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486537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 三国鼎立【学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3、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学习过程】一、

2、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 后,曹操消灭了 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208年,曹操率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孙刘组成联军,在 一带和曹军对峙。 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曹操逃回北方。2、 年,曹操的儿子 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 ,定都 ,东汉结束; 年,刘备在 称帝,国号 ,史称 ; 年,孙权称王,国号 ,后定都 。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了。3、思考:“动脑筋”一(第103页)、二(第104页)、三(第105页)和“活动与探究”。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官渡之战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结合图,师讲解主要内容:补充官渡之战的重要性:3、讨论解决“动脑筋”一。第二子目:赤壁之战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师补充赤壁之战的重要作用: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3、师引导讨论解决“动脑筋”二、三。有关三国的成语故事很多,可以在“三顾茅庐”基础上再找一些。4、思考讨论: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就失败了?第三子目:三国鼎立的形成1、生自读课文及插图,掌握

4、三国建立的事件、人物、都城。2、师指导学生完成历史地图册的填图:三国鼎立形势图;3、生自学最后一段了解三国经济的发展情况。活动与探究(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时间 官渡之战 交战双方 影响 时间 赤壁之战 交战双方 影响 国名 建立者 都城 建立时间 魏 三国鼎立的形成 蜀 吴 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一、选择题 1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_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 2奠定了曹军统一北方

5、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肥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历史上哪位政治家的评价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诸葛亮 5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诸葛亮治蜀 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A. B. C. D. 二、论从史出6“曹操在公元207年,写了一首诗龟虽寿,其中有几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作者的远大抱负。”阅读材料回答:(1)他的“壮心”是什么?(2)他的“壮心”有没有实现?为什

6、么?【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材料一 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备:“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备欲伸大义于天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教备治国安邦之策、济世安民之术。”亮:“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竞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备拱手谢:“先生之言,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愿先生出山相助。”亮:“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会怎样为

7、备分析天下形势?材料二两军交战,相持不下,袁绍的一个谋士劝袁绍说:“袁将军,乌巢乃屯粮重地,不可不用心提防。我劝将军派一支部队驻扎在屯粮处外侧,以防曹军偷袭。”袁绍傲慢地说:“我筹策已定,你休操心!”这时,另一谋士许攸拿着搜获来的曹操催粮书信,径直来见袁绍说:“袁将军,曹操主力屯兵官渡,与我相持已久,后方必定空虚。现在,若分一军,星夜偷袭许昌,不但可把许昌连根拔起,而且还可生擒曹操。如今,曹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袁绍说:“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许攸气愤地出来,恨恨地说:“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许攸见袁绍骄傲轻敌,注定失败,就去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高兴得连

8、鞋都来不及穿,就光着脚跑出来迎接,还拍着手笑道:“您远道而来,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请先生教我破绍良策。”许攸说:“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曹操高兴地说:“愿闻良策。”许攸说:“袁绍军粮辎重,尽积在乌巢。公可选精兵诈称袁将蒋奇领兵到彼护粮,乘机烧其粮草辎重,则绍军不出三日,将不战自乱。”曹操大喜。随后,曹操率5000骑兵,袭击袁军屯粮处乌巢,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操趁势进攻,大败袁军。在我国民间戏剧里,曹操被演成白脸奸臣,而对诸葛亮几乎是近乎神的传扬,学习了这一课,你同意这种传统的看法吗?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这两个历史人物?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学(教)后记】(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