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十二五课题指南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4889664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十二五课题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甘肃省十二五课题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甘肃省十二五课题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甘肃省十二五课题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甘肃省十二五课题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十二五课题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十二五课题指南(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十二五”规划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机遇期。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统筹推进具有甘肃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的关键时期。提高国民素质,更好地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教育科研提出许多新的课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甘肃省教育规划办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2、指南,供选题立项参考。一、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编制总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应用性、对策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为主的研究方向,为教育宏观决策服务,为指导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服务,推进教育理论创新,促进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编制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两个面向。一方面要面向全局,注重突出与国家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的对接,将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融入到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新起点,大视野,宽领域,全方位地思考和勾划课题选题方向。另一方面

3、要面向我省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积极引导教育科研紧贴教育宏观决策,紧贴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紧贴学科研究前沿,紧贴热点难点,求真务实 ,创新管用。2、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指南要坚持有限目标,突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德育等重点领域,注意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兼顾传统学科和薄弱学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3、坚持教育内外部相结合。指南既要立足教育但又不局限于教育;既要紧密联系教育来思考教育,又要跳出教育来思考教育。选题既要着重考虑有关教育内部急需研究的问题,同时又要考虑与教育紧密相关的问题把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4、坚持适度超前。指南既要着眼当前

4、,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提出当前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又要适度提出一些带前瞻性的问题,增强教育科学研究的前瞻性和预测性。5、坚持继承与创新性相结合。指南在注意吸收“十一五”规划指南长处的同时,对一些已经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选题方向做了适当的保留,同时尽量体现时代特征和要求,体现与时俱进,教育创新,尽可能地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三、课题选题方向与领域(各位教师在选题时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以下课题名称细化出自己的课题名称)(一)、教育发展战略1、甘肃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研究;2、甘肃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研究;3、甘肃教育发展问题的对策研究;4、促进甘肃农村义务教

5、育均衡发展研究;5、甘肃各级各类教育与建设小康社会关系研究;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教育的关系问题研究;7、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转变及绩效评价研究;8、教育与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关系研究;9、构建和谐社会与甘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10、科学发展观与教育发展观研究;11、甘肃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12、教育政策的公平与效率研究;13、制约和影响甘肃农村教育发展因素与对策研究;14、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辍学率、流失率、教育质量)研究;15、构建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科学评价体系,推进素质教育问题研究;16、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研究。 17、西北经济一体化与教育资源的整合及发展

6、研究;18、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地区教育发展动力和运行机制研究;19、甘肃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集团化、规模效益、合作办学等)研究;20、甘肃地方优秀民办学校办学特色研究。(二)、教育基本理论1、新时期、新形势下素质教育思想理论与政策研究;2、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具体内涵与目标研究;3、社会转型期我国教育的社会功能研究;4、社区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5、终身教育思想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6、当代中国教育价值观研究;7、当代中国教育思潮与教育流派研究;8、当代中国教育科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研究;9、当代中国教育理论的研究范式及其转型研究;10、科学发展观与教育理论研究;11、教育理论创新

7、的基本条件研究;12、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13、教育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推广研究。14、课程改革的基础理论研究;15、课程改革的哲学思考研究;16、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研究;17、课程改革的社会学研究;18、课程改革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变革的互动研究;19、课程改革与当代青少年个体社会化进程及其规律研究。 20、终身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研究;(三)、基础教育1、基础教育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问题研究;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3、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4、农村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学校布局调整)研究;5、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及其标准研究;6、少数民族地区农

8、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研究;7、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多样性问题研究;8、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与保障机制研究;9、落实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情况调查与分析研究;10、分阶段全面推进免费义务教育的可行性研究;11、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研究;12、农村残疾儿童教育权利保障与实现研究;13、随班就读的质量保障与监测体系研究;14、农村学校师资流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15、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效益研究;16、薄弱学校改造与示范性学校建设问题研究;17、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问题研究;18、农村复试教育问题研究。1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20、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阶段课程衔接研究;

9、21、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管理研究;22、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23、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教材多样化研究;24、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25、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研究;26、综合实践活动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的立体实施模式研究;27、中小学各科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发展研究;28、新课改背景下知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9、中小学校园网的教育功能、应用模式、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30、新课程实施的不同版本教材质量评估研究;31、新课程实施与学生成绩测评标准及其方式研究;32、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障碍及保障机制研究;33、新课程实施与师生教

10、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34、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研究;35、全面发展与学生个性关系问题研究;36、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关系问题研究37、中小学毕业会考、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研究;38、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育考试制度的科学性研究;39、中小学考试制度改革方向与发展趋势研究;40、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制度改革研究;41、教育评价实践研究;高考模式多样化对高中教育的影响研究。44、学前教育办学体制现状及对策研究;45、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与政策研究;46、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研究;47、托幼机构办园成本、效益、教育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48、幼儿教师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的价值研究;49、农村学前教

11、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50、幼儿园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51、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与学前教育和谐发展的研究;52、学前教育机构玩教具、环境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53、学前教育与儿童创造性发展研究;54、国外幼教模式本土化研究;55、学前儿童营养与发展的研究;56、托幼机构膳食管理科学化研究;57、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58、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研究;59、幼儿园、社区、家庭一体化的学前教育模式研究;60、学前教育与幼儿个性社会化研究;61、陈鹤琴教学法理论的实验与应用推广研究;62、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整合研究;63、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验研究。64、新时期师德建设与教师精神培育研究;65、新课程

12、实施与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66、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67、农村学校和教师如何为建设新农村服务问题研究;68、中小学教师教育、教研、培养一体化模式研究;69、教师教育专业发展与市县教师培训院校职能转变研究;70、教师教育模式改革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四)、职业技术教育1、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2、实施科教兴湘、人才强省战略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3、甘肃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4、进一步扩大甘肃职业教育资源,发挥规模效益优势的研究。5、甘肃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6、甘肃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研究;7、职业教育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研

13、究;8、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研究;9、农村职业教育问题研究;10、中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思想转变与定位研究;11、高等职业教育综合评估理论研究;12、职业教育“产、学、研”问题研究;13、职业教育与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关系研究;14、职业教育师生权益的保障研究;15、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研究。16、职业教育发展理论研究;职业教育体系研究;17、职业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研究;18、职业教育与人的价值选择研究;19、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国际比较研究。20、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管理体制研究;21、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办学模式、办学特色研究;22、职业教育办学环境研究;23、高等职业教

14、育推行学分制研究;24、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实行弹性学分制,完善学分认证制问题的研究;25、进一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的研究;26、高等职业教育实行模块式教育问题研究;27、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研究;28、职业教育依法办学研究;29、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评价体系研究;30、高等职业教育学制改革研究;31、高等职业院校内部管理研究;32、高等职业院校科研管理问题研究;33、职业院校管理模式、管理体制创新研究;34、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研究;35、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研究;36、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方式和手段创新研究;37、职业院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对策研究。38、技能型

15、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39、职业教育与培训对接劳动力市场案例研究;40、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观研究;41、高职教育制度创新与依法治教研究;42、中、高职教学相互衔接研究;43、高职高专通识教育研究。44、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研究;45、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研究;46、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及保障体系研究;47、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研究;48、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49、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50、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51、职业教育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研究;52、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53、职业学校学生学习障碍及对策研究;54、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55、职业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研究。56、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和方式研究;57、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研究;58、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