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教版(RJ)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4879864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人教版(RJ)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生人教版(RJ)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生人教版(RJ)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生人教版(RJ)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生人教版(RJ)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人教版(RJ)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人教版(RJ)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学生专用2016-2017人教版(RJ)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题泰安专版一、课内古时词名句积累与赏析l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汉曹操观沧海【简析】借助奇特想像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l 海日生残夜,江春如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简析】新旧事物交替,表明时间匆匆过,抒写出淡淡的乡愁,同时也给人以希望。蕴含的哲理:旧事物是蕴含在新事物之中的,新事物定能冲破重重阻碍,发展壮大起来。l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简析】选取六种代表性景物,自然组合,天衣无缝。前句景物色彩暗淡,毫无生气;后

2、句景色明丽,清闲、恬淡。两句一正一反勾起游子无尽的愁思。l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简析】旅途未尽,夕阳在山,更勾起旅人的绵绵愁情,不禁使人断肠。二、诗歌理解性默写1、观沧海中作者借助大海形象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伟大抱负的两句是: , ; , 。2、次北固山下诗中既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是: , 。3、崔颢在黄鹤楼中写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 ,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5、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中写亲人盼询归期,从而抒写诗人与亲人间互相思

3、念的真挚之情的诗句是: , 。 抒写诗人希望与亲人会面的诗句是: ,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

4、步。听我的话。”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

5、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6.文中的“我”已经脱险了,投入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却哭了,这是为什么?7.“父亲”对“我”脱险起到什么作用?8.文章最后一段中,你认为哪句话哲理性较强,是这段的中心所在?9.你从选文中受到什么启发?在生活中如何面对困难?(二)阅读选段,完成1013题。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_(啜泣、哭泣),正_(纳罕、纳闷)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_(恐惧、害怕)和疲乏使

6、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10将段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词。11第段画线处运用了_描写。 12第段中画线句与下文哪句照应?13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你将怎么办? 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14.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

7、三方面的特点?15.这三个比喻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6.谈谈这一部分给你怎样的鼓舞和力量。17.课文描绘了春草等多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阅读第6段,然后按要求答题。18.文段抓住了春雨 、 、 的特点来写。19.“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中,用“一层薄烟”来比喻 的情状;一个“笼”字准确地写出了这层薄烟的 ;一个“全”字把 展现得非常开阔。20.文段含蓄地写了春风,从下面哪一句话可以看出?( )A.雨是最寻常的B.密密地斜织着C.笼着一层薄烟D.稀稀疏疏的21.文段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觉是( )A.春雨绵绵,令人喜爱B.春雨寻常,忧伤烦恼C.清亮温馨,宁静和平D.凄神寒骨

8、,撩人思绪22.文段描写雨中景物的正确顺序是从 到 ,从 到 ,从 到 。13.仿照例句,以“理想”开头再写两个比喻句,与例句形成排比。例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济南的冬天 (一)阅读第3-4段,回答文后问题。7.第一句话“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8.把这两段景物描写具体表示空间的词语依次写出。山上( )( )( )( );( )( )( )。9.加点部分把景物当成“人”来写,赋予了人的感情,谈谈你对这一处的理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0.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11.从文中找出比喻句,完成下面的表格,体会这种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本 体比喻词喻体表达作用顶雪矮

9、松亲切温暖山 坡(穿上)卧雪小村庄是济南的冬天是雪(树尖上顶着一髻儿)(二)阅读下文,完成516题。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 山上的i( )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_挂顶冒着一j( )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描圈xin( )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xi( ),_。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_(秀丽娇气秀气)!5.这段文字选自现代著名作家_写的_,体

10、裁是_。6.根据注音在四个括号内填上汉字。7.从文中括号内选出最恰当的词填在前面的横线上。 8.把画横线处的一句原文补上。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所描写的景色,使作者联想到_。1.对本段文字判断有错的两项是( )A.这段文字描写的是雪后山景的秀美。B.从这段文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整个小山都积满了雪。C.这段文字是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顺序写的。D.这段文字主要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如把树尖比作“日本看护妇”,说薄雪“害了羞”。11.“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是从侧面写出了_。12.“山”后面加“们”,是表示( )A.表示复数 B.把山拟人化C.是北方口语的习惯13.“带水纹的花衣”是写出了( )

11、A.下了点小雪后的山上的景色。B.下了点小雪后山上有水了,流来流去像带水纹的花衣。14.本段开头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结尾说:“就是下小雪吧”这里小雪的“妙”处是()A.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B.小雪可以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C.小雪可以点缀得那些小山更加秀美。 D.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15.雪本来是白色的,文中却说它“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是因为:16.给这段话选出一个标题( )A.雪后的景色B.冬天群山美C.雪后图D.雪后山更秀皇帝的新装 (一)问答性题目4.“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两个骗子说这话的

12、目的是什么呢?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看。5.“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你认为他们说谎的原因是什么?6.作者让一个孩子说出了事情的真相,目的是什么?7.“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8.你认为骗子行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9.“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大臣们这些行为并非生活中实有,但读后又令人信服,你相信他们会去这样做吗?为什么?10.这篇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二)选择性题目5.“两位诚实的官员”指着那架空织布机违心地称赞“布料”的原因是( )A.为了蒙骗皇帝B.替骗子说好话C.他们相信别人都能看见布料D.为了表明他们可以看见布料,因而是聪明的,称职的6.“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是两个_句。这两个句子既写出了皇帝的_,又写出了他的_。( )A.否定句 机智 虚荣B.疑问句 无能 不懂装懂C.疑问句 愚蠢 昏庸D.双重疑问句 昏庸 愚蠢7.文中对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