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4871693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想。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好

2、,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2.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1)关注生字读音。与(j) 矜(gun) 分(fn) 恶(w)(2)关注句子停顿。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三、理解文意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屏显如下练习。(1)解释加点的字。选贤与能-通举,选拔。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女子出嫁。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谓大同-这。(2)翻译句子。大道之行也。-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为公。-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

3、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3)给文章加标点。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指导朗读。对诵读作具体指导,在诵读中理清文章层次。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你认为哪一个是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明确:天下为公:一个公字点出了其他所有做法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二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

4、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这两句话是怎样体现大同社会天下为公的特征的?明确:(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

5、;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读降调。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4.指名朗读。要求读出理解、读出层次,直

6、至背诵。四、合作探究1.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与本文大同社会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思考,你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哪些地方达到了大同社会的要求?我们还应该作哪些努力?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推选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第一题,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加深对本文的理解,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再如,从往来种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那是一个男有分,女有归的理

7、想社会。第二题从正面设问,引导学生挖掘当前社会的积极健康因素,要求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三题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象,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五、齐背课文篇二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教学难点掌握文章的内容意义,熟练背诵文章。课时安排一课时。流程设计一、谈话导入教师组织学生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相机引入。二、初步感知检查预习。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正。教师范读。学生聆听,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加上

8、拼音。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留心容易读错的地方,作上标记。学生齐读。一起读课文,准确明白节奏重音等。教师自渎。小声跟读,巩固读法。教师进行朗读指导:(1)大道之行也:用提示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就是大道的内涵。(2)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要有停顿变化,不能连的太紧。(3)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意思。(4)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5)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主要形式有:1、男生齐读。2、女生齐读。3、左边齐读。4、右边齐读。5、同桌齐读。6、学生自渎。指名朗读课文,组织学生集体订正。三、深入探究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学。学生根据课文中的

9、注释,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互相说一说,听一听,指出其中的不足,记录共同存在的疑惑或有争议的地方。学生代表提出问题,教师相机组织解释疑惑或指正引导,形成共识。教师提出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目标设计: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2、文中的纲领性句子是什么?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大同社会的社会局面怎么样?教师给学生5分钟的探究时间,学生自主开展。指名发言,教师相机讲解强调。教师补充古代儒家人的政治理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领悟。四、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老子道德经片段,组织阅读,比较理解,加深认识。2、组织学生谈谈大同社会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五、作业设计篇三教学

10、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2.初步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进而感知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试背全文。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读能力。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德育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当堂成诵。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

11、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教学方法1.朗读法。这是一篇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3.探究创

12、新法。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教具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教学步骤一、#教案# 导语设计桃花源记中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

13、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二、朗读课文,粗知文意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n)男有分(f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w厌恶、憎恨)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2.教师领读 ,学生跟读,初步感知文意。3.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可小组讨论

14、。4.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学生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2)教师分层指导朗读。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第三: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3)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4)全班齐读课文。三、讨论下列问题,形成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1.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选一位学生回答,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