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883498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3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COURSE TITLE)中学教育基础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教育基础理论必修课课程代码(COURSE CODE)307B6005学分(CREDIT)2学时(CONTACT HOURS)32课时先修课程(PRE-COURSE)心理学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陈剑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认识教育规律及教育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立正确的教育理想和信念。2.了解教育及教育科学的产生与发展,能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3更新教育观念

2、,掌握当代教育学理论基本知识和正确的教育和教学思想。4初步形成运用教育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5了解教师的成长过程,形成正确的教师职业观,促进教师成长。6形成课程与教学的规划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技能。7掌握基本教学技能和课程与教学管理技能。8.了解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能够独立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9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知识点预期学习成效实现环节学时1.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课程目标1、2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1. 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政策的关系;2. 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

3、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3.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多媒体教学理论2学时2. 教育及其历史发展课程目标1、2、41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2教育的起源及不同的教育起源论3教育的历史发展1. 理解教育的定义和本质。2. 理解不同的教育起源论及不同发展阶段教育的特点。3. 了解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特点及关系。多媒体教学理论2学时3. 教育与社会发展课程目标1、2、4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2.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3.教育与文化、人口的关系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 能分析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4、、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2.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体现。多媒体教学理论2学时4. 教育与人的发展课程目标1、31、人的发展的内涵。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3、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理解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2.理解遗传、环境、教育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3.了解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等不同观点及其错误,正确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多媒体教学2.分组讨论理论4学时5.教育目的课程目标1、41教育目的内涵与功能2教育目的的依据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3我国的教育目的和中学培养目标1. 识记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全面发展教育等基本概念,理解教育目的

5、与培养目标的关系。2. 理解制定教育目的依据、教育目的的不同价值取向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了解我国教育方针的演变,能够联系实际认识我国教育目的,能够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问题。4.了解我国中学的培养目标。多媒体教学理论2学时6. 学校教育制度课程目标21教育制度概述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4义务教育1.理解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终身教育等概念的含义。2.掌握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3.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及义务教育的实施。多媒体教学理论2学时7.中学课程课程目标6、71课程与课程理论2课程类型2

6、课程的组织与实施3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 理解和掌握课程、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等概念的涵义。2.理解学科课程论、活动课程论、结构课程论、建构主义课程理论等的主要观点,理解课程的分类及不同类型课程的主要特点。3.了解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及相关理论。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及实施情况。1.多媒体教学2.分组讨论理论4学时8. 中学教学课程目标3、6、7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2教学过程3教学原则4教学方法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6教学组织形式1.理解教学的概念、意义和任务。2.能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的实际问题。3.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与变革和不同教

7、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其运用;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4.掌握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并能运用于分析教学案例。5.了解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历史、现状及趋势。1.多媒体教学2.分组讨论3.组织一次见习4观看优秀教师教学录像理论4学时+实践2学时9. 中学德育课程目标4、81德育的内涵、意义、目标和主要内容2德育过程3德育原则4德育的途径和方法1.了解品德结构及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2.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3能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问题。4.能掌握和熟练运用德育原则、方法和途径分析德育案

8、例。5.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和就业指导等的意义及基本途径。1.多媒体教学2.分组讨论理论4学时11. 中学教师与学生课程目标1、51教师2学生3师生关系1. 理解教师劳动的意义和任务、教师劳动的特点以及职业素养;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其实现。2. 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学生青春期生理的变化。3. 理解学生的地位、作用以及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认识传统学生观的弊病。4. 理解师生关系的意义,能举例说明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条件。多媒体教学理论4学时四、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所有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通过闭卷考试、课堂小组讨论及课外作业的成绩综合考评;五、成绩评

9、定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和期末考试。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平时出勤。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一次,将在总评成绩中扣除2分。无故缺勤5次者,取消本门课程的考核资格。2课堂讨论。本课程将结合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要求学生以分小组的形式(每组应确定一个组长)进行3-4次讨论。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讨论。讨论课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汇报小组及汇报人。讨论课成绩占总成绩的10%。3课外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各阶段的教学内容以自选题的方式完成三次书面作业,选题范围由教师确定,要求学生对所选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每次作业不少于2000字

10、。课外作业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0%。4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实行考教分离,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占总成绩的80%。六、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一)教材孙宽宁主编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二)主要参考书1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南京师大教育系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4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制定人:陈剑昆审定人:曹如军中学教育基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学教育基础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心理学课程内容简介:中学教育基础是教育科学中的是一

11、门基础学科,也是高等师范院校针对师范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和核心课程。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及其历史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教师与学生、教育目的与全面发展教育、课程与教学工作、课外活动、学校教育制度和学校、班级管理等。教育学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就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作用而言,它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它是指导学生胜任教师工作岗位,承担教师义务与责任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有助于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帮助师范生掌握科学的教育规律,增强运用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的自觉性,提高教育研究能力。教材教参:(一)教材孙宽宁主编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科学出版

12、社,2015(二)主要参考书1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南京师大教育系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4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COURSE TITLE)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教师教育必修课课程代码(COURSE CODE)307B6006学分(CREDIT)1学时(CONTACT HOURS)16课时先修课程(PRE-COURSE)中学教育基础课程负责人(C

13、OURSE COORDINATOR)何杰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的课程知识框架。2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要求,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与功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育范畴、具体情境中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政策法规基本概念与内涵功能、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与政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3了解我国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实践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能运用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分析实践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的应对措施。4养

14、成从事中学教师职业所必备的职业道德和遵守法律政策的意识;养成观察社会、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等基本能力和教育素养。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知识点预期学习成效实现环节学时1、教师职业道德概述课程目标1、2、41、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历史发展2、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历史沿革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功能与作用4、中华民族传统师德 1、了解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历史发展;2、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历史沿革;3、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功能与作用;4、理解中华民族传统师德。课堂讲授2学时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课程目标1、2、41、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依据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3、遵循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1、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确立依据;2、理解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及其要求。课堂讲授小组讨论2学时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课程目标1、2、41、爱国守法、爱岗敬业2、关注学生、尊重家长3、教书育人、为人师表4、乐教敬业、严谨笃学5、关心集体、团结协作6、淡泊名利、自尊自律1、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