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影构图浅析内容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911442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摄影构图浅析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视摄影构图浅析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视摄影构图浅析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视摄影构图浅析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视摄影构图浅析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摄影构图浅析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摄影构图浅析内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视摄影构图一、 填空题1. 与边框直接相关,形成了三种最常见的画幅形式,即 、 、 。2. 一般情况下,有三个因素影响到主体在画面当中的突出程度,它们分别是主体的自身条件、主体在画面当中的 、主体在画面中的 。3. 根据主体在画面当中面积的大小,一般可以分出两类处理主体的方法,一种叫做 ,另一种叫做间接处理主体。4. 在前景处理当中,有一种特殊的前景,叫做框架性前景,如果框架本身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我们往往称这种前景为 。5. 角度千变万化,可在被摄体周围找出无数个拍摄点,但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通过三个坐标来共同确定,即 、 、 。6. 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于根据被摄物体在画面当中成像大小将景

2、别划分为五种,分别是 、 、 、 、 。7. 我们一般将镜头画面分成四个部分,即 、 、 、 。8. 陪体的处理方法有直接处理陪体和 两种。9. 根据拍摄高度变化,人们一般可以把拍摄角度分成 、 、 、 。10. 现实世界中的万事万物,根据其表面质地的不同,一般可以分成四大类,即 表面结构、 表面结构、 的物体、 的物体。11. 色彩的三属性分别是指 、 、 。12. 三原色光分别是 、 、 ,绘画中所讲的三原色是指 、 、 。二、 简述题1. 什么是间接突出主体?间接突出主体的具体方法有哪些?2. 什么是仰角度拍摄?仰角度拍摄的作用及特点有哪些? 3.在摄影创作中,影响画面线性透视效果的因素

3、有哪些? 4.什么是间接处理主体?间接处理主体的方法有哪些? 5.什么是俯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的特点及作用有哪些? 6.什么是全景景别?全景景别的作用有哪些?参考资料:一、填空题1.横画幅、竖画幅、方画幅。2.位置、面积。3.直接处理主体。4.装饰性前景。5.拍摄方向、拍摄高度、拍摄距离。6.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7.画面几何中心、画面趣味中心、画面意味中心、画面的边角。8.间接处理陪体。9.平角度拍摄、仰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顶角度拍摄。10.粗糙、光滑、透明、镜面。11.色别、明度、饱和度。12.红、绿、蓝;红、黄、蓝。二、简述题1.答:间接处理主体,即主体在画面当中的面积并不大,

4、但是通过其他摄影手段仍然可以使它很突出,间接突出主体使画面显得含蓄、意境深远,给人留下的联想、思考的空间较大,是一种偏重于写意的方法。(一)首先我们可以运用明暗的对比来突出主体,用大面积的暗衬小面积的亮,或用大面积的明衬小面积的暗,这种明暗可以是物体自身的影调差别,也可以是光线照射区域和光线照射强度的差别。(二)其次可以运用色彩的对比来突出主体,即用大面积的某色调与小面积的其他色调相对比,一般来说,小面积的色彩部分是主体部分,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运用色彩间接突出主体。(三)再次可以运用线条的作用突出主体,线条具有引导人的视线的作用,这里所说的线条除了明确的直线、曲线等有形线条外,还包括人的

5、视线、动体的趋向线、事物之间的关系线等无形线条,它们都可以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面积不大但需要突出的主体上面。(四)还可以采用框架性前景来突出主体,当主体因为面积小而不能支配画面,或它距离远而又必须表现出远近空间感时,可以为主体搭框架,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上面。(五)在影视摄影当中,可以运用动静的对比来突出主体,如大面积的动衬小面积的静,或大面积的静衬小面积的动,都可以起到间接突出主体的作用,此外,运用运动方向、运动速度、运动轨迹的对比也可以获得间接突出主体的效果。2.答:(1)仰角度拍摄即摄影机镜头处于视平线以下,由下向上拍摄被摄体。(2)仰角度拍摄与竖构图相结合,利于表现处在较高位置

6、的对象,利于表现高大垂直的景物,特别是景物周围的空间比较狭小时,更可以利用仰拍角度,充分利用画面的深度来包容景物的体积。(3)从低角度拍摄跳跃动作,有夸张跳跃动作高度的作用,它强化了画面的空间透视,往往衬以天空、屋顶等事物作背景,可以使跳跃动作显得轻盈而且高度很高,当运用广角镜头拍摄时,这种效果更为明显。(4)仰角度拍摄往往有较强的抒情色彩,它改变了人们的观察习惯,人们抬头仰视,除了观察一个高大的事物外,都是由于有强有力的吸引,都是伴随着某种心理因素,由于仰角度拍摄改变了人们通常观察事物的视觉透视效果,特别是广角镜头可以突出各种透视的变化,使物体变得高大,可以表达作者的独特的感受,使画面中的物

7、体造成某种优越感,表示某种赞颂、胜利、高大、敬仰、庄重、威严等,具有特殊功能,可以给人们象征性的联想、暗喻和潜在意义,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5)仰角度拍摄还有利于简化背景,它往往能够找到干净的天空、墙壁、树木等作背景,在简化背景的同时,仰角度拍摄还可以加强画面的力度。(6)仰角度拍摄可以使前景物体变的高大,有夸张作用,使其可与背景中真正高大的景物一样高大甚至更甚,它突出了前景景物的地位。(7)仰角度拍摄使景物本身的线条产生向上汇聚,尤其是使用广角镜头时,这种会聚趋势会使景物产生一种向上的冲击力,变形效果极为鲜明,具有夸张效果。对于这种变形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否则会影响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

8、(8)仰角度拍摄还可以形成上下景物的对比、联系,可以深化主题,丰富画面内涵。3. 答:(1)拍摄方向影响到画面的线性透视,影响着画面所表现的空间深度。正面和侧面角度拍摄,画面线条多见平行,缺乏线条透视方向和力量。如果采用斜侧面方向拍摄,画面就会发生明显变化,这个角度能化平行线条为斜线条,有利于展示线条透视的纵深。斜侧方向拍摄,把线条透视聚集收拢点保留在画面中某一点上,还是处理在画面外边,透视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把聚集收拢点处理在画面中央,它的透视效果就不如把聚集收拢点处理在偏离画面中央的某一点上,后者的空间深度以前者更强,如果聚集收拢点处理在画面对角线外边,透视效果更为明显。(2)拍摄高度也影

9、响着画面线性透视的状况,拍摄高度是展示线性透视的起码条件。平角度拍摄,一般来讲,透视感弱,有规律排列形成的线条和自然景物中固有的线条被压缩,不能较大限度的平展在画面上。仰拍、俯拍有利于表现线条透视效果,采用仰角度拍摄,线条自下而上收缩汇聚,采用俯拍则能最大限度地把画面中的线条展开,采用仰拍角度、俯拍角度结合斜侧拍摄方向,则能充分利用画面容量,这样方向和高度的有效、合理运用,增强了画面的空间透视效果。(3)拍摄距离影响着画面的线性透视,拍摄点和景物两者之间的距离变化,是造成线条收缩或急或缓的基本原因。拍摄点距景物越近,线条收缩越强烈,线条透视明显,拍摄点距离景物越远,线条收缩较弱,线条透视就越不

10、明显。(4)镜头焦距对画面线性透视有明显影响。标准镜头拍摄的画面,其空间透视效果与人眼观察的正常视觉效果最为接近。长焦距镜头拍摄的画面,可以压缩纵向空间,远近景物有被拉近、被放大的感觉,远近物体影像缺乏大小对比,画面中远近物体叠加、拥挤在一起,不适合表现线性透视。短焦距镜头使远近事物大小对比十分明显,透视效果好,夸张了远近景物之间的大小对比和距离感,有强烈的纵深感,可以有效地把近处景物和远处景物纳入同一个画面。4. 答:间接处理主体,即主体在画面当中的面积并不大,但是通过其他摄影手段仍然可以使它很突出,间接突出主体使画面显得含蓄、意境深远,给人留下的联想、思考的空间较大,是一种偏重于写意的方法

11、。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有:(1) 我们可以运用明暗的对比来突出主体,用大面积的暗衬小面积的亮,或用大面积的明衬小面积的暗,这种明暗可以是物体自身的影调差别,也可以是光线照射区域和光线照射强度的差别。(2) 可以运用色彩的对比来突出主体,即用大面积的某色调与小面积的其他色调相对比,一般来说,小面积的色彩部分是主体部分,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运用色彩间接突出主体。(3) 可以运用线条的作用突出主体,线条具有引导人的视线的作用,这里所说的线条除了明确的直线、曲线等有形线条外,还包括人的视线、动体的趋向线、事物之间的关系线等无形线条,它们都可以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面积不大但需要突出的主体上面。(4)

12、可以采用框架性前景来突出主体,当主体因为面积小而不能支配画面,或它距离远而又必须表现出远近空间感时,可以为主体搭框架,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上面。(5) 在影视摄影当中,可以运用动静的对比来突出主体,如大面积的动衬小面积的静,或大面积的静衬小面积的动,都可以起到间接突出主体的作用。运用运动方向、运动速度、运动轨迹的对比也可以获得间接突出主体的效果。5. 答:俯角度拍摄即摄影机镜头处在正常视平线之上,由高处向下拍摄被摄体。(1) 俯角度拍摄有利于展现空间、规模、层次,可以将远近景物在平面上充分展开,而且层次分明,有利于展现空间透视及自然之美,它有利于表现某种气势、地势,如山峦、丘陵、河流、

13、原野等,有利于介绍环境、地点、规模、数量,如群众集会、阅兵式等,利于展示画面中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相互间的方位感。(2) 俯角度拍摄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它往往表示反面的、贬义的感情色彩,有时也表示一种威压、蔑视的感情色彩。(3) 俯角度拍摄还具有简化背景的作用,它可以找到单纯的、干净的地面、水面、草地等作为背景。(4) 俯角度拍摄可以造成前景景物的压缩,使前景中的物体受到压缩,显得渺小。(5) 俯角度拍摄使物体的顶面变成可见的,这有助于富有表现力的表现出物体的立体和体积。(6) 俯角度拍摄与对角线构图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画面空间,充分展示空间纵深感。俯角度拍摄有利于表现纵深延伸线条,可以充分

14、地展现空间感。(7) 远距离的俯角度拍摄还可以起到简化构图的作用,从远距离拍摄,事物的细部看不清楚,只剩下事物大的轮廓,比较简化。6.答:全景景别如果按成年人的人体来衡量,一般是指人物的全身,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是指保留事物外部轮廓线完整,表现被摄对象全貌,并且被摄体周围没有过多的空白的画面景别。全景画面主要用来表现被摄体的全貌,用来交待相互联系的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交代一定的环境,交代被摄物与环境的关系,使事物和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全景画面还可以交代特定环境的整体气氛。全景画面的处理,需要注意确保主体形象完整,避免缺少边沿,也不能顶天立地,既要保留事物外部轮廓线的完整,又要在主体周围保留适当的空间。在影视摄影当中,全景画面往往是一个段落的主镜头,它往往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一个场景拍摄,全景为总角度,依据全景确定总体光线效果、事物间的轴线关系、本场景的画面影调、色调、情感基调。1wopp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