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布料机施工方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4875290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布料机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混凝土布料机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混凝土布料机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混凝土布料机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混凝土布料机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布料机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布料机施工方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 概述2二、 布料机安装与拆卸21、 布料机安装前的准备32、 装拆基本要求33、 布料机独立固定状态的安装44、 布料机内爬状态的安装145、 布料机的拆卸14三、 内爬顶升141、 内爬装置组成142、 内爬框架支承梁定位方式和支承处砌体的外载荷173、 内爬装置的安装194、 内爬顶升操作20附图一附图十一 2229HG28C内爬塔式混凝土布料机搭拆施工方案一、 概述本工程混凝土布料机采用HG28C内爬塔式混凝土布料机,由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有关布料机位置,布料机基础对桩是否有影响,布料机自身荷载是否集中在某一桩,特作如下说明:1、 布料机固定支腿位置位于地下

2、室电梯井,具体位置详见附图。由于本工程桩基将以摩擦桩为主,筏板下的固定基础在挖土浇筑钢筋砼后增加了95#桩与混凝土的摩擦力。2、 布料机自身荷载通过内爬框架支承梁传递,内爬框架由工字钢或槽钢制作,两端一般是支承在电梯井墙壁预留洞内,用楔块将其固定住(详见附图)。每层设置四个预留洞,每层之间的间距大于6m,小于9m。从第一次内爬开始,整机的荷载通过内爬框架和支承梁传递给建筑物,即整机全部荷载(无论是内爬作业,还是正常的布料工况或非工况),均由建筑物承受,而不是集中在某一桩上。二、 布料机安装与拆卸1、 布料机安装前的准备11安装工地应配备一个专供布料机用的电源箱。12电源箱应直接从工地变电室引入

3、电源,距离不应超过30m。13根据布料机最大部件的重量确定合适的起重设备和安装工具(辅助吊装设备、枕木、索具、绳扣等)。注:HG28C布料机最大吊装单元重量为3t。14 应具备运输和堆置布料机部件的场地。 15用户应按要求制作基础、平衡重和内爬框架支承梁。 16应准备一些14mm厚的钢垫片,以保证基础与塔身接合面的平面度。2、 装拆基本要求21参与安装和拆卸的主要人员必须熟悉布料机的性能结构和特点,技术熟练,有排除故障的能力。22装拆过程中,必须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23装拆场地应清理干净,并用标志杆等围起,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24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安装场地上方掉落物体。25装拆人员应按

4、空中作业的安全要求,携带必要的安全用具。包括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和穿防滑鞋等。26遇有雷雨、大雪、浓雾和风速超过7.8m/s(4级风)的天气不得进行安装和拆卸作业。27布料机动作前,必须进行全面检查,消除所有不安全隐患。3、 布料机独立固定状态的安装31塔身部分的安装311安装内爬节(重1700Kg)将内爬节吊装在固定基础上,其安装方向必须考虑内爬装置的安装布置情况(参见“内爬顶升”)。内爬节和固定基础之间,以及所有标准节之间均采用四件10.9级M39280的高强螺栓联接,螺栓的预紧力应达到2070NM,每件高强螺栓均装配一个垫圈和两个螺母。安装后用经纬仪或吊线法检查其垂直度,主弦杆四个侧面

5、的垂直度1.5/1000。如下图:312安装加强节(每节重700Kg,共两节)将加强节吊装在内爬节上,注意对齐输送管,依次安装两节加强节。如下图:313安装标准节(每节重610Kg,共三节)将标准节吊装在加强节上,注意对齐输送管,依次安装三节标准节。如下图:314安装顶节中间平台(总重700Kg)将中间平台组装好后,将其安装到顶节的相对位置,然后将两者一起吊装到标准节上,注意对齐输送管。如下图:32安装大臂后段上下转台回转支承(总重3000Kg)将这一组件吊装到顶节上,用四套10.9级M39280的高强螺栓组与顶节联接,螺栓的预紧力应达到2070NM。如下图:33安装平衡臂(重500Kg)将平

6、衡臂走台组装好后,将其安装到平衡臂的相应位置,然后将其吊装到上转台的相应位置,用销轴、卡板和螺栓将平衡臂与上转台联接。如下图:34吊装一块平衡重(重2500Kg)到平衡臂上。如下图:35安装大臂前中臂小臂(总重3000Kg)将此组件吊到大臂后段的位置,使大臂前根部的销轴落到在大臂后段前端的U形卡槽中,然后用压板、螺栓锁定。吊装时,注意将该件的重心稍微靠后,以便使销轴能顺利地安装到槽中。然后用活节螺栓将大臂前段和大臂后段相联。如下图:36将其余三块平衡重分别吊装到平衡臂上,并用连接板将平衡重联成一体。如下图:37吊装司机室(含电控柜),液压油箱到安装平台的相应位置,并固定牢靠。38用管卡将所有的

7、混凝土输送管联接牢靠;用液压软管联接好所有的液压管路;用导线、电缆联接好电气系统,并且要确保接地安全,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39检查标准节之间的联接螺栓、各销轴的卡板螺栓和各平台的联接螺栓等是否联接可靠;液压系统的管路联接是否正确;电气系统是否正确联接。310四次转动布料机到标准节方向,分别拧紧四个受压角上的螺栓。至此布料机安装完毕。(如附图一)4、 布料机内爬状态的安装41内爬装置的安装参见“内爬顶升”中“内爬装置的安装”。42其它部件的安装同3中的相应说明。5、 布料机的拆卸布料机拆卸过程按照安装过程的相反顺序进行。其余参见“内爬顶升”。三、 内爬顶升1、 内爬装置组成内爬装置由一节内爬节

8、、三套内爬框架、两条顶升爬梯、一根顶升活动梁、一根顶升油缸、四根承重梁等部件组成。11内爬节和承重梁内爬节上部焊有由两槽钢拼成的固定梁,固定中部有双耳,与顶升油缸底部铰接,传递顶升载荷。固定梁两端装有可转动的爬爪,用于油缸顶升换步。内爬节下部焊有角钢拼成的水平腹杆,当内爬到位后,承重梁与水平腹杆成45角插在水平腹杆下,搁在内爬框架上,把整机重量传到内爬框架支承梁上。(如附图二)12内爬框架内爬框架由两长两短框梁用高强螺栓连接而成,其预紧力矩应达到450NM,框架角上装有八个导轮和八个顶块,内爬框架搁在支承梁上,用高强螺栓与支承梁连接。内爬框架按上、中、下三层布置,第一次内爬可以不设下框,爬升结

9、束,中框成为下框,上框成为中框,整机正常工作时可以不设上框,塔机全部载荷由下框和中框承担,以后爬升前再装上上框。布料机内爬时,爬升载荷主要由上框承担,并与中框一起起着塔身爬升导向作用。内爬时放松顶块,在顶升油缸推动下,整机沿导轮向上爬升,爬升完毕,整机搁在承重梁上,使框梁承受塔机的垂直载荷,压紧顶块,传递布料机的横向载荷。(如附图三)13顶升活动梁顶升活动梁由两根槽钢拼焊而成,中间有双耳与顶升油缸活塞杆头铰接,活动梁两端装有可转动的爬爪。油缸伸缩带动活动梁的爬爪在内爬节滑槽里上下运动。如下图:14顶升爬梯两条爬梯顺塔身两侧挂在上层内爬框架短框梁的销轴上。内爬顶升时,固定梁和活动梁两端的爬爪依次

10、落在爬梯的踏步上,承受塔身的自重载荷。每条爬梯由四节通过销轴联接组成。如下图:15顶升油缸顶升油缸装在内爬节内,油缸底部与内爬节固定梁铰接,活塞杆头部与顶升活动梁铰接,其额定压力为28MP,工作压力为26MP。2、 内爬框架支承梁定位方式和支承处砌体的外载荷21内爬框架支承梁定位方式内爬框架通过16套8.8级M24240的螺栓组与支承梁联接在一起。内爬框架支承梁两端一般是支承在电梯井墙壁预留洞内,用楔块将其固定住。每层设置四个预留洞,每层之间的距离大于6m,小于9m。预留洞推荐尺寸如下图:当电梯井墙壁不宜预留孔洞时,可预埋牛腿。内爬框架支承梁通过螺栓与预埋牛腿固定。如下图:注:预留洞方向应与内

11、爬节滑槽在同一侧面(即内爬框架支承梁必须放在内爬框架短框梁下方)。否则爬爪踏不到爬梯踏步。22内爬框架支承处砌体的外载荷从第一次内爬开始,整机的载荷通过内爬框架和支承梁传递给建筑物,即整机的全部载荷(无论是内爬作业,还是正常的布料工况或非工况),均由建筑物承受,因此内爬框架支承处砌体必须要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具体受力情况参见下图:具体数值参见下表:外部载荷垂直力G311.2KN最大不平衡弯矩M451.5KNM水平力F6KN扭矩MT77.5KNM内爬框间距H6MH9M建筑物反力水平力F1max105.2KNF2max75.25KN垂直反力R311.2KN3、 内爬装置的安装 按要求制作支承梁,设置

12、预留洞或预埋牛腿。 固定支承梁,并且保证支承梁上表面平面度4/1000。 安装内爬框架到支承梁上,用螺栓将两者相联。如下图:注意:内爬框架的短框架必须放在支承梁上。上下两层框架必须对齐。 吊装内爬节到内爬框架里,支好承重梁。(如附图四) 将联接好的爬梯用60的销轴挂在最上层内爬框架的短框架上(顶升工作状态),并且保证爬梯自然下垂。4、 内爬顶升操作41内爬顶升前的准备工作 将臂架收拢,放平。 接通阀块I上的顶升快速接头,打开油泵,操纵手动换向阀,满行程伸缩顶升油缸活塞,空载运行5分钟,保持油路畅通。 安装最上层内爬框架。 放松内爬框架四角上的八个顶块。 调整内爬框架四角上的八个导轮,使其与塔身

13、主弦杆的间隙约为2mm,并保证其滚动自如。 适当放长外接主电缆进线长度,以防内爬时拉断电缆。 检查内爬装置是否联接可靠、整机状态是否稳定、液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天气是否正常(内爬顶升只能在不大于4级风的情况下进行),如果一切就绪,即可开始内爬顶升。42内爬顶升 开启油泵,回转处于制动状态,按下顶升按扭。 操纵手动换向阀,全部缩回顶升油缸活塞杆。 缓慢伸出活塞杆、拉动活动梁爬爪拉环,使活动梁两端爬爪踏到爬梯的踏步上。(如附图五) 缓慢伸出活塞杆,约100mm,再缩回活塞杆,如此反复十次左右,检查各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各连接及安全装置是否正常、塔身是否调平衡。一切正常后,伸活塞杆,从下层框架上抽出承重梁,搬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