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政策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4892846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度政策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制度政策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制度政策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制度政策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制度政策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度政策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度政策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省级国库集中支付培训制度政策篇第一部分 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一、现代财政国库管理 现代财政国库管理改革是借鉴西方兴隆国家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管理开展实际,进展的一场“财政革命,是对我国传统的预算执行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的根本性变革,也是我国财政管理制度一项重大的、最具本质性的改革。一现代财政国库管理的核心内容设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财政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实现财政资金平安有效运行;行使财政国库控制预算执行、管理政府资产负债等一系列管理职能;实现财政国库监控预算执行、进步信息透明度和高效管理国库现金的目的。 二现代财政国库管理的主要职能第一,财政国库是财政部

2、门受政府委托、代表政府履行职能的一种表达;第二,财政国库在国库资金收支操作中,行使一系列管理职能;第三,财政国库重在控制预算执行,保证财政资金收支严格按照部门预算规定执行;第四,财政部门对政府资产和负债施行管理,进步政府资产和负债的管理效率。三现代财政国库管理的主要特征效率。通过制度设计,简化资金收付流程,减少资金收付中间环节,进步财政资金入库效率和支付效率。透明。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上程序透明,预算指标的批复、用款方案审批下达、用款申请的审核、资金支付与清算过程透明;预算部门及预算单位资金使用过程透明,财政部门通过信息系统掌握资金每一笔收付记录。监控。财政部门建立了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借助财

3、税库银联网系统,财政收付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到财政资金的详细活动情况,对违规或不标准操作进展及时核查处理,强化预算执行,保证财政资金支付使用的平安性、标准性和有效性。四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主要构成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国债与国库现金管理制度,其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现代国库管理的核心制度,是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根本制度。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构建体系完备、科学标准、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的要求,现代财政国库将着力强化监控、理财、反映和政策施行四项功能,完善预算执行管理监控、政府财政财务信息分析报告、政府采购管理、国债管理和国库现金管理五大体系,打造功能完善的现代国库

4、管理制度。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对财政性资金进展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该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完善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指由财政部门设立的,以国库单一账户为核心,全面反映财政性资金收付的各类账户的总和,主要包括: 1.国库单一账户 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国库存款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资金收入和支出活动,并与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有关财政性账户进展资金清算。2.零余额账户 财政部门开设在商业银行的额度类专用账户,用于对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性资金的支付和清算,包括财政零余额账户

5、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财政零余额账户 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性资金的直接支付,并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 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的零余额账户,用于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受权支付,并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 3.预算外资金专户 财政部门按规定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银行存款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财政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活动。4.特设专户 财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开设的专用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财政特殊专项收入和有特定用处的专项资金的收支活动。财政部门受政府委托,持有和管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负有管理各部门银行账户的职责和权利,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设立、变更或撤销。二

6、标准的资金支付方式和程序为较好地满足支付管理的需求,兼顾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管理需要,同时又便于划分支付方式,将财政支出划分为转移性支出、工资支出、购置支出、零星支出。1.支付方式 按照财政性资金支付令发出的主体不同,将财政性资金支付方式划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受权支付。财政直接支付,由财政部门开具支付令,支付范围为购置支出、工资支出、其他支出;财政受权支付,由预算单位开具支付令,支付范围为零星支出。2.支付程序 财政直接支付,一般由预算单位发起,根据分月用款方案,填报支付信息,经由财政部门审核无误后,由财政支付执行机构开具财政直接支付凭证,提交代理银行,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将款项直接支付到商品

7、劳务供给商或收款人;财政受权支付,由预算单位根据分月用款方案,填写支付信息,进展网上申报,经财政网上审核后,预算单位填写相应的银行结算凭证,提交代理银行,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将款项支付给最终收款人。 (三)高效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动态监控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根底,以实时动态监控为重点,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以保障财政资金收支标准为目的的新型财政管理监视机制,对集中支付形成的透明的支出预算执行数据进展全过程全覆盖的监控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财政性资金支付逐笔检索,比对预警规那么,进展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事前、事中监控,通过监控信息系统逐笔反映支付资金流向,通过监控核查分析进展事后监控;通过预算

8、执行数据挖掘分析,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和执行结果的反响。?财政部门监视方法?财政部69号令明确了财政国库部门预算监视主体地位,财政部门要建立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视机制,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调整情况,国库集中收付、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管理使用情况监视,将监视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根据,根据监视结果完善相关政策、加强财政管理。 第二部分 省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6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行方案?皖政办48号,确定我省财政国库管理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根底,资金缴拨以国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展和深化完善

9、,省级国库集中支付形成了稳定高效的运行机制,在省级财政财务管理中结实确立了核心根底性地位。 一、制度体系健全 一是搭建制度框架。安徽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行方案,明确了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先后出台了资金支付、资金清算等管理方法,同期省财政厅制定了集中支付改革的会计核算、机构职能和业务流程等制度,建立了统一标准的财政性资金支付管理制度,搭建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框架。二是完善管理制度。随着省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深化,省财政厅先后制定了省级预算支出指标管理、用款方案管理、资金退回管理方法、资金结余结转、加强省级工程支出预算细化工作、现金使用、代理银行考评、资金归

10、垫管理等制度和方法,丰富了集中支付改革制度体系。三是推进配套改革。为加强公务消费的透明度,标准预算单位公务支出管理,我省全面实行了公务卡改革,制定了公务卡强迫结算目录,同时减少了现金支付申报审批;省级财政制定了预算管理综合考评暂行方法,对预算执行进度、预算执行管理、采购预算执行等进展量化考核,强化了支付执行管理。二、各方职责明确省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明确了相关各方的职责,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代理银行、人民银行在国库集中支付机制运行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财政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国库集中支付相关制度,标准集中支付管理;审核下达用款方案、办理资金支付审核清算;监视管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选定国库集中支付

11、代理银行,对代理银行履行代理协议进展监视考核;搭建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保障。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是:设立国库集中支付分账册,核算财政下达的财政受权支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额度的收支余情况,负责与财政部门、代理银行进展资金清算,定期核对相关账目,对代理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资格进展认定等。 预算单位主要职责是:按照“预算执行主体地位不变,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权和会计核算权不变的原那么,负责按省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关规定申报用款方案和使用资金,负责相关会计核算,按时与代理银行、财政部门核对相关账目。代理银行主要职责是:履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代理协议,按时与财政部门、人民银行、预算单

12、位核对相关账目。三、运行机制创新一资金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控制财政性资金流量和流向;二是改变财政资金支付流程、支付方式,标准资金支付活动;三是改变账户体系和支付方式,进步预算执行透明度,强化财政部门、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与监视监控。 二技术保障机制 优化两个系统,推行一项改革。搭建一体化平台系统实现预算单位、财政部门、代理银行业务联通,实现集中支付业务全流程一体化;构建财银直联络统,实现银行端支付信息不落地处理,支付反响快捷高效,支付信息可控可查;推行财政直接支付无纸化支付改革,取消纸质?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减少预算单位跑财政。三动态监控机制 省级国库集中支付根据集中支付业务流

13、程,建立健全从预算指标管理、用款方案管理、支付执行管理、银行支付办理、资金支付到达最终收款人的信息反响全流程、全覆盖的预算执行实时动态监控机制,进步了支付效能和支出预算执行透明度,强化了对省级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的支付监管。四、改革成效显著截止到底,纳入省级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单位1003个,支付资金900多亿,省级国库集中支付实现了对省级所有预算单位、所有财政预算资金的两个“全覆盖。支付效率进步。部门预算一经批复,基层预算单位根据工作进度和实际需要编制用款方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预算单位可足不出户,实时办理资金支付,大大进步了支付效率。宏观调控增强。预算单位未支用的财政资金全部留存在国库,直接增

14、加了财政库款,为政府施行宏观调控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从资金上确保了政府活动各工程标的顺利实现。预算约束加强。财政资金拨付由“中转变“直达, 消除传统分散支付的弊端,确保部门预算执行到位,强化了预算约束力。财务管理提升。通过科学标准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形式,提升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管的才能与程度 。过程监控有力。依托信息技术系统,对预算下达、方案审批、支付受理审核、信息反响实现了预算执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执行分析准确。通过对支付执行数据深度挖掘,多维分析,点面结合,把握省级支出预算执行态势,为预算编制提供根底信息、为财政监视提供线索、为指导决策提供参考。第三部分 省级国库集中

15、支付管理预算部门单位作为预算执行主体,在部门支出预算执行中,要牢牢把握预算管理政策,遵循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严格实行指标控制方案、方案控制支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国库集中支付工作。 一、部门预算是根底 部门预算是解决财政分配的标准问题,国库集中支付是解决财政性资金运行的标准问题。科学的部门预算是标准的国库集中支付的根底。 一科学编制预算1.编细预算。严格按本级、所属单位和补助县市的预算级次编列预算,对列入本级和所属单位的工程,要细化编制到工程详细内容、工程施行单位和详细经济分类科目。2.编实预算。提早谋划,在预算编制时开始安排下年的预算执行工作,做到预算编制、执行一盘棋,对执行进度缓慢或结转较多的工程,要主动核减预算。量力而行,在充分考虑工程单位执行才能的根底上合理申报预算,对一年内做不完的工程要编制分年预算。3.注重经济分类科目。对于工程支出预算,要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任务和事业开展特点,结合一样工程资金往年支付情况,准确编制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4.按规定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符合省级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的货物、工程和效劳的支出工程,要编制政府采购预算。5.科学编制非税收入预算。对于政府非税收入支出预算指标,预算单位在预算编制中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应该按照业务实际,核定的收入标准,结合历史数据和预测可能的变化,科学编制。二标准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