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赔偿金的性质与认定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907026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残疾赔偿金的性质与认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残疾赔偿金的性质与认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残疾赔偿金的性质与认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残疾赔偿金的性质与认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残疾赔偿金的性质与认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疾赔偿金的性质与认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残疾赔偿金的性质与认定残疾赔偿金的性质及认定 梅帅论侵权责任法 残疾赔偿金,是指受害人因身体或健康遭受侵害后,因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应当获得的赔偿。 对残疾赔偿金的性质,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收入丧失说,该种观点认为,残疾赔偿金是对受害人收入丧失的赔偿。收入丧失在计算损害赔偿额时,以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和遭受损害之后的收入差额作为损害额。第二种是劳动能力丧失说,该种观点认为,残疾赔偿金是对劳动能力丧失的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应当赔偿残疾赔偿金,但没有对残疾赔偿金作出定义,也未明确残疾赔偿金的计算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规定,残疾赔

2、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因此,梅帅认为:残疾赔偿金是对劳动能力丧失的赔偿,而不是对收入丧失的赔偿。 残疾赔偿金的计算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计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居民用来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即城镇居民扣除各种税费后的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各种来源的收入扣除各种税费的剩余部分。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纯纯收入,按照统

3、计部门公布的数据确定。 残疾赔偿金是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按农村居民人纯纯收入计算对当事人的权益影响较大。 梅帅认为,要准确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必须运用法律解释的办法,对法律条文进行准确解释和正确理解。 法律解释方法,是指在找到现行法上可以适用于本案的法律条文后,为了确定这个法律条文的内容意义、适用范围、构成要件、法律效果等,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第一步是进行文义解释,即按照法律条文所使用的文字语句的文义,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解释法律必须从文义解释入手。梅帅认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文义可有:1、“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即,重点是“城镇居民”,

4、必须是城镇居民,才可按按司法解释规定,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残疾赔偿金。户籍在城镇的和经常居住地在城镇的均可视为城镇居民。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即,重点是“可支配收入”,即可支配收入达到“城镇居民”, 主要收入等同于城镇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城镇,即可按司法解释规定,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残疾赔偿金。 梅帅认为,采用文义解释得出两种解释意见,各有理由时,要认定哪一种解释意见更正确、更合理,就需要用其他解释方法进行判断和检验。 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第二步是进行体系解释,即根据法律条文在法律体系上的位臵,即它所在的编、章、节、条、项以及该法律条文前后的关联,以确定它的意义、内容

5、、适用范围、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的解释方法。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第十五条规定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包括赔偿损失。损害是侵权责任必备的构成要件,任何人只有在因他人的行为受到实际损害时,才能获得法律上的救济。所谓损失是侵害行为前和侵害行为后相比较,被害人利益的差额,包括积极减少的利益和应得而未获得的利益。残疾赔偿金实质上是对损失的赔偿,对劳动能力丧失的赔偿,是因侵权行为导致劳动能力丧失前后,本应获得但未获得的劳动收入。因此,梅帅认为:从侵权责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体现来讲,残疾赔偿金,应是对遭受损害前后,劳动收入减

6、少的差额,即是对劳动收入的赔偿,只不过,为了考虑劳动能力丧失的赔偿标准尽可能保持一致,司法解释统一了劳动收入的标准。 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第三步是目的解释,目的解释即通过探求指定法律的目的以及特定法律条文的目的来解释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一条载明“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因此,梅帅认为,侵权责任法是保护民事权益的法,主要是为了对遭受损害的权利进行救济,侵权损害赔偿是为了填补受害人的损失,侵权损害赔偿贯彻的是填平原则。若按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来判定残疾赔偿金是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还是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

7、算,显然与填补损失原则相违背。因为,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必然会有消费支出,但无论侵害行为是否发生,消费支出都是必然会发生的,而侵害行为是否发生,却会影响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获得。故,从目的解释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侧重点均在“收入”。 对法律条文的解释,第五步可以进行社会学解释,即将社会效果等因素的考量引入法律解释中,据此,解释法律条文在社会生活中应具有的含义。梅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镇化的进程,城乡人口流动加快,很多农村居民在城镇地区工作,收入来源也在城镇,收入水平不低于甚至高于城镇居民,若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计算其残疾

8、赔偿金显然不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也不利于社会公平,甚至有损法律权威。因此,从社会学解释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重点在“收入”。 最高人民法院意见认为,残疾赔偿金应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结合受害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主要收入来源地等因素,确定应适用的标准。 综上所述,残疾赔偿金主要是对劳动能力丧失的赔偿;残疾赔偿金是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还是按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应主要根据受害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地确定。但生活在城镇的居民的消费性支出较大,侵权责任法要对其提供救济和保护,也应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其残疾赔偿金。因此,经常居住地在城镇的居民也可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残疾赔偿金。在受害者能提供其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为城镇的则不需再提交证据证明其主要收入来源地为城镇,若不能证实其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为城镇则需证实其主要收入来源地为城镇,且该主要收入来源是持续的、稳定的,如缴纳了社会保险等。梅帅认为,残疾赔偿金采取了主要根据持续稳定主要收入来源确定,在无法证实其持续稳定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城镇时,可以按经常居住地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