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中一年级第18课罗斯福新政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4902366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高中一年级第18课罗斯福新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高中一年级第18课罗斯福新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高中一年级第18课罗斯福新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高中一年级第18课罗斯福新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高中一年级第18课罗斯福新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高中一年级第18课罗斯福新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高中一年级第18课罗斯福新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内容】人教版新教材 高一年级 历史 必修第六单元 第18课(教学设计)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赵凤兰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分析其特点;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史料,再现历史事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其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认识到新政是

2、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调整改革,克服了危机,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重点:新政的内容,新政的影响。难点:金本位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提问启发法、讨论法,情境导入法教具准备:教师课前收集好相关资料,完成多媒体课件;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工作。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课是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第三课是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国家产生深远影响的例证。本课共三目,分别讲述了三部分的内容。第一目承上启下,说明罗斯福上台的历史背景具有临危受命的特点。第二目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第三目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由于涉及知识量多,为使条理清楚,在组

3、织教学时,把全部知识整合为新政的背景、内容、评价、含义和成功原因五部分。教学设计(复习导入)展示图片: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前拥挤的人群、职业介绍所前的长队、拍卖汽车、农场主销毁“过剩”的牛奶,回顾大危机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通过展示当时的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和图片胡佛村及相关文字资料,创设情境,危机时期许多普通美国人栖身于破旧小屋,表明美国人民生活受经济危机打击,同时对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强烈不满。进而认识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美国人民期盼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克服危机,实施新

4、政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面对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的出路何在呢? 资本主义国家应当何去何从呢?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家或是下层人民群众的一员,你应当怎么办呢 ?导入新课。(展示课题:第18课 罗斯福新政)一. 背景(临危受命):本目学习通过展示胡佛和罗斯福的相关资料采取问题谈话的方式,围绕问题展开教学:(1)胡佛反危机为什么会失败?引导学生认识,胡佛没有找到危机的根源,不能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所以他解决危机的指导思想不对,他没有认识到随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程度越来越高,要求各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配合,而

5、自由主义只能导致无序的、盲目的竞争,失败是必然的。 (2)罗斯福为什么能够击败胡佛当选为美国总统?展示:罗斯福坐着轮椅的图片及其从政简历供学生阅读。教师讲解:罗斯福16岁以前曾八次远渡大西洋到欧洲旅游。汹涌澎湃的大海锻炼了他勇敢坚毅的品格,异国的风土人情增添了他从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大大开阔了他的视野。罗斯福带着冒险精神和丰富的社会知识进入青年时代。他在哈佛大学学习,成绩平平,但他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关心国内外大事,擅长演说,在社会交际方面取得了成功。然而在一次意外事件中他得了小儿麻痹症。当时不少人认为这是不治之症,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预言他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然而,罗斯福却没有在命运前屈服,他

6、说:“我就不相信这种娃娃病能整倒一个堂堂男子汉,我要战胜它!”。正是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他终于借着手杖站起来了,并坐着轮椅又走上了政治舞台。临危受命的罗斯福认识到让民众理解政府的困难,争取民众对新政支持的重要性。为此,他经常坐着轮椅外出巡视,走遍全国,调查研究,了解下情;他又在白宫经常举行记者招待会,开诚布公,谈笑风生;尤其是罗斯福利用广播,向全国发表著名的“炉边谈话”,用亲切的语言,像拉家常那样向人民介绍国家眼下的困难,解释政府的各项决定。在他的演说中特别强调要“关心以后被遗忘的人们”,凡有大事,罗斯福的声音就走进千家万户,在民众中产生了回荡。展示其名言:There is n

7、othing to fear, but fear itself.Franklin D. Roosevelt(F.D.R.)归纳新政背景:1、胡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空前严重 2、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鼓吹关心被遗忘的人们,赢得广泛支持二.新政(New Deal)内容:罗斯福是怎样以大无畏的精神应对危机的呢?本目学习通过整合教材资源和课外资源后组织教学,围绕这几个问题利用材料展开分析:罗斯福新政主要有哪几方面内容?又实施了哪些具体的改革措施?为什么要实施这些措施?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1、整顿财政金融(以整顿银行业开始,因为危机是从金融危机开始的)材料一:自从股票市场大崩溃以来,全国

8、倒闭的银行已超过5500家。群众的心情惶惶不安,他们囤积黄金、货币。这时银行黄金库存每天要减少2000万元,储户搞不到黄金就要纸币。结果是:一方面作为货币储备的黄金越来越少;另一方面财政部又不得不增发纸币。银行挤兑,人山人海争提存款,照例带着自杀意味。当时全美18569家银行,库存现金不过60亿元左右,却要应付410亿元的存款。为了准备现金应付提款,银行不得不出售抵押品和证券,因此损失惨重。 节选自光荣与梦想对策1: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恢复银行信用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

9、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对策2: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管制证券宣布停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约。通过所展示的材料说明罗斯福恢复银行信誉和整顿金融秩序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结合背景材料,教师讲解金本位制的含义及美元贬值的作用。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先后宣布停止黄金出口、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放弃金本位、公私债务不得以黄金偿付;并使美元贬值,通过美元贬值,一方面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扩大了国际市场;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实施赤字财政,解决社会救济、农业补贴和公共工程建设的资金,提高了开支能力。这些措施, 不

10、仅稳定了金融局势,还有助于疏导经济生活,对经济的复苏产生了重要作用。2、对工业计划指导材料二:1933年,美国工业雇用的工人比1929年约少500万,产值减少了一半多。企业家力图使买卖有赚头,只好降低成本,即降低工资和裁减雇员。然而,工资和雇员裁减得愈多,群众购买力下降得愈厉害。 摘自美国的历程对策3: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年国家工业复兴法 教师讲解:通过所展示的材料说明工业生产的恢复是走出困境的关键,因此新政的核心措施是通过立法加强对工

11、业的计划指导。罗斯福签署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并称之为“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有深远意义的立法。”该法的宗旨是订立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企业的活动,在各贸易集团之间进行合作,尽可能地避免生产的无序化。并成立了“全国复兴署”,由它协调国家、企业主和劳工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等方面的规章,到1935年初,这种“公平竞争”的法规多达750个。其中,有的法规规定禁止雇用童工及工人的最低工资和高工时。这些举措无疑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到1935年初,有200万失业者重新就业,同时它也有利于提高劳动人民的消费能力,扩大国内市场。又是一个一箭双雕的好政策!3、调整农业政策材料三:193

12、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对策4:调整农业政策 稳定农产品价格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教师讲解:罗斯福颁布农业调整法并据此成立农业调整署。农业调整署的职责是调整全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克服生产相对过剩,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利用教材中“历史纵横”中的材料认识农业调整署的具体做法及作用。通过对农业的调

13、整,农民的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近70亿美元。另外由于缩减了耕地面积,大量土地得以休耕,使曾遭受掠夺性开垦的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4、社会福利政策材料四:这是一首美国在1932年流行的歌我曾修过一条铁路,把它投入使用,让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毛钱吗?我曾建过一座高楼,能抵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高楼,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毛钱吗? 对策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年的社会保险法:政府实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14、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小时,每小时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美元。还禁止雇用岁以下的童工教师引导分析:材料四是美国大危机期间流行的一首歌曲,它展示了经济危机时怎样的情形?表达了怎样的诉求?在危机的打击下,工人大量失业,生活没有着落,逐渐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因此国会通过了多项法案,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最初政府向老人、残疾人、儿童和失业者发放紧急救济金,到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实施社会救济措施中,罗斯福政府的突出特点是利用立法来保障工人权益,罗斯福曾强调保险法的作用“不仅有助于个

15、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从1934年开始,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这源于1933年罗斯福上台之初指定了“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的计划。它吸收18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诸如造林、筑路等工作。加强诸如立体交叉公路、体育馆、美术馆、医院等公共工程的建设。到二战前夕,联邦政府支出的种种工程费用及数目较小的直接救济费用达180亿美元,美国政府藉此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以工代赈”的措施,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被遗忘的人们”得到了关心,这些政策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同时所兴办的很多公共工程,也为战后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比如著名的田纳西水利工程是一座大型的水电站和完整的航运系统,保护了800万英亩的农田,把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由于本目涉及的知识量较大,可设计表格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使之条理化项 目具 体 内 容作用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恢复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管制证券稳定金融市场;赤字财政,提高开支能力;扩大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