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儿童庆丰收助学学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486931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苗家儿童庆丰收助学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苗家儿童庆丰收助学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苗家儿童庆丰收助学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苗家儿童庆丰收助学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苗家儿童庆丰收助学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苗家儿童庆丰收助学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苗家儿童庆丰收助学学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届尚义“阳光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课例研讨活动第四届尚义“阳光杯”、“点亮梦想”课例研讨活动音乐学科二年级研究文案苗家儿童庆丰收(人教版第四册)执教者:朱 荟 凝执教者系列:入 职 期执教时间:4月7日上午第一节学校尚义小学设计人朱荟凝课题唱歌苗家儿童庆丰收教材音乐学科二年级下册版本:人教版设计课时一课时实施教学班级二年级(5)班研究设想小学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的课堂,它首先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鉴赏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这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宗旨。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2、,它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对苗家儿童庆丰收一课的教学做了以下研究设想:1在感受中实施审美感受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又是听觉的艺术,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活动之中。因此,本课从一开始剪辑的苗族山歌、芦签独奏曲,到后面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听磁带范唱等环节,都是让孩子们从听中充分感受苗族音乐特有的音韵美。此外,通过播放精选的VCD课程资源,把苗族音乐、舞蹈中的精彩画面和苗族人文风情展示给学生,让作品

3、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从看中得以充分感受,学生在这艺术的氛围和感受中获得了审美的愉悦。此外,通过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了审美情感,发展了审美想象,深化了审美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2在体验中实施审美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它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的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在歌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学唱、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充分体验音乐的旋律美。学生只有“动”起来、“舞”起来,才会对音乐有真正的体

4、验和理解。因此,本课还组织学生进行了苗族歌舞的集体表演。在演唱和综合性艺术表演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已去体验歌曲,让学生用充满活力的情感来伴随他们的认识过程,在互动中焕发他们的表现能力和参与合作的能力。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记录着各民族的文化历史与生活习俗。而苗家儿童庆丰收这首歌曲又恰好是咱们贵州本土的苗族歌舞曲,因此,学生们就能从本课的学习中初步感受到贵州苗族歌曲的风格特点,体验到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从此,我们也悄悄地把热爱民族音乐的种子,播入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学情分析苗家儿童庆丰收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二年级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

5、丰收,并学跳简单的苗族舞蹈动作。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教材的特色,我主要以引导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去苗家旅游”这一情景主题。依次采用“敲苗家鼓唱苗家歌跳苗家舞”这三个环节进行教学。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在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苗族歌舞的表演。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通过苗家儿童庆丰收的演唱,感受贵州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学习资源多媒体课件,堂鼓、录音机

6、、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回答提问。认真观看视频。1.提问:中国有多少个民族?说说你知道的民族?2.导入去苗寨旅游(播放苗家风俗影片)加深对祖国56个民族的了解,导入单元主题。从听、看入手,将苗族音乐舞蹈中的精彩画面展示给学生,使其得以充分感受。活动二认真思考后回答提问。用声音模仿听到的节奏。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打得最整齐。3.提问:观看影片后,说说苗族服饰的特点?说说苗族人民最喜欢的乐器有哪些?4用堂鼓代替苗家铜鼓打节奏“XX X XX X X. X XX XX X ”5讲解附点节奏的特点,请同学上台展示。启发学生观察后进行总结。通过小小的师生互

7、动,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了解苗族乐器的同时解决了歌曲中节奏难点。让学生亲身体验苗家音乐的民族魅力,轻松的掌握知识。活动三感受苗族歌曲的欢快情绪。吹(芦笙)敲(铜鼓)男生、女生接龙读歌词。1.除了用铜鼓给舞蹈伴奏,苗家人民还很喜欢用芦笙来吹奏歌曲。看,(播放图片:芦笙)这就是芦笙,是用竹管插在笙斗里制作成的,用双手捧着吹。苗族的芦笙调特别有名。听,苗家的小朋友唱起了一首庆丰收的歌。听听这首歌带给你什么感受?(这是一首由苗族芦笙调填上歌词而成的歌舞曲)2.说一说歌词唱了什么?(课件出示歌词)3.有表情、有节奏的念歌词。逐渐加快速度。由乐器的认识导入歌曲的学习。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听记歌词的好习惯。活动

8、四第3句的最后一小节是低音,第4句的最后一小节是高音。展示歌谱,学生唱,老师打鼓。之后一遍交换。最后男女生分别用拍手为歌曲伴奏。1.教唱歌曲,带唱2遍,观察歌曲后2句旋律的不同点。画上旋律走向,引导学生唱准确音高。2.学生齐唱。3.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或是喜庆的大日子的时候,最喜欢敲锣、打鼓,那我们一起在歌曲中加入敲锣打鼓的动作。(师生互动)学习旋律,突出难点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根据手势唱准旋律。把之前学习的节奏,加入到歌曲的表现中,使歌曲充满活力。师生互动,加强趣味性,降低学习难度。活动五先学步伐,再加上手势。男女生分别进行练习动作。(学生合着歌声苗家儿童庆丰收跳着苗族舞出教室)我们都知道苗族人

9、民能歌善舞,这么动听的音乐应该配上优美的舞姿才够完美,同学们想不想学学简单的苗族舞蹈动作啊?1.教师进行简单苗族舞蹈动作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2.打鼓伴奏3.边唱边跳,感受苗族儿童庆丰收的喜悦心情。小结小朋友,这节课你们玩得开心吗?都学会了什么?感觉自己表现怎么样?和你们在一起,我也真开心!苗家的欢庆会就要开始了。让我们唱起芦笙歌,跳起苗族舞,到苗寨去联欢吧!让学生在歌舞表演中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教学反思根据作品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着力抓住“感受与体验”这两个实施审美教育的关键环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全课共分

10、为四个部分:一、激趣导入;二、感受苗族人文风情;三、在演唱中体验;四、在表演实践中深化体验。课开始时,我以导游的身份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以带领大家去一个“既遥远又神秘”的地方旅游为“悬念”,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为深入理解苗家儿童庆丰收这首作品的内涵作了铺垫。从现在学生的情况看,他们虽然曾通过电视等媒体,对苗族民间风情有所见闻,但获取的信息毕竟非常零散,难以对苗族相关文化形成印象。特别是城里的孩子上山下乡的时间很少,难以得到亲自去苗寨体验民间音乐的机会。因而,我特地精选了由贵州省政协、贵州电视台共同录制的VCD作为课程资源,编辑制作了课件,随即将苗族音乐、舞蹈中的精彩画面展示给学生,让作品的艺术感

11、染力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从看中充分感受苗族的人文风情,孩子们在这艺术的氛围和感受中获得了审美的愉悦。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活动之中。本课从一开始剪辑的苗族山歌、芦笙独奏曲,到后面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听磁带范唱等环节,都是让孩子们从听中充分感受苗族音乐特有的音韵美。同时,还利用有趣的课件帮助他们快速地归纳和记忆歌词。尔后,再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练唱歌曲,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旋律美。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它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乐课堂教学应更多地建立在参与和感受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动”起来、“舞”起来才会对音乐有真正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学跳了简单的苗族舞蹈,并让孩子们围成了大自,以苗族特有的困舞的形式进行苗族歌舞表演,这也将本课推向了高潮。从孩子们的笑脸和投人的表演中,可以看出他们真正融人了音乐,充分感受和体验了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这种乐趣来自于他们全方位的主动参与、来自于他们对苗族民间风情的感受和体验、来自于他们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总之,审美是音乐家教育的核心,音乐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呢?我认为把握好感受和体验这两个关键环节尤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