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相似性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488055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隐喻的相似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隐喻的相似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隐喻的相似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隐喻的相似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隐喻的相似性摘要:隐喻是以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性作为意义转移的基础的。英汉隐喻既有表现为隐喻概念和通感作用的相似,又有着因思维方式以及文化的影响而表 现出的一定的差异。从隐喻的相似性的视角,以英语和汉语为例,亦可说明人类思 维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关键词:隐喻;相似性;文化差异1引言使用语言文字,目的在于表达思想感情。要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 ,语言文字的 使用必须恰如其分,否则 言意相离,凶也”(吕氏春秋离谓)。因此,辞不可 不修,说不可不善”汉刘向说苑 善说)。为了使 辞”修”使 说”善”,古人 认为应当是 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 尽心下)。也 就是说,要必须 有象有比

2、”。所谓 有象有比”,简单的说就是 形象譬喻”即以其 所知谕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汉刘向说苑 善说)。2隐喻西方的隐喻研究源远流长。对隐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亚里斯多德曾将一切修辞现象称为隐喻性语言(metaphorical Ian guage )亚氏认为隐喻与明喻一 样,都是一种不同事物间的对比,是一种修饰性的语言使用现象。隐喻由 本体” (target)和 喻体”(source两个要素构成。本体”是需要比喻的事物,而 喻体”是用 以比喻的事物。不使用 喻词”比喻敛于内而隐约的,称 隐喻”(metaphor)1。英语的“rhetoric源于古希腊的“rhe torike意谓 “publi

3、cspeaki ng”在其修辞学中,亚里士多德称 明喻亦属隐喻,二者差异甚小”,明喻省却说明即成 隐喻” 2。在诗学(Poetics)中,亚里士多德将 隐喻”定义为“the application oan alie n n ame by tran sfere nee either from genus to species, or from species to genus, or from species to species, or by an alogy, that is, proporti on 。认为隐喻不外乎有四 种:或以属喻种”或以种喻属”或以种喻种”或以类喻类”。比喻的认知基础是 甲似乙于丙” (Ais like B in respect of C)。明喻通常明示喻底” (theground of compariso n),隐喻通常隐含喻底”大都含有认同性并进而形成语义转 化” (transference)且喻底常常需要从中 推定。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