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地关系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873726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地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地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地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地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地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地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地关系(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过好双基关回和蓦硼知侃训紡网厨基本实验要求1. 实验原理弹簧受到拉力作用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 力也就越大2. 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钩码、刻度尺、坐标纸3. 实验步骤(1)安装实验仪器(如图1所示).测量弹簧的伸长量(或总长)及所受的拉力(或所挂钩码的质量),列表作出记录,要尽可能多 测几组数据.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以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为横坐标(4)按照在图中所绘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5)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

2、,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再考虑 二次函数.r规律方法总结1. 数据处理(1) 列表法将测得的F、x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可以发现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比值在误差允许围是相等的图象法以弹簧伸长量x为横坐标,弹力 F为纵坐标,描出F、x各组数据相应的点,作出的拟合曲 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函数法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满足F = kx的关系.2. 注意事项(1) 不要超过弹性限度:实验中弹簧下端挂的钩码不要太多,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过弹簧 的弹性限度.(2) 尽量多测几组数据:要使用轻质弹簧,且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3) 观察所描点的走向:本实验是探究性实验,实验前并不知

3、道其规律,所以描点以后所作的 曲线是试探性的,只是在分析了点的分布和走向以后才决定用直线来连接这些点(4) 统一单位: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3. 误差分析(1) 钩码标值不准确、弹簧长度测量不准确带来误差(2) 画图时描点及连线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研透命题点fiWff希常和甘折竟融商曲点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实验础考点自主悟透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1.列表分析法:分析列表中弹簧拉力 F与对应弹簧的形变量 Ax的关系,可以先考虑 F和Ax 的乘积,再考虑F和Ax的比值,也可以考虑F和(Ax)2的关系或F和,云的关系等,结论: 为常数2图象分析法:作出F Ax图象,如图2所示此图象

4、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即F和Ax成正比关系7.73 cm ;图乙是在弹簧下cm;作图的规则:(1)要在坐标轴上标明轴名、单位,恰当地选取纵轴、横轴的标度,并根据数据特点正确确定坐标起点,使所作出的图象几乎占满整个坐标图纸若弹簧原长较长,则横坐标起点可以不从零开始选择(2) 作图线时,尽可能使直线通过较多坐标描点,不在直线上的点也要尽可能对称分布在直线 的两侧(若有个别点偏离太远,则是因偶然误差太大所致,应舍去).(3) 要注意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的意义,注意分析图象的斜率、截距的意义例1(2015理综19(1)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1) 图3甲是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

5、指的标尺刻度,其示数为 端悬挂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此时弹簧的伸长量Al为(2)本实验通过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的方法来改变弹簧的弹力,关于此操作,下列选项中规的做法是;(填选项前的字母)A.逐一增挂钩码,记下每增加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B.随意增减钩码,记下增减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图丙是该同学描绘的弹簧的伸长量Al与弹力F的关系图线,图线的 AB段明显偏离直线OA,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1)6.93(2)A(3)钩码重力超过弹簧弹力围解析由题图乙知,读数为14.66 cm,所以弹簧伸长量为(14.66-7.73) cm = 6.93 cm

6、; (2)若随意增减钩码,会使作图不方便,有可能会超出弹簧形变围,所以应逐一增挂钩码,选项A正确.(3)由题图丙知AB段伸长量与弹力不成线性关系,是因为钩码重力超过弹簧弹力围.变式1某学生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下端挂钩码,每增加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弹簧的长度x,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钩码个数01234567弹力F/N01.02.03.04.05.06.07.0弹黄伸长的长度 x/cm02.003.986.027.979.9511.8013.50(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 4中作出F x图线.根据F x图线可以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估测弹簧弹力为5

7、N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J.答案(1)如图所示tN(2)50(3)0.25命题点二创新实验一一器材与方法的创新*能力考点师生共研本实验一般是在教材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设计新情景进行考查,因此,要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 注重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用教材中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处理新问题.例2 (2014新课标全国II 23)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o、Pi、P2、P3、P4、庄、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o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

8、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 X0;挂有质量为0.100 kg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 m/s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 ; .11 以n为横坐标,1为纵坐标,在图6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n图象.kk).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inss幣益幕;: “計爺;: I SI d + ! Hs 話!=: MIA,-ri n 9-1! !Is - I 話匸需器善翼 llaaf! 11 I PI B111 i_iaae 咅薛五K一Blvm _3 BIB EBB ! Ila III _i=i:;=鶉

9、H J;ir.n2:益:口=露 msssM 3 - -rial- - I d -u 111P1P2P3P4P5P6X0(cm)2.044.066.068.0510.0312.01x(cm)2.645.267.8110.3012.9315.41n102030405060k(N/m)16356.043.633.828.8*m/N)0.006 10.017 90.022 90.029 60.034 7(3)图6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k与其圈数n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N/m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k与其自由长度lo(单位为m)的关系表

10、达式为 k=N/m.答案 (1)81.70.012 2(2)见解析图 n之间均可)晋1.75X 103 亠 1.67 X 1031.83 X 103一在亠 3.313.62亠(在丁之间均可)解析(1)根据胡克定律有mg= k(x X0),解得 k=0.100 X 9.80一乙N/m疋81.7x X05.26 4.06 X 10 21N/m,产0.012 2 m/N.k1(2) n图象如图所示1 75 x 1033 47根据图象可知,k与n的关系表达式为 k=- N/m , k与I。的关系表达式为 k=冷.变式2在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关系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7甲所示,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

11、另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其伸长量通过刻度尺测得,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列于下表中:伸长量X/(X 10 2 m)2.004.006.008.0010.00弹力F/N1.502.934.555.987.50(1)以x为横坐标,F为纵坐标,在图乙的坐标纸上描绘出能正确反映这一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图线(2)由图线求得这一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见解析图(2)75.0 N/m解析(1)描点作图,如图所示.(2)根据图象,该直线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即弹力与伸长量成正比,k=; = 75.0 N/m.命题点三拓展实验一一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能力考点师生拄硏例3 (2016全国卷I

12、I 22)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 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1)实验中涉及到下列操作步骤: 把纸带向左拉直 松手释放物块 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图9中M和L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 50 Hz由M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

13、为 m/s.比较两纸带可知, (填“ M”或“ L”)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雅位 cm点-T 2J17 : : 敏位 cm.枫“野卄! 3 16一-】5intfI|1|图9答案 (2)1.29 M解析(1)根据该实验操作过程,正确步骤应为物块脱离弹簧时速度最大,v=X =鳥0m/s= 1.29 m/s;由动能定理 肛二;mv2,据纸带中打点的疏密知 M纸带获得的最大速度较大,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较大 变式3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 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面边缘,如图10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回答下列问题: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p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 Ek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得Ek,至少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 (填正确答案标号).A. 小球的质量mB. 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C. 桌面到地面的高度 hD. 弹簧的压缩量 AxE. 弹簧原长10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k,得Ek=(3)图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