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科学与哲学的关系1、历史发展上哲学源于科学,科学脱离哲学是相对晚近的事情。(举例)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历史发生上,科学源于哲学;近代科学革命之后,具体科学领域逐渐脱离哲学研究的范围,但科学和哲学之间仍然扮 演者彼此的批判者和促进者角色。科学本身也是哲学的研究对象(科学哲学)。2、哲学为科学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培根:对归纳法和经验观察的强调,见第一课件最 后部分)“归纳法就是为获得真正证明的方法。归纳逻辑不是在知识问题上研究,而是对自然的 权力艺术的科学”“归纳法是发现个体事物发展变化的法制的工具,是获得支配绝对现实的规律和能起决 定作用的形式的方法。”三表法:具有表:所有正面例证缺乏
2、表:所有反面例证程度表:不同程度的例证分类培根对自己的方法的评价是,它告诉如何整理科学必须依据的观察资料。他说,我们既 不应该像蜘蛛,从自己肚里抽丝结网,也不可像蚂蚁,单只采集,而必须像蜜蜂一样,又采 集又整理。3、科学与哲学互相扮演彼此的批判者(见第一课件中对相关案例的介绍)1)、科学对哲学的作用科学研究对哲学观念和理论的批判和挑战。当代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对自我实在性的挑战。举例:神经科学对自由意志观的挑战一一李贝特实验在心理学家本杰明李贝特(Benjamin Libet)的实验当中,他使用EEG来检测被试的 脑活动信息,同时要求被试随时报告自己动作发出的意向。结果发现,大脑是在个体报告发 出
3、动作意向之前几百毫秒之前就已经产生了相应动作的脑活动,也就是说动作产生的直接 原因并不是个体意识当中的意向,而是意识之外的其他脑活动。这个研究的结果震惊了整个 心理学界,引发了大量的后续研究。虽然有学者质疑Libet实验中被试报告与脑活动的时间 差测量的精确性(比如对被试用来报告出动作意向的时间的测量问题),但是在2008年在自 然神经科学板(Nature NeuroScience)上,金顺菘(Chin Siong Soon,音译)等人采用 现代的脑成像技术再一次验证了李贝特的研究结果。2)、哲学对科学的作用反思与批判约翰赛尔(John Searle)对强人工智能纲领的批判强人工智能:心智(M
4、ind)本质上就是程序。只要计算机拥有了适当的程序,理论上就 可以说计算机拥有它的认知状态以及可以像人一样地进行理解活动。举例:如果一台电脑表现(act)、反应(react)和互动(interact)都和有意识的个体一样, 那么它就应该被认为是有意识的。赛尔的中文房间“中文房间”最早由美国哲学家JohnSearl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这个思想实验 要求你想象一位只说英语的人身处一个房间之中,这间房间除了门上有一个小窗口以外,全 部都是封闭的。他随身带着一本写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房间里还有足够的稿纸、铅笔和橱 柜。写着中文的纸片通过小窗口被送入房间中。根据Searle,房间中的人可以使用他
5、的书 来翻译这些文字并用中文回复。虽然他完全不会中文,Searle认为通过这个过程,房间里 的人可以让任何房间外的人以为他会说流利的中文。前提:1. 语法不足以满足语义。2. 计算机程序是完全以它们的形式的或语法的结构来定义的。3. 心智具有心理的内容,具体说具有语义内容。结论:程序不是心灵,它们自身不足以构成心灵。二、穆勒五法由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提出。1. 契合法:a与AB 一起出现,也与AC 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充分条件。如,例1:在 两块麦地上施氮肥(A),一块多浇水(B),一块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则可 以猜想施肥
6、(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2. 差异法:a与ABC 一起出现,但不与BC 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必要条件。如,例2: 在一块麦地上既施氮肥(A)又多浇水(B)又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而在另 一块麦地上只浇水(B)施钙肥(C)则产量不变。则可以猜想施肥(A)是产量增高(a) 的原因。3. 契合差异法:a与AB 一起出现,也与AC 一起出现,但不与BC 一起出现。可知,A是a 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3:在两块麦地上施氮肥(A),一块多浇水(B),一块施钙肥(C), 结果产量都增高(a),而在另一块麦地上只多浇水(B)施钙肥(C)则产量不变。则可以 进一步肯定施肥(A)是产量增高
7、(a)的原因。4. 剩余法:已知B是b的条件(原因),C是c的条件(原因),abc与ABC 一起出现,可 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4:天文学家观察出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有倾斜现象(a、 b、c),已知倾斜现象a、b是受两颗行星(A、B)的吸引,于是可以猜想还有一颗行星 (C)影响天王星的轨道倾斜(c)。5. 共变法:A与a以同样方式发生变化,而BC则不以这种方式变化。可知,A是a的充分必 要条件。如例5:改变单摆的摆长(A)则单摆的周期(a)随之改变,但改变摆球的质量(B) 和摆球的材料(C)则周期不变。则可以认为单摆的摆长(A)决定其周期(a)。三、自然观发展的主要阶段1泛灵论阶段:”万物
8、有灵“:泛灵论者相信,自然中的所有事物包括人自身都拥有其灵魂或自然精神, 并通过这些要素解释自然现象。动物、植物、山水石等无生物,雷雨电等自然现象也和自己 一样,是有意志、有灵魂的。2泛神论阶段:从泛灵论到泛神论(pantheism)、中世纪:一神教自然观。3 一神论阶段:自然界是上帝创造的。世界存在规律,由此是可理解的。因为上帝是完美而不是混乱的。 对自然界进行研究,就是理解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在强调信仰的同时也强调理性推理1,我们心中有一个最伟大(完美)的存在者观念2,同时存在于现实中与心灵中的存在者比仅存在于心灵中的更伟大(完美)3,最完美的存在者不可能仅仅只存在于心灵中因此,那个最伟大
9、(完美)的存在者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更存在于现实中。(安瑟伦关 于上帝的本体论证明)4机械论阶段:(一)、近代机械论自然观:整个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空间结构和数 量组合;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它们之间存在万有引力;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 质在绝对、均匀的时空框架中的位移,都遵循机械运动定律,保持严格的因果关系;物质运 动的原因在物质的外部。举例:自然的钟表类比背景:机械化生产其精密构件与力学原理的完美组合使人们对自己的理性与自然秩序的吻合充满信心。(二)、机械决定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的事件(事物的状态)是因果决定的(任何当前事件都由之前 某
10、事件所决定)。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能够精确度量的一种物理量。把种种迅动现象归结 于力,再用力去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哲学的全部重任在于由运动现象去研究自然力,再由这些力去推演其他现象。一一自 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经典力学是机械论自然论的集大成者。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辩证自然观全部自然都处于永远的生存和消亡之中,存在于不停歇地运动和变化之中;自然具有层 次性,是物质进化的结果;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是各种物质相互联系的总体。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2)、当代自然观及其问题人类与自然的道德关系、自然作为生态系统,要求生存活动不能将自然破坏到不可恢复 的程度。正因
11、为人是自然界中已知的唯一具有高等智慧的和强大科技力量的物种,所以担负 着最重要的责任。3)、环境伦理学的可能性A人类中心主义:自然是人化自然,人类和人类利益是核心。B生态伦理学: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平等的主体际关系。人文法则由逐步推广到非人类的自 然(从”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推广到”自然是目的,不是手段“)C生态系统论观:超越主体间或主客体关系。将自然界作为一个大的系统,每一存在物都有 对整体而言存在的价值。(价值定义的变化或范围的变化)4)、由人类中心向生态中心转移而生出的自然法权利问题动物权利保护、如欧洲规定笼养鸡,10 只/平方米、不穿动物皮毛举例:(一)、为何泛灵论曾经如此广泛地为不同民
12、族、文化传统所接受1. 关于”死后世界“的普遍自然信念;2. 对呼吸与死亡等自然现象的观察;3. 从1-2得出”人有灵“,再通过自身来理解自然得出“万物有灵。3.儿童心理学证明未经教育和文化影响的儿童普遍具有天赋地泛灵论倾向。泛灵论(animism or panpsychism) ”万物有灵“:泛灵论者相信,自然中的所有事物包 括人自身都拥有其灵魂或自然精神,并通过这些要素解释自然现象。动物、植物、山水石 等无生物,雷雨电等自然现象也和自己一样,是有意志、有灵魂的。1).关于”死后世界“的普遍自然信念;2).对呼吸与死亡等自然现象的观察;从1-2得出”人有灵“,再通过自身来理解自然得出“万物有
13、灵”。3).儿童心理学证明未经教育和文化影响的儿童普遍具有天赋地泛灵论倾向。J.皮亚杰 在研究儿童思维过程中发现,儿童在心理发展的某些阶段也存在着泛灵论的特征。儿童普遍 具有把无生命物体看作是有生命、有意识的东西的认识倾向。随着年龄增长,泛灵观念的范 围逐渐缩小。美国心理学家S.霍尔则认为,儿童在个体意识发展的过程中,重演了人类意 识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和过程,这个过程或多或少地伴随着某种自发的宗教意识的出现。儿童 的泛灵论就是自发宗教意识的特征之一。(二)、机械论自然观的特点、产生背景与影响基本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的事件(事物的状态)是因果决定的(任何当前事件都由之前某事 件所决定)力的
14、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能够精确度量的一种物理量。把种种运动现象归结于力, 再用力去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产生背景:机械化生产;产业革命与科技革命取得的巨大成功,让人们对于对自己的理性与自然秩序的 吻合充满信心。影响: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妖;对万物包括人自身的机械类比;人是机器;当代影响:“惊人 的假说”)四、关于科学划界问题的证实原则和证伪原则的异同是什么?它们存在哪些问题?1异:证实与证伪;(详见课件)证实与证伪在逻辑上的不对称性1)、证实:肯定后件式如果P,那么Q;证实Q并不意味着P成立;例子:1,如果“所有天鹅都是白的”,那么“英国的天鹅都是白的”。2, 英国的天鹅都是白的;3, 所以
15、,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是一个逻辑上明显无效的推理,通过的后件在经验上的确定并不能”证实“前件。2)、证伪:否定后件式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1,如果“所有天鹅都是白的”,那么“澳洲的天鹅都是白的”;2, 并非所有天鹅都是白的(澳洲有黑天鹅);3, 所以,并非所有天鹅都是白的这是一个有效的推理,其结论具有必然性。这就是波普尔证伪主义划界标准的逻辑依据。 通过诉诸“可证伪性”来界定科学命题可以挽救全称命题作为科学命题的地位。2同:同样看重经验观察在科学理论中的基础性;3问题:证实原则无法保留全称判断的科学地位;证伪原则无法保留特称命题的科学地位; 同时二者都会让其他一些明显的科学命题被排除出科学的范围(详见课件)1. 某些明显的科学命题将被“扫地出门”a. 概率陈述b. 特称命题证伪原则解决了证实原则无法解决的“全称命题”疑难,但是虽然全称命题可以被证伪 而不可证实,特称命题却是可被证实不可被证伪的。所谓“证实/证伪逻辑上的不对称性” 并不是单方面,而是双方面的。证实“有些哺乳动物是卵生的”,只需找到一种“卵生哺乳 动物”,而证伪它却逻辑上等价于证实一个全称命题“所有哺乳动物都不是卵生”。这是由于 全称量词(所有)与存在量词(有些)相互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