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薄膜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4875242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学薄膜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光学薄膜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光学薄膜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光学薄膜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光学薄膜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学薄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学薄膜(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功能薄膜前景广阔。功能薄膜将在战略新兴产业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应用前景广阔,蕴藏巨大的投资机会。功能薄膜性能、应用领域各异,技术壁垒较高,我们将其难点主要归纳为原料、配方及工艺、设备。在这3个方面具有优势的公司,未来都将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在众多功能性薄膜中,看好的依次是光学薄膜、光伏薄膜、锂电池隔膜、水处理渗透膜、高阻隔包装膜。1、光学薄膜进口替代空间大。全球光学薄膜170 亿美元市场,国内液晶产能迅速扩张,国内光学薄膜企业面临难得发展机遇。扩散膜领域有望率先突破,高透明聚酯原料和精密涂布是其技术核心。佛塑科技、康得新。2、光伏薄膜前景广阔。光伏行业过去5 年10 倍增长,带动光伏薄膜需求

2、。光伏薄膜主要包括氟膜、聚酯基膜和EVA 胶膜,原料和配方改性和核心技术。国内公司在聚酯基膜、EVA 胶膜及背板领域迅速崛起。东材科技、红宝丽、鑫富药业等。3、锂电池隔膜期待电动汽车市场。消费电子保证需求20%稳定增长,电动汽车将带动需求数倍增长。成孔工艺是隔膜核心技术,干法工艺更加受益于电动汽车的普及。佛塑科技、南洋科技、沧州明珠和大东南。4、水处理膜受益于节能环保政策。“十二五“期间,国内海水淡化膜的市场空间在12-18亿,MBR膜的市场空间在12亿元左右,行业的爆发性增长取决于节能环保标准的大幅提高,关注龙头企业碧水源和st汇通。5、高阻隔膜受益于消费升级。传统包装膜需求稳定,消费升级带

3、动高阻隔膜的占比提升。高阻隔原料及多层共挤复合工艺是关键。建议关注浙江众成。 当然,有些股票虽然好,但是已经透支,比如康得新,因此需要仔细分析。买入需谨慎。 薄膜行业研析: 塑料薄膜指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薄膜,用于包装,以及用作覆膜层。中国塑料薄膜的产量约占塑料制品总产量的20%,是塑料制品中产量增长最快的类别。从中国塑料薄膜的应用领域看,用量最大、品种最多、应用最广的是包装工业,其消费约占2/3,其次是农业约占30%,其余为各种工业用薄膜及,如微孔膜、屏蔽膜、土工膜等。理论上几乎所有合成树脂都可能成膜,但是具有经济意义、用量最大的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

4、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乙烯、乙烯/乙酸乙烯、聚酰胺等树脂。塑料薄膜工业上的生产方法有压延法和挤出法,其中挤出法又分为挤出吹膜、挤出流延、挤出拉伸等,目前挤出法应用最广泛,尤其是对于聚烯烃薄膜的加工。压延法主要用于一些聚氯乙烯薄膜的生产。在树脂基体中添加适宜的塑料助剂,就可以制备出所需的各种功能性薄膜。1、薄膜行业的 3 座大山薄膜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体现在3 个方面:原料,设备、配方及工艺。为符合下游制膜工艺需要及满足某些特殊功能,树脂原料一般需要特殊牌号的产品。例如BOPP 包装膜所需的聚丙烯树脂原料,国内尚未实现国产化,国际上由北欧化工、日本普瑞曼、韩国大韩油化及新加坡TPC 四家垄断

5、。国内BOPP 专用料只能用于生产普通光膜,很难适应BOPP 包装膜高速化和超薄化的要求。薄膜生产线大致可分为挤出部分、拉伸部分、分切部分和收卷部分。国产设备在加工精度、拉伸速度、工艺参数控制等方面与国外设备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薄膜设备仍以进口为主。部分特种薄膜,如隔膜等,由于存在特殊加工工艺,需要对通用设备进行改进,因此设备难度更高。2、未来发展方向传统包装薄膜,进入壁垒不高,产品严重同质化且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较低。然而,包装膜市场空间大,需求稳定,未来向着降低厚度、多层复合和环保可降解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薄膜行业的中高端产品,尤其是功能薄膜增长潜力大,严重依赖进口,仍有广阔发展空间。光

6、学薄膜:高透明树脂、精密涂布;全球高度垄断,国内未有成熟供应商;全球液晶显示光学膜过去5 年20%复合增长,170 亿美元左右市场,国内需求迅速增长。光伏薄膜:特种原料合成、认证周期长;全球高度垄断,国内逐渐技术突破;行业未来30%以上增长,未来市场潜力巨大。锂电池隔膜:成孔工艺;进入者极少,产品质量差异大,全球寡头垄断;消费类电子产品60-80 亿元市场,电动汽车爆发性增长。水处理膜:表面处理、成孔工艺;进入者较多,产品质量差距较大;国内 30 亿元市场,政策驱动爆发性增长。高阻隔膜:高阻隔原料合成、多层共挤复合;部分进入者,产品差异大;食品包装20%左右稳定增长,生鲜食品占比提高。从市场空

7、间看,光学薄膜经过多年发展,市场相对成熟,约170 亿美元左右。光伏薄膜市场空间次之,约100 亿元左右,锂电池隔膜、水处理膜、高阻隔膜规模大多在50-100 亿元之间。从技术壁垒看,光学薄膜的技术门槛也最高,进入者也最少。光伏薄膜和锂电池隔膜技术壁垒也相对较高,国内企业正在积极进入相关领域,分别有少数公司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水处理膜和高阻隔膜,技术相对成熟,国内产品品质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市场空间和技术壁垒,重点看好的依次是光学薄膜、光伏薄膜、 锂电池隔膜、水处理渗透膜、高阻隔包装膜。光学薄膜:技术壁垒高,进口替代空间大液晶显示是目前主流的平板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显

8、示器和手机等领域。主流的TFT 液晶面板01-08 年年均增长率高达49%,对光学薄膜的需求也迅速增长。液晶面板中,背光模组和偏光片是其核心部件,两者又由多层光学薄膜构成。各种光学薄膜中,背光模组中的棱镜片和偏光片中的PVA 膜、TAC 膜技术壁垒极高,国内尚未实现产业化。上市公司中仅深纺织和佛塑科技涉足偏光片的生产,然而PVA 膜和TAC 膜依赖进口。背光模组中的扩散膜,技术门槛稍低,上市公司中,康得新正在进入该领域。1、面板产能转移,国内光学薄膜面临难得发展机遇液晶面板中,光学薄膜成本占比约20%,液晶面板需求的快速增长,对光学薄膜的需求也与日俱增。2006 年至2011 年,全球TFT-

9、LCD(LED)光学薄膜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9%,2011 年全球TFT-LCD(LED)光学薄膜的需求量将超过4 亿平方米,其中增光膜的需求量接近4800 万平方米,扩散膜的需求量超过1.75 亿平方米,TV复合光学薄膜的需求量接近2750 万平方米;我们预计,目前全球光学薄膜的产值约170 亿美元。近年来,国内液晶面板投资增长迅速,多条高世代生产线将陆续投产。根据Displaysearch 统计,2009 年大陆生产的液晶面板产能占全球产能的6.38%。但随着中国大陆几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陆续投产,预计到2012 年中国大陆面板产能将比2009 年增长6.4 倍,占当时全球产能的27%

10、,产能转移趋势明显。液晶面板产能转移必将给上游配套原料带来巨大投资机会。液晶面板所需核心原料,如单晶、混晶、玻璃基片、光学薄膜等,正不断吸引国内资金和技术进入相关领域。光学薄膜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将是未来发展重点。2、技术壁垒高,亟需打破日韩垄断光学薄膜指光在传播路径过程中,附著在光学器件表面的厚度薄而均匀的介质膜层。通过薄膜的反射、透射和偏振等特性,以获得在某一或是多个波段范围内的反射、透射和偏振等各特殊形态的光。以目前主流的液晶面板为例,产品中包括防反射膜、偏光片、广视角膜、棱镜片、扩散膜、反射膜等。其中,偏光膜、背光模组中的增光膜和扩散膜是最关键的功能件。聚酯薄膜是各类光学薄膜的主要初始原

11、材料,棱镜片、扩散膜、反射膜等均是在聚酯基膜基础上加工制成。一块LCD 模块产品中最多时含有八层不同规格的BOPET 膜,在LCD 模块组装过程中还需7-8 层不同规格和品种的BOPET 膜作为离型保护膜。光学薄膜对树脂原料和薄膜加工设备有极高要求,加工车间洁净度要求也极高。由于技术门槛较高,产能大多集中于美日韩少数厂商手中,如日本东丽、杜邦帝人、3M等公司。国内相关企业若能取得技术突破,将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3、偏光膜液晶显示器的成像必须依靠偏振光,因此所有的液晶都有前后两片偏振光片紧贴在液晶玻璃,组成总厚道1mm 左右的液晶片。如果少了任何一张偏光片,液晶片都是不能显示图像的。偏光片主要由

12、中间能产生偏振光线的PVA 膜,再在两面复合上TAC保护膜组成。目前全球主要偏光片供应商集中于日本韩国,日本主要是日东电工、住友化学、三立化工,韩国的LG 化学和我国台湾的力特光电等也有涉足。国内仅3 家公司能够批量生产TN 和STN 型偏光片,分别是深纺乐凯、温州侨业、纬达光电等,还无法配套TFT 液晶面板用偏光膜。由于竞争日趋加剧,偏光片盈利逐渐下滑。偏光片构成中中,TAC 膜和PVA 膜技术门槛更高,供给也更为集中,两者合计占偏光片成本的75%。TAC 膜全球主要由富士胶片供应,占比超过60%,另外还有柯尼卡、LOFO 等。PVA 膜全球仅可乐丽和合成化学批量生产,可乐丽占比接近80%。

13、相关上市公司:深纺织、佛塑科技佛塑科技(000973):与亚洲化学合作2004 年成立纬达光电公司,持股比例55%。纬达光电公司目前拥有偏光片产能120 万平米/年,仅能生产TN 和STN 系列偏光片。通过与下游客户保持紧密合作,公司在3D 眼镜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盈利能力较强,毛利率保持在30%以上。公司2011 年偏光片2 期项目投产,新增产能100 万平米/年。完全达产后,有望贡献业绩0.12 元。深纺织(000045):公司全资子公司盛波光电现有产能20 万平米/月,主要以TN 和STN 系列偏光片为主。2009 年公司启动TFT 系列偏光片项目,一期项目预计2011 年第四季度

14、建成投产。项目达产后,将新增产能800 万平方米/年,年新增产值18.8 亿元,年均创利税2.05 亿元人民币,年均净利润1.21 亿元人民币。4、棱镜片:花纹模辊的精密加工是核心也称增光片,是在薄膜的一个表面涂布树脂或直接射出产生锯齿状的纹路,以形成集光的功效,因此叫棱镜片。加入棱镜片后,单片可增亮60%左右,双片可增亮120%左右。棱镜片的主要材料为PET 或PC 光学薄膜。3M 的BEF III 将厚度约125m 的光学级PET 薄膜上涂布压克力树脂,再利用预铸微结构的滚轮转印,制作出宽度约50m、90角之棱镜结构,并配合高能紫外光将微细的棱镜结构硬化。棱镜片的主要技术难点在花纹模辊的制

15、造。国内由于精密加工工业基础薄弱,没有专门用于辊筒加工的超精密单点金刚石机床,缺乏辊筒表面处理技术,因而不能达到棱镜片工艺技术要求。目前模辊加工设备及技术掌握在日美少数企业手中。5、扩散膜:精密涂布技术是核心扩散膜主要通过在透明基材上(主要是聚酯基膜)两面涂覆散光颗粒,使其具有扩散光线的作用,可以将线光源扩散成面光源。扩散膜的重要指标为全光透过率及雾度。扩散片又分为上扩散片和下扩散片,上扩散片的雾度一般70%,下扩散片的雾度一般80%。目前,全球扩散膜母卷制造厂商以日本为主,主要集中于日本惠和、智积电等,韩国厂商以SKC、SBK 和MNtech 为主,主要供应韩国客户;台湾厂商此前以代理和裁剪加工为主,近年来长兴化工、宣茂科技陆续进入扩散膜制造领域。扩散膜的核心壁垒在于精密涂布。扩散膜涂布时,局部稍有厚度不均,马上就可用眼睛看出膜片上明暗不一的缺陷。扩散膜的厚度误差一般为5%,减去基材厚度误差的1%后,还剩下4%。扩散膜涂布厚度通常在1020um,可见对涂布机的精度要求是极高。由于扩散膜是3 种光学薄膜中,技术壁垒相对较低的,也是国内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