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4882721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步中外建筑艺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说课: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教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教材分析:1、 教学目标:A、基本目标:让学生领会中外建筑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培养起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并掌握和理解本课所介绍的建筑作品的相关知识。B、扩展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2、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及其风格。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纷乱复杂的建筑风格产生和演变背后的内在原因。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美术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建筑作品是承载艺术、科学、历史、政治

2、、经济和文化的综合体,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1、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2、 讲座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导入。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a、为什么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提示:主要从易保存的特点来说)(2)提问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的开始部分,归纳总结答案(2)回答问题师生总结:建筑由于它的易保存的特点,因此记载了人类社会从远古到现代的全部历史,通过对古建筑的考察我

3、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感受来自祖先的智慧,给我们以科学的启迪和审美的陶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古建筑的风采。二、新知探究:环节一: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教师活动:(1)展示图片故宫、凡尔赛宫(2)提出问题:a、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特点?b、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学生活动:(1)欣赏图片,阅读课文。(2)分组讨论(3)回答问题教师总结: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主要是规模宏大、巍峨壮丽、布局严整。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烘托皇权,是权力的象征。环节二、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古希腊帕特农神庙:艺术风格成就、欧洲哥特式教堂:艺术风格成就、形成原因、中国天坛:艺术风格成就、形成原因。教

4、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法国的沙特尔大教堂、北京的天坛(2)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归纳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欧洲哥特式教堂、中国天坛它们各自得艺术风格成就。(3)为何庙堂建筑往往具有非凡的成就和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4)提问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老师总结: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造型单纯、美丽和谐、雕刻精美、形态稳重,具有特殊的单纯、明朗和愉快的性格。 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高耸入云的建筑结构和形式,这种建筑几乎全部由骨架和玻璃窗组成,庞大而轻盈,充满强烈的向上的动感,体现了科技、神学和美学的结合

5、。 北京的天坛,其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处处运用寓意和象征的艺术手法,反映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庙堂建筑之所以具有非凡的成就和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主要是因为,艺术创作需要感情的投入,伟大的作品则更需要虔诚之心和崇高之情来创造。宗教庙堂建筑正是凭借了信徒坚定的信仰和忘我的付出,集合众人的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环节三: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古埃及金字塔、秦始皇陵、明十三陵(2)提出问题:金字塔和秦始皇陵共同体现了古人的何种生死观?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老师总结:古人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他们期待这灵魂的永生和来世的再生,因此修建豪华的陵墓作

6、为死后居住的地方,讲究“事死如事生”。环节四、亲切的民居建筑、中国皖南黟县古民居。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匈牙利利霍洛克村庄、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中国皖南黟县古民居、匈牙利利霍洛克村庄(2)提出问题:A、通过对古民居的欣赏,我们可以总结出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老师总结:民居往往具有亲切的形状、温暖的气氛和可爱的趣味。同时民居又是产生最早、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建筑类型。环节五:简略介绍了其他种类的建筑:、古罗马加尔桥、福建的土楼、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老城三、联系实际,拓展课题进行练习,巩固学习目标。、在你居住的地区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建筑?拍下照片,谈谈它们的

7、艺术价值。四、 知识拓展:中国建筑的材料和造型的特点中国建筑主要采用木梁柱结构承重,下部有砖石台基,上部为瓦屋面。屋顶出檐深远,称作飞檐斗拱,有弧形的翘曲,如同举翼翱翔的飞鸟,十分优美。五、 课堂小结。本课我们分别学习和认识了古代宫殿建筑、庙堂建筑、陵墓建筑、民居建筑六、 板书设计。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单元课时: 3课时 课型: 鉴赏课 本课教学时间: 第1节 教材处理及分析: 本课为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8课,鉴于原教材的编排,建筑模块有三课时,分别为艺术特征、中外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三个部分,其中本课为中外建筑艺术鉴赏课,中外建筑一起介绍,主讲中外宫殿建筑、陵墓

8、建筑、庙堂建筑,知识较为不系统,时间空间跳跃性强,跨度大,学生较为难以理解与接受。因此,采用2课时分开分别讲解中西方建筑艺术,另一课讲园林艺术,本课主讲西方古代建筑,整合教材,建筑艺术特征贯穿其中,遵循原有的内容结构仍以宫殿、陵墓、庙堂等知识为主线,并以时间为主轴以讲解地域、时代文化及建筑艺术特征为重点的教学形式为求达到完善教育教学之目的。 本课建筑艺术欣赏,旨在开阔学生视野,充实学生知识,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建筑作品的过程中,建立高层次的欣赏水准和艺术趣味,提高评判和分析建筑作品的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本课教学基本目标是让学生领会西方建筑经典范例的艺

9、术特征和不朽成就。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西方建筑作品的介绍、分析和探讨,归纳主要建筑类型产生的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使学生对各类型建筑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 本课教学的扩展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对建筑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要素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对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对思维的训练。 学生分析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状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需求量较大,并要求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建筑知识相对匮乏,亦对建筑美感知之甚少,因而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西方建筑进

10、行鉴赏,领会建筑的性质、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了解建筑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塑造学生健全的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健康高雅的情趣和丰富充实的精神世界。 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通过鉴赏优秀的西方建筑作品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建筑文化的人文内涵,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地方建筑,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课教学设计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嘉

11、庚建筑的融入 在本节课的以下几个环节中融入地方建筑-嘉庚建筑,以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的素材并做调查报告、制作课件,使学生自主学习及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 以学生的探究学习成果-嘉庚建筑课件导入课堂,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建筑艺术探索未知的兴趣,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课堂过程体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情感。感受嘉庚先生崇高的民族气节。 课堂最后组织探究嘉庚建筑中的西方建筑风格,即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亦使课程内容联系实际,达到巩固所学,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的整合 通过多媒体教学开拓学

12、生视野,通过图片、影像等资料多渠道地刺激学生感官,感受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达到提高审美素养之目的。 本课分别在古挨及、古希腊、古罗马部分插入“克鲁索神庙”、“希腊七大奇迹”、“罗马七大奇迹”、“角斗士”影片片断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以便更好的了解建筑。 三、多学科综合 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本课鉴赏过程中自然涉及壁画、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建筑设计与建造过程同土木工程、结构力学、建筑材料、工程经济、人体工程学、社会学、环境学、生态学乃至可持续发展等都有密切的联系,是科学与艺术的精辟综合;建筑文化是时代的产物,了解建筑也就对地域(地理)及其发展历史和文化有了一定的理解,是培养学生人文素

13、养的一个很好的题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古代希腊、埃及、罗马建筑艺术等不同类型的西方建筑作品的介绍、分析和探讨,使学生在了解和认识各类型建筑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的同时了解艺术随时代而控变,及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鉴赏建筑艺术的能力。 过程方法 培养学生善于鉴赏建筑艺术的审美品位和鉴赏眼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评判和分析建筑作品的能力及探究建筑艺术的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领略建筑之美,培养锻炼学生对建筑艺术的认可和喜爱之情。感受古人深遂的建筑思想,尤其是嘉庚先生崇高的民族气节,并且懂

14、得去欣赏和保护它们。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l、古希腊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 2、古希腊、罗马艺术的风格的与内涵。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建筑艺术,达到鉴赏之目地。 2、如何着力于学生审美感受的体验,欣赏能力的提高。 关键展示建筑艺术图片及影像资料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能领略建筑艺术的独特美感。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想象力得到充分地发挥。创设一个良好

15、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学法引导 自主学习(收集相关素材制作课件书写调查报告等)、合作学习、实践活动、范图展示、学生欣赏、讨论、 课堂组织形式: 开放式、讨论、师生互动、学生活动、学生自评、互评、学生赏析。 课程资源开发: 历史、地理、影像、地方建筑。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资料、图片 学生准备 嘉庚建筑材料、课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件 导入 导语: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设问:集美最典型的建筑,最优美动听的乐章是什么? 总结:嘉庚建筑最为典型的风格:“穿西装、戴斗笠”。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西装”,其根源是什么?点题 活动:嘉庚建筑探究成果汇报。 学生上台播放课件并介绍解说。 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引起学习的欲望。 联系实际、感受嘉庚建筑之美,领略嘉庚先生的民族气节 学生课件 鉴赏分析师生互动 1、古埃及 展示埃及地图讲述古埃及地理、文化及思想。 提问:“法老”在古埃及语中的意思?“住在大房子里的人。” 分析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结合地图介绍埃及的地理、文化和宗教思想。 赏析克鲁索神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