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教学设计及后记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4870048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非花》教学设计及后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花非花》教学设计及后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花非花》教学设计及后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花非花》教学设计及后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花非花》教学设计及后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花非花》教学设计及后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非花》教学设计及后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花非花教学设计授课者:林洁设计思路:备课既要备教学大纲,也要备高考考纲。语文学习就是对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的向往。语文教学应该重视人文性,对于古典诗词的教学,更应该解读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出来。鉴于高考的要求,在平常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备考意识,这就要求对于工具性应给予高度的重视。综合起来考虑,两者都需兼顾。在课堂中最为注重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训练出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举一反三。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难点,我采取的方法是避免教学手段的僵化,并努力把语文课堂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注入时代的血液。在本课中,将展示一些学生日常接触的影视作品、流行音乐来增强活力。

2、用几个词来概括我的思路:人文性、工具性、授人以渔、时代活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诗歌鉴赏之形象分析法理解博喻这一手法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诵读、探究、思路引导(授人以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之情激发学生对诗词的重视课时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白居易的花非花。诗词是情感的载体,读诗词就是领悟诗人的情感。古人是人,今人也是人,我们领悟其情感,并走进诗人所设置的境界,受其诗意的熏陶。现在就一起走进花非花的世界。二、 解读诗歌(一)、学生诵读诗歌,并让学生谈感受、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诗人所吟咏的是什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板书)学生自由发言(二)、“立象以尽

3、意”是前人对古诗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揭示,这也是我们鉴赏的一个出发点。也就是说:诗是要靠形象说话的,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忧乐、社会的治乱、个人的遭遇、情感的纠葛,都要借助形象来表达。理解一首诗,首先就是要从分析形象的特点入手,进而把握诗的主旨。诗的形象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或物,通过分析形象的特点来明了作者的意。(板书:“立象以尽意”形象分析)1、 这首诗出现了哪些形象呢?2、 这些形象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写的是什么事物?不是花,不是雾,不是春梦,也不是朝云,但和这些事物有着共同之处。像花一样美丽,似雾般朦胧、捉摸不定,又如春梦一样短暂,也似朝云般易散。并没有明确出来。3、这里用了

4、什么手法?比喻由一连串比喻构成,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自然成文。主要表现为以多个鲜明的喻体表现一个并未说明的主体。这就是博喻。本诗反复以鲜明的意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体,就如一个耐人寻味的谜。我们通常说到比喻有什么样的作用?形象生动,因为比喻能化抽象的情思为具体的物象。博喻则更是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通过这不同的喻体去反复地琢磨,感悟,就增强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歌具有一种内在的张力。我们再通过一些例子来更好地理解“博喻”这一手法,比如:贺铸写的青玉案里面有一句“借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里就是用烟草、风絮、雨来比喻闲愁,让人去想象一川烟草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满城风絮

5、又该如何,梅子黄时雨这雨该有多少啊!这样就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抽象的闲愁化为具体可感事物。3、 那么白居易要表达的是什么呢?对于他这个人具体人生来说,这份哀伤是因何而伤呢?让学生来谈,估计学生大概能结合白居易的生平,谈到这是感伤身世之作。教师做必要的点拔。有人认为这是感伤身世之作:白居易的一生并不平坦,他早年得志,后来遭遇了被贬的厄运,晚年家庭迭遭变故,对其打击颇大,再加上眼病几至失明,故此诗写其难言的伤痛。有人认为这是悼亡之作:白居易自编集时,将此诗编入“感伤”部分。这部分中另有两首诗与此诗情调极为接近:真娘墓:“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惟见真娘墓头草。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

6、。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简简吟,其中有句:“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这两首诗均为悼亡作品,末句的比喻,如“易消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花非花诗末的比喻如出一辙,音情逼真,都表现出一种对已经消逝了的美好事物的追念与惋惜之情。花非花紧编在简简吟诗后,这也可能是作者想表达的一种意思吧?诗人并没有在诗歌中明确出来,一切的解读更多的是一种猜测罢了。想起往昔的美好,对比今朝的失意,心痛难言,唯有化为诗句,寄托情思。他的没有明确,却也令诗歌包含着无限的可能性。三、花非花之影响谁人的人生没有过美丽,谁人

7、的人生又没有遇到过挫折,甚至是厄运。人们向往的都是真善美,在困境中更是很容易就去追忆曾经的美好,这几乎是人的共性。白居易把人们心头的这份遗憾对已经消逝了的美好事物的追忆之情用诗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出来,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所以,白居易这份淡淡的哀伤、这份难言的愁绪寄托在花非花中一直蔓延到今天。自古及今有很多人在他的这首诗里获得了灵感,创作出新的作品来。比如: (并通过多媒体展示这些作品,包括视频、音频素材)苏轼水龙吟张子野御街行电视剧花非花飞刀又见飞刀主题曲花非花流行歌曲,廖雋嘉花非花花非花古典舞、古筝曲都说当今的社会,画面、声音的娱乐比文字来得直接方便,也更刺激,更多的人喜欢的是影视和流行音乐,人

8、们没有闲情去阅读文字。但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深入人心的优秀之作背后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文化精神就蕴含在自古及今的文艺作品中。作为一名在校学校的学生,你们现在有机会去接触、学习这些优秀之作,就要用心去品味,内化为自己的力量,为你的人生打上底色。四、 抛砖引玉1、白居易寥寥数语,人生一切的美都那么朦胧可待又那么转瞬即逝。我有感于白先生之情,遂和诗一首诗名“花非花注”2、美好而短暂的事物,令人很容易就想起了一种花。你们知道是什么花么?昙花。老师写了小诗一首,并不讲究格律,只求能达意。昙花开放在夜阑深静处夜风颤动你的清幽气息晶莹剔透是纯洁脸庞,舞出绝美风姿谁人听到花开的声音,清婉而脆弱

9、憔悴在晨曦微茫中消逝了芬芳无迹可追寻依依不舍是泪眼楚楚,化作滴滴露珠谁人闻出那是泪的苦涩,无奈却淡定谁见识你的美丽,谁又怜惜着谁风停之后,泪亦风干,随风飞散,那是你的归宿老师在这里做了示范,希望同学们也能拿起你的笔来,及时地把自己的感觉捕捉下来。语文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实实在在地多读多写,才能提高。(并要求学生在本册书中任选一首诗词最有感触的一首。改写为一篇文章,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散文,或者诗歌,要能写出真情实感。)有人说,语文教材是写作的后花园,诗歌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思想确实是写作的好素材。不论是对诗歌的借用、还是化用,都能增强文章的文采,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诗词对于写作的作用不仅仅是

10、借用或化用,更重要的是诗化的语言对写作的影响。诗词能在短短几句话就把一定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时一个字便意境全出。所以,为了考试的诗词鉴赏题目,也是为了作文,更是为了提高你个人的素养,同学们应该重视古典诗词的学习。好的诗词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就如这一首花飞花,白居易早已作古,可这首诗却永远地活在人们的心头。最后在优美的歌声(花非花)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并在大屏幕上显示以下内容: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对已经消逝了的美好事物的追念与惋惜之情,余韵悠悠余恨绵绵板书设计:内容:美好的、捉摸不定的、短暂易逝的事物情感:淡淡的哀伤、追念、惋惜 “立象以尽意” 花 美丽手法: 雾 朦胧 化抽象为形象形象生动博喻 春梦 短暂 无限想象空间增强内涵 朝云 易散对已经消逝了的美好事物的追念与惋惜之情教学后记: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认为有几个环节做得比较好,其一,双基落实到位;其二,在“花非花之影响”这一部分,引进一些流行元素,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三,在“抛砖引玉”这一部分,教师的创造很明显地触动了学生,令其产生写作欲。总而言之,师生都走进了诗词的意境,感悟其美,并受到启发。另外,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出诗词的生命力,这是诗词感动人之所在,也能从理性的高度来把握诗词的内涵。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