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课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900808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课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课教案2011年11月一、总体概述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二条鲜明的主线是近代化。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

2、代社会转型。二、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力目标:1、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情感价值目标:1、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国带来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解体,中国人民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但也正是由于列强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化发展缓慢而曲折。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我

3、们要辨证的对待,全面的评价。2、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同步进行。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告诉我们:要想实现国家富强,首先必须实现民族的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3、我们要学习孙中山为了革命事业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认识到革命的曲折性和艰巨性,从而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三、 中考热点链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及其启示,尽管去年中考已经出现过一个非选择性试题,但作为一个考查的重点,今年在复习的过程中仍然要加以注意。例如:引进西方技术,培养人才,学习别人先进技术等等方面。四、 中考试题回

4、放融入情境,探究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索,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说课教案【教材地位】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二条鲜明的主线。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

5、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过程与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与探究, 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情感态度认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虽然历次学习西方的活动都没有取得

6、成功,但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促进了中国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都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二说学生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初三年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不仅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而且形成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并能形成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但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三说学法我们常说:“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1)、通过课前搜集资料法、指导阅读法,学会如何从课本、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学会利用相关信息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合作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3)、

7、通过绘制知识结构图,培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4)、通过创设情境,学会观察、思考问题。四说教学过程(一 )知识回顾,整体感知1 归纳整理,知识梳理请同学们阅读目录第二单元部分及第28页第二单元的前言,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包括哪几件事,2分钟后举手发言。学生发言:(略)(让学生有目的地看书,粗略地熟悉课本,明确本课复习主要内容和方向,将课本“由厚读薄”,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和主要内容)2细化知识,夯实基础洋务运动(时间,代表人物,目的,内容,评价)维新变法(序幕,代表人物,宣传,开始,内容,结局,评价)辛亥革命(团体,政党,起义,成果,意义)新文化运动(开始,代表人物

8、与作品,旗帜,内容,意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6-9课,找出屏幕上红字所表示的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出标记,完成后举手发言。学生发言(略)(读,是复习的基础,俗话说“书读三遍,其义自现,”在将课本“由厚读薄”的基础上再“由薄读厚”,可以查缺补漏,彻底扫除知识理解上还存在的障碍。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细致地看书,温故而知新,不同水平的同学有不同的收获,体现差异性。让会走的走得更快,让会跑的跑得更远,让会飞的飞得更高。)(二 ) 构建网络,形成体系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讨论,并用图示法表示出近代史上中国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趋势(从内容方面)以及特点,然后,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幻灯片展示网络图(略)(学习最好的

9、方法是有理有据的学习、有规律成体系地学习,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其实是个高屋建瓴的问题,首先必须具备的是对要建立网络体系的知识点非常了解,否则就会犯大纲不清晰、体系混乱等低级错误。学会构建知识网络,不仅让学生在复习中能够站得高,看得远,而且,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自始至终让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至于随着复习的深入,复习内容的增多,把众多的知识点混为一体。 )(三) 拓展迁移,史实结合1题例剖析,提高能力认真阅读,仔细品味,注意题中给出的信息,思考下列问题,并尝试解题,最好能简单说出原因,若有疑问,可同桌交流,完成后举手发言。(通过做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

10、科学习基本功和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弥补)2走进现实,情感升华材料一: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就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孙中山材料二:2005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2006年11月12日又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日。每年国庆期间,北京天安门广场南侧都矗立着孙中山的巨幅画像。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材料,就下列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1)今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什么?(2)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请对台湾人民写句心里话。(中考复习要有意识地把考点知识同现实生活,学生实际结合起来,特别是与有利于实现学生情感教育,态度培养,价值观塑造的内容结合起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进行复习教学及德育引导。事实证明,一旦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还融进了历史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情绪会马上高涨起来,在亲历历史,感悟历史中,学生不仅感觉到历史知识的价值,训练了历史思维能力,还可以达到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