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设计与施工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909706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6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浇带设计与施工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后浇带设计与施工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后浇带设计与施工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后浇带设计与施工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后浇带设计与施工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浇带设计与施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浇带设计与施工(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建筑物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转载)作者:yxkevin 提交日期:2007-12-17 10:48:00 | 分类: | 访问量:208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为了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和解决高层主体与裙房间的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等问题,施工后浇带法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对后浇带规定的不一致方面。由于后浇带是通过施工过程来解决设计中考虑沉降或伸缩的调整办法,所以,只有从设计到施工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才能使后浇带(缝)满足设计意图,从而最终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就施工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结合工程实践,谈谈笔者的看法。 1根

2、据工程性质与规范,合理设计施工后浇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几乎都采用后浇带的做法。而不同的是设计出的后浇带(缝)施工图不尽相同。我国现行规范(如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2002)和高层建筑相形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6-1980)及不同版本的建筑结构构造资料图集中,对后浇带的构造和要求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但由于这些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给设计与施工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只有了解各种规范的差异和根据工程的性质、特点及作用,灵活套用规范,才能提高设计及施工质量。 1、1按后浇带的不同作用设计施工图 为解决高层建筑

3、塔楼与裙房间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应明确按“沉降后浇带”进行设计;为防止混凝土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应明确按“收缩后浇带”进行设计;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应明确按“温度后浇带”进行设计;为防止结构因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应明确按“伸缩后浇带”进行设计。 1、2按后浇带的类型、工程部位及施工条件进行后浇带设计,同时在设计图中附后浇带详图。 a)因后浇带的缝宽与墙、板的厚度密切相关,在设计后浇带的缝宽时应作如下考虑:对墙板厚度小于200 mm的,缝宽取800 mm,大于200 mm的,缝宽取不超过1 000 mm;对地下室的底板,缝宽一

4、般取1 000 mm,当底板厚度超过1 000 mm,小于1 500 mm时,缝宽取1 000 mm;底板厚度大于1 500 mm时,缝宽取1 200 mm即可。 b) 对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应根据墙板厚度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一般对厚度小于300 mm的墙板,可做成直缝;对厚度大于300 mm(但不超过600 mm)的墙板,可做成阶梯形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对厚度大于600 mm的墙板,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形式。 c) 后浇带内的钢筋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小的,一般1016 mm即可,间距尽量选择较密的,宜不大于150 mm,细而密的钢筋分布对结构抗裂是有利的。钢筋断开贯通与否,决定于后浇带(缝)

5、的类型。对于沉降后浇带,钢筋应贯通;对伸缩缝后浇带,钢筋应断开;对梁板结构,板筋断开、梁筋应贯通(梁筋断开问题较多),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出现开裂,从而降低了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d) 根据规范规定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下宜错开。按钢筋的接头允许百分率设置后浇带应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断面上,不同断面上的后浇带应曲折连通,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 2对后浇带混凝土及施工的具体要求 2.1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的性能及强度要求 后浇带混凝土应比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大一级,

6、并且采用掺加了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含膨胀水泥及各种类型混凝土膨胀剂配制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灌实。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可以适当延长伸缩缝或后交带间距,工程实践证明,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后浇带间距可以放宽至60 m左右,个别工程如北京科伦大厦达到90 m,都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但是一般认为60 m、70 m更加安全。 2.2后浇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 采取不同类型的后浇带采用不同的浇灌时间。沉降后浇带一般宜在建筑物沉降稳定后,再浇注后浇带的混凝土对于沉降后浇带,应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先沉降,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或者根据沉降观测,当高层建

7、筑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预估高层与裙房之间产生的差异沉降量处在控制范围之内时,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当高层采用天然地基,或以摩擦为主的桩基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大,应待高层主体结构完成后,再浇注后浇带;当高层主楼基础座在卵石层或基岩上,或以端承桩为主的摩擦桩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小可根据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确定在高层主体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灌注后浇带。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前述后浇带主要是指后浇沉降带,或者同时也是收缩带和温度带,即同时起到3种作用。如果后浇收缩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在设带后不宜少于两个月,通常认为这时候混凝土的收缩变

8、形已经完成60%以上,如确有困难时也不宜少于一个月;如果后浇温度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选择在温度较低时,不要在热天补齐冷天留下来的后浇温度带。 2.3后浇带施工时的具体要求 a) 后浇带的接缝形式,必需严格按施工图施工,施工缝施工时要用堵头板,根据接口形式在堵头板上装凸条。 b) 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或混凝土疏松。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并由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当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地下室后浇带不宜留成直槎。 c) 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或钢筋被压弯、踩弯。 d) 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应

9、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并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涂刷界面剂。 e)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宜控制其环境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并应有专人负责。 f)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注意做好养护工作,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 d。 g) 结构设计者应在图纸上明确提出在封闭后浇带之前,后浇带附近一定范围内不应允许施工堆放材料,限制施工荷载,并做好后浇带两侧的临时支护。特别是目前很多工程中,施工采用快拆体系的模板,这时候更要注意后浇带附近的支护质量,防止在拆除模板过程中,由于支撑松动、移位等造成结构开裂。 总之,施工后浇带(缝)的设计、施工是保证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

10、节,是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做好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保证结构的质量。除要执行现有的规范规定的要求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工程性质、特点、作用,认真设计,精心施工,才能保证每个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完美性和使用性,才能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真正目的。建筑论文:谈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摘要:新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了,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宜”。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

11、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关键词:后浇带设计施工新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了,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宜”。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国内外通用的减小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我国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另外,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但是结构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可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例如高层建筑主体和多

12、层(或低层)裙房之间,也常常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问题。这两种施工后浇带,前者可称之为收缩后浇带,后者可称之为沉降后浇带。本文就施工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结合工程实践,谈谈笔者的看法。一,后浇带的设计 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混凝土规范第9.1.1条)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当地上结构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震缝时,伸缩

13、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除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外,应该加强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外墙的配筋,建议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5%,钢筋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小的,一般10到16即可,间距尽量选择较密的,宜不大于150mm,细而密的钢筋分布对结构抗裂是有利的。 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

14、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但应注意,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时,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温度应力集中部位,并应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提出明确要求。 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

15、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例如高层建筑基础做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连成整体。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高层建筑荷载较大,则由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还是以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脱开为好。当高层建筑与相邻的裙房之间设置永久变形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一般应大于裙房基础埋深至少2米,不满足此要求时应计算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并采取可靠措施防止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发生相互倾斜。笔者曾经参观过某工程,高层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纯地下车库一层,与高层建筑地下室贯通,其间设置了沉降缝,基础埋深基本相同,沉降缝间采用硬质材料填充。由于没有解决好高层建筑与地下车库间的互倾问题,建筑投入使用后,发现沉降缝两侧墙体开裂,造成地下室渗漏。 近年来,复合地基得到了广泛应用,复合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提高土体弹性模量,有效地控制建筑物沉降。北京地区有些工程已经通过在高层建筑下采用复合地基的方法来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