,但考虑到一些学有余力学生吃不够的情况,我安排了拓展练习环节拓展练习实例:实现透过一个手电筒看到一只暗处的猫的效果以上就完成了我的教学过程。课后反思:本节课中我采用情景导入良好,突出了难重点,采用层层深入的教学法,使学生自主探究有据可依,不足之处是一些操作能较弱的学生时间上不是很充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教师:且末县中学教师王 宁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