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十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485447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十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十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十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十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十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十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十篇(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十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说课稿是必不行少的,说课稿有助于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小学科学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保藏。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育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是一门应用学科,它主动提倡让学生亲生经验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育他们的新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听听声音这一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倾听,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是生活在一个有声的世界里,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体会声源与声

2、音的关系。通过辨别声音的改变的活动,为将来建立有关声音的一些科学概念打下感性的基础。结合教学内容及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在引导学生专心去倾听、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让他们以关注的看法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洁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大小、凹凸、远近、方向加以适当地了解。通过对声音的探讨,发展学生对声音进行探究的爱好。在详细的教学设计方面,我作了如下的构思和尝试:1、创设情境 引导实践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实力的形成依靠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必需结合科学学问的学习,创设情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

3、成。本课的引入,我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我把全班分为A 、B两组,分别向左 、右转,背向而坐。请A组一学生讲:“猜猜我是谁”,B组的同学在不回头看的状况下,猜出是谁讲的。然后B组一同学讲,A组猜。在老师的引导下,随着这个简洁、奇妙的活动绽开,孩子们的学习热忱充分的调动了起来,同时也在活动中沟通了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为40分钟的课堂教学创设了和谐的气氛。2、充分打算活动材料。这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活动:倾听和感受声音、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辨别声音的改变。其中其次个活动就要求学生们能自主探究不同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为了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充分得以实施。我为学生供应了多种有结

4、构的材料,发生罐、水槽、刻度杯、筷子、铃铛、玻璃瓶、纸、舞板。由于活动材料打算得非常充分,从而为学生们的探究活动供应了便利。材料的多样性符合了不同学生的要求,敬重了学生的特性,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如在探究液体发声的过程中,学生即想到了用刻度杯倒水有想到了用筷子划水。3、自由活动,自主体验。新课标提倡,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也就是说科学课应当注意学生的经验、体验和发觉,在科学课上应当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本课我在引导学生用各种物体发声的试验过程中,并没过分规范学生,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依次进行试验,并做记录,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我将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去探究

5、、去发觉,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比如学问结构)强加给学生。在这样亲历探究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4、拓展时空 课外延长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作为科学课程的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困难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爱好,老师必需敬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不能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科学的探究仅仅凭课堂40分钟是不够的,针对这种状况,本课结束时,我给学生布置了制作“水扬琴“的实践性家庭作业,让在学生能在课外接着去探究声音的奇妙。以上是我执教听听声音一课后的一些想法和粗浅的反思

6、,或许我对本课地理解还不够深刻到位,刚才的教学种也确定暴露出许多的问题,恳请在座的个位专家和同行多多提出珍贵看法。感谢!但是本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教学中应当加强的方面)1、本堂课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由于本课的活动较多,探究的活动不够深化,发觉得不够多,所以在一组学生汇报了自己的小组的发觉之后,其他小组的补充比较少。2、探究过程中材料的供应怎样才能达到最优化,这都是今后教学中须要思索的问题。3、学生的发言面不是很广泛,主要缘由是老师的引导不够到位,平常训练不够细。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2大家早上好!今日我说课的课题是首师大版科小学科学第五册的浮力。而我说课的内容主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

7、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一、 说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浮力一课在课标中是处于“物质科学领域”之中的“力作用于物体会变更物体的运动状态”部分。在教材中处于首师大版科学第五册第三单元力与生活中的其次课,前一课为推力和拉力,这为浮力的学问和技能作铺垫。(二)学生状况分析在推力和拉力这课中,学生对推力、拉力、重力有了肯定的了解,对运用测力计的方法也已经很好地驾驭了。本节课从一个小故事起先,引导学生感受什么是浮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察,比较几种物品在水中的浮沉状况,进而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说明本节课 我采纳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的教学方式,提

8、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初步的揣测,然后进行简洁的体验,然后再进一步做试验,再一次体验活动,最终得出结果,使学生的探究实力得到提升。(四)技术打算演示材料:水管、乒乓球、水、水槽、正方体铁块、绳子、测力计分组材料:水、水槽、空塑料瓶、正方体铁块、铁钉、泡沫塑料块、轻木块、绳子、测力计、记录单二、说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知道生活中存在着浮力;知道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所受到的浮力的就越大;能简洁测量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二)实力目标通过验证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试验,培育学生试验实力,细致视察实力及分析问题,收集整理信息的实力。(三)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

9、教学,学生初步具有对物体在水中的浮沉隐私的探究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爱好,进而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念,培育学生独立思索、合作学习的意思。(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自主探究,试验操作,知道全部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难点:通过试验分析,知道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所受到的浮力的就越大。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绽开教学:故事导入,引入新知学习新学问,感受物体的浮力进一步试验,探究沉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巩固与总结第一环节故事导入,引入新知1、老师说故事:一天,小明与小方在打乒乓球,一不当心,小明将乒乓球打进了一个窄小的铁水管里,由于水管口太窄小了,他们的手都伸不进去,小明想

10、:将水管翻转,乒乓球就会滚出来啦,但是这个方法也行不通,因为铁水管太重了,他们两个抬不起。怎么办呢?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方法将乒乓球取出来呢?2、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拿出实物水管和乒乓球,将乒乓球放进水管,让同学们亲身动手取出乒乓球。假如学生不能说出老师想要的答案,则由老师引导学生加水进水管,让乒乓球能浮在水面。其次环节学习新学问,感受物体的浮力1、(1)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品,它们放进水里是怎样的呢?是浮还是沉呢?请同学们猜一猜,把大家的猜想填在表格中。老师出示物品:空塑料瓶、正方体铁块、铁钉、泡沫塑料块、轻木块(2)学生分组试验,记录试验结果提问:同学们的猜想原委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动手做

11、做试验吧!请同学们一边试验一边记录试验结果。2、学生汇报视察结果3、提问:为什么这些物品会浮起来呢?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讨小结: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了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知道浮力的初步定义。第三环节进一步试验,探究沉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1、提问:在水面上漂移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2、学生猜想3、谈话:究竟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证明我们的猜想。4、老师示范,学生跟着做:用绳子将正方体铁块绑着,用手感受一下它在空气中的重量;然后将正方体铁块的一半(老师事先已在每个铁块的一半上标出一

12、道线)浸入水中;最终将它完全浸入水中,但不能遇到底部。5、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6、用测力计把正方体铁块吊在空中,看它在空气中的重量是多少,把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填写在表格中;然后将它的一半浸入水中,再将它缓慢地放入水中,直到完全浸入水中,视察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改变,把这两次测力计的读数也记录子表格中。7、汇报试验结果。8、小结:测力计的读数渐渐变小,由此看来,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那么,测力计上的读数是不是浮力呢?9、谈话:我们先来正方体铁块的手里状况,在试验中,它主要受到什么力呢?(老师在黑板上分析)受到了两个向上的力,分别是拉力和浮力,还受到一个向下的力,是重力。因为当物体不

13、动时,受到向上的力与受到向下的力是相等的,所以浮力大小加上拉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总结公式:浮力=重力拉力10、依据公式,计算出正方体铁块一半与完全浸入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通过这环节让学生知道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并且学会测量、计算浮力的大小。四、巩固与总结1、谈话:通过试验,我们知道了无论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还是沉下去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所受到的浮力的就越大。2、联系实际:利用水的浮力,我们能做些什么事情呢?例如行船、游泳3、学生小组探讨沟通。五、板书设计1、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了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2、无论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还是沉下去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

14、力。3、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所受到的浮力的就越大。4、浮力=重力拉力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3一、 教材分析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第2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内容后,所要学习的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主要支配了两项活动:一、视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学生通过对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现象的视察,再进行相互探讨沟通,从而使学生对物质的溶解过程形成清楚的印象;二、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觉不同物质在水中状态的异同,从而建立“溶解”的概念。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的表达沟通及解决问题的实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为下一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 学情分析及教

15、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对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基本相识;而生活中的一些阅历,也使学生积累了一些对溶解现象的感性相识。但从认知心理学来看,四年级的学生虽然新奇心很强,主动性也很高,但表达沟通和自主探究实力较差,因此须要老师在这方面加强引导。依据科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上述教材、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匀称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将物质从溶液分 离出来。2。过程与方法:视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通过进一步视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不同状态,发觉溶解与不溶解的主要区分和特征。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相识到细致的视察、比较的重要性。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学问和认知结构心里特征,在上述目标中,我以描述高锰酸钾、食盐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为本课教学重点,以比较食盐、沙、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