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植树的牧羊人》教师导案-副本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487090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植树的牧羊人》教师导案-副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4《植树的牧羊人》教师导案-副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植树的牧羊人》教师导案-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植树的牧羊人》教师导案-副本(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柳塔中学教师导案植树的牧羊人(第一课时)科目语文课题植树的牧羊人课型讲读主备杨红霞副备贺艳军 李卉 张建军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在朗读全文的基础上梳理内容。2、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1、 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2、 细心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抓住议论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牧羊人那种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品质。本节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具、学具:重点难点重点:抓住文中各段关键词,进行归纳梳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难点:抓住议论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牧羊人那种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品质内容拓展、学法指导导语设计知 识 储

2、备走近作者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相关知识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

3、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背景探源自主预习1.生字注音慷慨( )薰衣草( )干涸( )坍塌( )呼啸( )戳( )琢磨( )酬劳( )乍看( ) 薄 雾( )刨根问底( ) 废墟( )2.词语解释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 溜达:散步,闲走 。 慷慨无私:充满正气,情绪激昂,不吝啬,没有私心。

4、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到底。 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沉默,不出声。寡,少。 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合作探究整体感知1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2“想真正了解一个人”文章以这样的方式开头,意义何在?开门见山,为下文介绍牧羊人一生为人类造福做铺垫。3、课文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第一部分:老人心存善念荒山苦植树第二部分:老人十年植树已蔚然成林第三部分:老人创造奇迹改变了环境第四部分:老人健康长寿荒地成沃土4、文中描写了我三次见到牧羊人,都分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第一次:1913年“我”在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阿尔卑斯山山地旅行,由于在荒漠中连一滴水也找不到,所以“我”在找水的情况下认识了牧羊人。第二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我”应征入伍并在部队待了五年。战争结束后,“我”只得到了一杯微薄的酬劳,想去呼吸那种纯净没有硝烟的空气,所以我再次踏上去高原的路。第三次:从1920年开始,“我”每年都会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1945年6月是“我”最后一次见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